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水稻土的排水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云生 《土壤学报》1983,20(3):214-224
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种植面积亦甚广.水稻土遍及全国,南起热带的海南岛,北至寒温带的黑龙江,东自台湾省,西到新疆、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约三亿九千万亩.据1980年的统计[3],1979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8.4%.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6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全国实施封禁面积达到67万多km2,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万km2,共批准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25万多项,开发建设项目防治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7万km2,查处违法案件1万多起,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全国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近200万km2,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土保持法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保障水土保持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要抓好以下措施: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突破口,坚决遏止人为水土流失;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尽快修订水土保持法,夯实依法行政的法律基础;以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为载体,让水土保持理念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3.
<正> 1 1996年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1.1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八五”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平均每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00km~2.1996年,据各省(区)年报统计,全年共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00km~2,实际保存冶理面积6000多km~2,略高于“八五”期间的平均水平.随着水土流失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连续多年保持这  相似文献   

4.
<正>水利部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召开全国拍卖“四荒”使用权、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现场经验交流会,非常必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批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意义十分重大.拍卖“四荒”资源使用权是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步伐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质量,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是全国严重的水上流失省(市)之一。据1988年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水土流失凋查的结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21.9万km~2,占总面积的14%,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为17.49万km~2。年土壤侵蚀总量达12.07亿t,平均侵蚀模数达2133t/km~2·a。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恶化了生态环境。据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测算,  相似文献   

6.
<正>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属江南红、黄壤山地丘陵区。全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108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288人/平方公里。农业是本省的优势,粮食年产量居全国第六位。但由于水土流失,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是对农业的影响。据80年代中期农业区划调查统计,全省约有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0.8%(遥感调查的水土流失面积远大于此数)。年流失表土约1.5~1.7亿吨,等于损失了5万多公顷耕地的耕作层。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渍害等低产田高达46万多公顷,而低产土的面积则  相似文献   

7.
加强小流域治理 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在水力侵蚀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成功的经验。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普遍推广。目前全国各地重点安排治理的小流域每年达7000多条,一般每条治理五年左右,把每条流域作为一个项目,制定规划,安排资金,加强技术指导,治理一批,验收一批,滚动前进。每年小流域治理完成的面积,占全国年总治理面积一半左右,治理程度高的流域,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摸清情况 加强宣传 推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1 城市水土保持基本情况1.1水土流失面积、特点及危害我省现有地级市21个,据1986年卫片遥感普查统计,其中11个平原城市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广州、潮州、江门、汕头、阳江、惠州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697.06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1381.23km~2的14.9%.这11个平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06—2015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经过10年的治理和预防,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62万km~2,较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减少了27.5%,水土保持成效显著,为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km~2,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内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长江上中  相似文献   

10.
“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9万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治”工程建设重视发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依靠制度对项目严格管理,为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地要抓住机遇,重点做好5项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遏止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抓好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水保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坝控小流域为例,基于人工探槽取样、淤积层次甄别及与产流降雨事件的对应关系,结合1:10000早期地形图与全站仪测量,拟合库容曲线来估算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而反演坝控流域的产沙模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延河马家沟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洞儿沟...  相似文献   

