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桐69个无性系的典范相关分析与选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斐 《林业科学研究》1998,11(5):518-522
根据来自全国主要油桐产区的69个油桐优良单株在金华试验点连续7a的无性系测定材料,对各个无性系的树体,结实和果实经济成分等性状的12项因子,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研究综合生长因子对综合产油因子的典范相关,并根据各个无性系的典范坐标对无性系进行展点排序将69个无性系排为4个类,其产油量分别是对照无性系的238.6%、187.7%、112.3%、56.1%,表明Ⅰ、Ⅱ类无性系均优于对照无性系,特别是样本序  相似文献   

2.
油桐育种程序系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义荣  夏逍鸿 《林业科学》1997,33(5):403-411
经对来自10个省(区)184个种质资源号及275个地方品种、单亲家系、双亲家系和无性系系统的研究分析与选育,基本摸清油桐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并得出油桐为“常异花授粉树种”的结论;制定了油桐育种程序和途径,选育出3个优良家系、4个优良无性系、1个“矮早丰”优良品种和1个优良杂交组合;收集了来自全国油桐产区的种质资源451个;生产并推广良种13x104kg。应用这些良种的遗传增益(△G)在34.0%-59.8%。这一研究为油桐生产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供了部分育种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湖南常见3种木本油料植物种子含油率近红外光谱通用模型,收集了98个油桐、96个油茶和96个核桃样本,采集了粉碎后种仁的近红外光谱(NIR),测定了样本含油率,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及径向基神经网络法(RBFNN)建立油桐+油茶+核桃、油桐+油茶、油桐+核桃和油茶+核桃4个混合样本集含油率的NIR通用模型。对PLS模型,4个样本集(验证集)的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963、0.881、0.965和0.96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2.78、3.31、2.47和2.7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87%、6.51%、4.03%和4.55%;RBFNN模型的R_p分别为0.958、0.877、0.959和0.966,RMSEP分别为3.34、2.55、2.85和2.54,RSD分别为5.85%、5.02%、4.66%和4.28%。结果表明:构建油桐、油茶和核桃3种木本油料植物种子含油率近红外光谱通用性检测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锥栗无性系产量变异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选优,进行无性系测定表明,锥栗优树于性系在产量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高产无性系是最低无性系产量的2倍,超过平均产量的57.03%,每年平均单株产量达5.92kg,每亩产量可达236.8kg,根据生产力指数,将参试的16个无性系分为4类,其中高产的无性系2个,遗传增益达45.20%,较高产无性系3个,平均遗传增益23.54%。  相似文献   

5.
在连续3年进行大范围油桐优树选择的基础上,于1985年营造了油桐无性系测定林。经过6年观测,从50个决选优树中,评选出19号、23号、36号和37号4个优良无性系。其产量比对照增产一倍以上。比所有参试无性系平均产量增加60%以上,比面上平均产量高4.5倍。可在低丘红壤区推广油桐无性系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刺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无性系测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一批优树繁殖成无性系和实生家系子代分别建立遗传测验林,12年生时进行树高、胸径、主干高、单株材积4个性状测定,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并进行各自优良无性系或家系的选择,最后比较两种选择策略的遗传进度、遗传增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表型变异系数比家系间大76%以上,遗传变异系数大70%以上,按20%的入选率,入选无性系的遗传增益比入选的家系高128%以上,因而对刺槐改良采用优树无性系选择的效果比实行有性繁殖的种子园好。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25个油茶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无性系干籽含油率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7.4%~39.2%,各无性系之间差异较大,不同产地油茶干籽含油率存在显著差异;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单株产量、冠幅、每平方米冠幅产量、种仁...  相似文献   

8.
油桐作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其主产物桐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为研究油桐种仁在不同发育时期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与含油率的变化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3个不同家系油桐种仁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ELISA)测定其8个发育时期的含油率与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家系油桐种仁中的含油率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8个发育时期的油桐种仁含油率在供试的3个油桐家系中均表现出S型走势,即前期积累速度较慢,中间积累速度较快,后期积累速度又放缓,进入平台期;3)3个油桐家系的ACCase活性在8个时期均表现出双峰的波浪型走势,第1个峰值出现在Ⅱ-2时期,第2个峰值出现在Ⅲ-2时期;(4)含油率与ACCase活性在3个不同家系中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9号家系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测定油桐种仁中ACCase活性来侧面反映其含油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油桐果实、种子经济性状和种仁含油量的高低是衡量油桐产量高低的重要经济指标.因此,了解油桐果实、种子各性状之间的关系、油桐的含油率及其经济性状的优劣,这对油桐良种选育、基因资源的鉴定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就1980—1981年结合油桐优树选择,油桐果实种子收集,进行了这方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结果.现初步整理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果实、种子性状的测定材料系省内1979—1980年选择的18株油桐优良单株;种仁含油率的测定除18个单株外还有初选,复选的28个单株及从外省湖南、广西、浙江、福建引进的7个品种类型或单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毛白杨D测定林三个试验点的4年生林木。通过对13个无性系的方差、G×E互作分析表明,各试验点无性系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各地点间以及无性系与地点交互作用差异也极显著;通过对无性系的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及综合评定,选出4个生产力高的优良无性系可在兰州、武威、白银及相似气候区推广;从分析中看出,这些无性系的生长量值与稳定性和适应性关系是多变的,而且是互相独立的。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12.
杉木球果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对尤溪经营林场杉木种子园的球果病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Coletotrichumsp.〔有性阶段是Glomere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可造成杉木球果炭疽病。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2~30℃,以26℃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4℃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可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5~8,以pH7为最适酸碱度;分生孢子以在水滴和100%相对湿度中萌发率最高;菌丝在常见碳源蔗糖、常见氮源蛋白胨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秃杉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研究了硫酸盐法蒸煮特性和强度性能;并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欧几里德贴近度法全面评价秃杉的制浆造纸适应性能。结果表明,秃杉可作为造纸用材。  相似文献   

15.
浙江黑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黑松叶蜂是福建省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松针叶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5龄,少数6龄,蛹期越冬代168~179d,其余各代8~10d,已知天敌有青蜂及两种姬蜂。试验结果表明,2.5%敌杀死10000倍稀释液、40%水胺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洪永辉 《福建林业科技》1998,25(2):51-54,73
广西浪水种源6年生幼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比本地种分别增长21.8%、31.2%、128%,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显著程度。用广西浪水种源种苗营建400hm2世行贷款项目林都超过速生丰产林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马尾松优良种源区引进浪水种源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木荷苗木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2a福建省各地培育的1年生木荷播种苗进行调查,应用分层抽样技术和逐步聚类分析,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福建省木荷苗木标准:Ⅰ级苗地径0.7cm,苗高65cm,Ⅱ级苗地径0.5cm,苗高45cm,合格苗率80%,密度70株/m2,各指标值大于现行国家标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生产水平,为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9.
杉木幼林施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2年开始实施的杉木幼林施肥实验表明: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显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氮、磷配合处理和氮、磷、钾全肥处理,即每hm2施氮100kg、施磷50kg,在缺钾地区配合钾肥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