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以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为试材,采用绚丽海棠花粉对其进行控制授粉,研究绚丽海棠花粉对其果实品质(套袋条件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实酸度有升高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柄长度有降低趋势,部分优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果柄粗度变化趋势不一致;在控制授粉和自然授粉条件下,参试的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均以醛类和醇类为主,但控制授粉对其相对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优系N-1在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下,醛类相对含量有明显升高,而醇类相对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优系N-2和N-3在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下,均表现为醛类相对含量明显降低,醇类相对含量明显升高,优系N-4的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受绚丽海棠花粉影响较小;绚丽海棠授粉对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醛类、醇类、酸类和酯类种类及各组分所占比重有明显影响。绚丽海棠花粉授粉对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但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未表现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4个苹果属野生种果实香气成分HS-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Carr.) Rehd)、东北黄海棠(M. prunifolia)、武山变叶海棠(M. toringoides)及西府海棠(M. micromalus)果实香气成分,为苹果属野生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4个苹果属野生种与对照苹果品种‘红星’、‘富士’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均是(E)-2-己烯醛,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化合物有己醛、(E,E)-2,4-己二烯醛和乙醇;4个苹果属野生种共有的化合物有乙醇、己醇、(Z)-3-己烯-1-醇、己醛、(Z)-3-己烯醛、(E)-2-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和4-苯甲酸-2H-吡喃-3-酮,但4者主要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仍存在一定差异。尽管野生种与两个对照品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类别均是醛类,但它们之间香气成分类别及其相对含量仍存在差异。(E)-2-己烯醛可能是苹果属植物果实香气的典型成分,对其特有风味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红富士苹果果皮和果肉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检测分析香气成分。红富士苹果香气成分共检测到45种,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烯烃类。该品种香气属于果香型,己醛、乙酸丁酯、反-2-己烯醛、乙酸己酯为该品种特征香气成分。果皮香气成分种类更丰富和浓郁,其中乙酸己酯和己酸己酯主要由果皮产生。果肉香气较淡,主要提供酯类背景香气。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江苏富士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市售陕西富士苹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地苹果的挥发性成分均以酯类成分含量最高,其次为醇类、醛类、酸类、烯类。检测到的33种成分中,江苏富士苹果有21种成分含量显著低于陕西富士苹果(P<0.05),但是表征青草香气的反-2-己烯醛与顺-3-己烯-1-醇的含量显著高于陕西富士苹果(P<0.05),说明青苹果香气较强可能为江苏富士苹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甜瓜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不同品种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测定分析。4个甜瓜品种在花后25 d(未成熟时期)的芳香物质以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花后30 d的果实是一个醛类和醇类物质向酯类物质转化的时期。花后35d是甜瓜果实的成熟期,香气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仅有少量的醛类和醇类物质。4个甜瓜品种在果实成熟期共有的芳香物质有6种,均为酯类物质,分别是乙酸己酯、乙酸苯甲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2,3-丁二醇双乙酸酯和十四酸异丙酯;它们特有的香气物质以及特征性酯类种类和含量均不同,这些差异是不同甜瓜品种的香气类型不同的原因,从而构成了各品种甜瓜特有的典型性香气。  相似文献   

6.
不同砧木对红将军苹果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的砧穗组合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2010-2012年连续3年研究4种苹果砧木对红将军苹果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嫁接对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其中以八棱海棠砧单果质量最大,以MM106单果质量最小;M26中间砧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均为最高;M26自根砧木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八棱海棠砧的最低;M26中间砧红将军的果实检测到的香气种类最多, M9自根砧果实中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低;以八棱海棠砧的红将军醇类和酯类含量最高, M9自根砧和M26自根砧红将军的酯类和醇类含量分别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广东省罗坑镇野生型与栽培型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特异性香气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 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芦溪野生红茶、 花蕉岩野生红茶、 上坑野生红茶、 上斜野 生红茶、 奖公茶红茶等的红茶香气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广东罗坑红茶中共鉴定出 66种 香气化合物, 主要种类包含醇类、 酯类、 醛类、 酮类、 烯类和烷烃类等, 其中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物质, 占香气物质的 70%以上。香气化合物中香叶醇、 苯甲醛、 β-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是 4种最主要的成分, 加上苯乙醛、 脱氢芳樟醇及β-紫罗酮共同组成野生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 其中苯甲醛是特异性香气成分, 也是杏仁香气特征的重要体现。感官审评的结果与香气物质的分析结果一致。罗坑野生红茶杏 仁香特征明显, 带甜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2个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棠黑彩和彩星分别含有72种和58种挥发性物质。海棠黑彩和彩星具有53种相同成分,其中醇类14种、酮类4种、酯类2种、醛类20种、烃类4种、其他类9种;包括18种主要风味成分,分别为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戊醇、6-甲基-5-庚烯-2-醇、苯乙醇、1-戊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β-紫罗兰酮、E-2-戊烯醛、E-2-己烯醛、E-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醛、正壬醛、Z-4-癸烯醛、1-硝基-3-甲基丁烷、2-异丁基噻唑、1-硝基-2-苯乙烷,这些共有的挥发性物质构成了彩色樱桃番茄的主体风味。另外,海棠黑彩和彩星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海棠黑彩含有19种特有成分,其中E,E-2,4-癸二烯醛、愈创木酚、苯乙腈为主要风味物质。彩星含有5种特有成分,其中乙酸己酯为主要风味物质,为彩色樱桃番茄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苹果贮运中的损伤机理,以"嘎啦"苹果为试材,将其做模拟损伤处理后,装入PE保鲜袋中于20℃下贮藏,研究静压损伤对苹果呼吸强度、贮藏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静压损伤导致苹果果实呼吸强度上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褐变度及MDA含量明显增加,同时导致果实香气中酯类、醇类、醛类、酸类和烯类物质种类增加,并且贮藏前期(0~5 d)酯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高于未损伤果实,后期(7 d以后)低于对照。由此可见,静压损伤会使果实品质迅速下降,同时降低贮藏后期果实的风味。研究结果为静压损伤对苹果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富士苹果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红富士苹果花散粉后的挥发性物质,探讨其挥发性物质和传粉昆虫的关系,为苹果蜜蜂授粉提供思路。笔者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红富士苹果花散粉后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按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红富士苹果鲜花中共检测鉴定出31种挥发性成分,有醇类4种(76.05%)、芳香烃类4种(5.36%)、腈类1种(橙花腈,4.6%)、烷烃类10种(4.54%)、酯类7种(3.86%)、烯类3种(3.71%)、醛类1种(壬醛,1.67%)、酸类1种(月桂酸,0.21%)组成。醇类中以苯甲醇含量高,为49.74%;其次芳樟醇17.9%,(Z)-3-己烯-1-醇7.82%,雪松醇0.59%。烯类有罗勒烯、石竹烯和法呢烯,罗勒烯含量最高为2.69%。苯甲醇、(Z)-顺-3-己烯-1-醇、芳樟醇、橙花腈为苹果鲜花挥发物的主体成分。  相似文献   

12.
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鉴定小金海棠F1代 杂种实生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具有多种抗逆特性,是苹果属植物中一种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由于小金海棠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早期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定其F1代杂种实生苗对于研究利用其众多抗逆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APD技术是现有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最为简单、快速和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但RAPD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笔者对小金海棠和山荆子(M. baccata)F1代杂交实生苗79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SSR标记对RAPD标记的初步鉴定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RAPD标记鉴定出的杂种实生苗有72.2%得到SSR标记的证实。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叠加”和“新带”两种RAPD带型,结合RAPD标记特异位点数可以为小金海棠F1代杂种实生苗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研究为利用RAPD技术早期快速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提供了新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并结合茎尖培养,比较了苹果品种和砧木组培苗对热处理脱毒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苹果品种和砧木组培苗的耐热性不同,其中“富士”耐热性最强,小金海棠次之,“新红星”耐热性最差;变温热处理有利于延长苗木在处理期间的寿命,在三种热处理时间下其死亡率均为0%。当茎尖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约1mm)时,茎尖成活率与试材、热处理方式、处理时间等无明显关系,而与培养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关系密切。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试材其苹果潜隐病毒脱除率不同,小金海棠的脱毒率最高,“富士”次之,“新红星”第三;同时,不同病毒的被脱除率也不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比苹果茎沟病毒更容易脱除。综合考虑苗木死亡率和脱毒率,对脱除小金海棠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可采取38℃恒温热处理20d或38/22℃变温处理30d;对于“富士”,可采取38℃恒温热处理30d或38/22℃变温处理30d以上;针对“新红星”耐热性差的特点,宜采用38/22℃变温处理30d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挖掘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镇宁新发现的25株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对26个表型性状和12个主要生化组分运用统计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对这25份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这25份种质的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变异类型丰富,其中26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9.26%,平均多样性指数0.87;12个生化组分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5.21%,平均多样性指数2.78;25份种质资源的酚氨比在6.12~20.09之间。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三个类群,其中类群一全部为小乔木,类群二、三全为灌木;类群三中资源的生化组分含量最为丰富。从中初步筛选出了3份生化组分丰富的潜在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资源保护、开发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Y. H. Li    Z. H. Han  X. Xu 《Plant Breeding》2004,123(4):316-320
Malus xiaojinens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ild genotypes in the genus Malus, is resistant to a variety of stresses such as Fe deficiency chlorosis, drought and cold. However, lack of knowledge of its genetic background prevents using genetic analysis to study those agronomic traits and corresponding gene functions. Here, a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construction of the linkage map of M. xiaojinensis,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F1 triploid hybrids (M. xiaojinensis × M. baccata) was performed with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s. Using 15 EcoRI‐ MseI primer combinations, 1110 AFLPs were identified, with 31.3% of M. xiaojinensis‐, 12.7% of M. baccata‐specific markers, 54.9% of common markers, and 1.2% of non‐parental markers; 93.3% of the AFLP markers exhibit the expected segregation ratio. Thirty‐two M. xiaojinensis‐specific markers and 47 common markers display a 5 : 1 and 11:1 segregation ratio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M. xiaojinensis is an autotetraploid, or at least an isosyndetic allotetraploid.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双矮栽培模式下套袋、不套袋管理对短枝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以嫁接在M9T337矮化自根砧上的4个短枝富士品种为试材,检测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成分。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均低于不套袋果实;苹果酸和琥珀酸是苹果中的主要酸组分,不同的短枝富士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差异;4个短枝型富士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均为酯类,占总香气成分的77.71%~96.49%,是典型的酯香型苹果品种;‘烟富6’、‘沂源红’、‘宫崎短枝’3个品种,套袋和不套袋管理情况下主要香气成分均是乙酸己酯;‘龙富短枝’品种套袋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己酯,而不套袋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己酯。  相似文献   

17.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含有诸多优异的基因。为评价野生大豆的耐盐性,试验采用漂浮育苗方法,以NaCl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对244 份野生大豆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致死浓度最低为200 mmol/L,最高为300 mmol/L,并从中筛选出致死浓度为290 mmol/L 耐盐种质14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300 mmol/L 的耐盐种质2 份,占供试材料的1%;致死浓度为200 mmol/L 的盐敏感种质15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270 mmol/L的材料最多,共计36 份,占供试材料的15%,其次是致死浓度为220 mmol/L 的材料32 份,致死浓度为280 mmol/L 的材料29 份。综上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望筛选出优异的耐盐种质,用于耐盐QTL的定位和耐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乙醚为提取溶剂,三甲基硅烷化为衍生化方法,使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探究冷破碎苹果皮渣和肉渣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索氏提取冷破碎苹果皮渣和肉渣脂溶性成分得率分别为10.21%和6.87%;苹果皮渣和肉渣乙醚提取物组成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皮渣中脂溶性成分种类多于肉渣,分别鉴定出44种和37种脂溶性成分;皮渣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为49.32%;肉渣中的主要成分是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达53.92%;烷烃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在皮渣和肉渣中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提高云南香蕉优异种质的保护和利用。对49份香蕉种质的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并对数据进行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香蕉种质间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31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8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片表型性状间互相影响,关系密切。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8个叶片表型性状简化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80%,反映了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49份香蕉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0时香蕉种质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丛生野生蕉、大蕉和粉蕉、野生蕉、香芽蕉,同时发现叶姿、叶柄基部边缘形状、叶柄基部斑块颜色、叶柄槽形状是区分不同类群的主要性状。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分析筛选得到的11个性状为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