12.
<正> 豫西黄土丘陵台地位于河南省西部,西邻陕西,北濒黄河,南与伏牛山区交错,东同黄淮平原接壤,地域上包括三门峡、洛阳、郑州三市的大部和平顶山、许昌两市的部分地区,共计21个县、市,总面积约24733km~2,总人口1128万。本区耕地面积139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在全省低山丘陵区中垦殖率最高,人均耕地1.23亩,比全省人均耕地数量略低。 本区地处西部黄土高原与东部黄淮平原的交接和过渡地带,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黄土地貌类型,当前已成为河南省农业用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从分析区内黄土地貌特征、形成过程和发育演变趋势入手,针对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土壤侵蚀状况的关键指标,实施植被恢复是防治小流域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但小流域植被覆盖度到底恢复到多少才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尚不清楚。基于土壤侵蚀治理的小流域植被覆盖度阈值效应,对红壤丘陵区33 157个小流域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不同植被覆盖阈值小流域时空分布规律与格局,以期精准制定小流域土壤侵蚀治理方式与对策。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84%的小流域植被覆盖呈不断增加趋势,植被覆盖下降的小流域占15%,植被覆盖度基本不变的小流域仅有1%;(2)植被覆盖小于40%(低阈值带)的小流域占比小且相对稳定(3%~7%),说明大规模人工治理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局面已扭转,但耕地依然是重点关注的对象;(3)植被覆盖位于40%~80%(过渡带)的小流域占比一直最高(超过83%),应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治理方式,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结构的优化配置;(4)植被覆盖大于80%(高阈值带)的小流域占比从2010年前的1%~2%上升到2015年的14%,可见具有自我修复植被覆盖条件的小流域显著增加,实施自然恢复(如封禁)是高阈...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种群恢复及群落土壤水分养分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荒草坡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封禁8年、20年和30年的狼牙刺群落的狼牙刺种群结构及群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群落恢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群落通过封禁能够恢复,经过20年恢复种群可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恢复阶段的狼牙刺种群密度、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和生物量差异明显:30年>20年>8年>荒草坡。随着狼牙刺群落恢复,种群幼龄个体减少,中老龄个体增加,但种群仍保持扩展趋势,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不同恢复阶段狼牙刺群落内土壤水分出现了微弱干层,并随根系延伸下移。土壤养分在群落恢复初期增加较快,后期比较稳定。影响狼牙刺群落恢复和种群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因子,其中土壤水分、群落盖度比较重要。狼牙刺适应力、繁殖力强,种群具有扩展潜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其优良特性,继续保持现有的封禁措施,促进群落进一步恢复和环境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QuickBird影像估算晋西黄土区切沟发育速率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切沟的发育不仅破坏土地资源,也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监测黄土区切沟发育速率的有效性,该文选择晋西黄土区4个小流域,使用GIS技术和2003、2010年同时相QuickBird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提取沟谷区面积、周长和支沟沟头前进距离,估算切沟发育速率,并从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分析了4个小流域切沟发育速率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2003-2010年,4个小流域沟谷区面积、周长增加比例分别在0.25%~0.48%和1.56%~2.61%;切沟发育主要发生在小流域两侧支沟沟头,支沟沟头大约以0.36~0.44m/a的速率前进;林草地覆盖率越高,小流域切沟发育速率越慢;小流域内沟间地覆盖度大于60%的植被对切沟发育遏制作用明显。研究表明高分辨率遥感能够比较快速、准确地确定切沟发育速率,可为中小流域切沟发育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闽南侵蚀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20%强,人口密度约450人/km2。水土流失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口密集,由于生产、生活和建设的需要,严重地破坏了植被,造成人为水土流失,致土壤浅化、沙化与瘠瘦化。治理经验证明:开发性治理,变水土流失区为经济作物区,不但防止了水土流失,而且扩大耕地面积并恢复提高地力,创造土地永续利用的条件。治理原则和方法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成商品化的果林基地;长短结合,提高坡地利用率;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生产后劲。  相似文献   

17.
为顺应国家电网公司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防治输电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以黄土丘陵区和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选取区域内两条典型线路,就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红壤丘陵区侵蚀营力除水力之外还有风力。(2)黄土丘陵区土壤渗透性强、土层深厚,而红壤丘陵区质地粘重、遇水易板结、入渗能力差。(3)黄土丘陵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补植,而红壤区植被遭受破坏后恢复能力强,即使施工中植被遭受破坏,在短期内也可自然恢复。(4)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10倍。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各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是红壤丘陵区的2.5~31.25倍。(5)黄土丘陵区侵蚀模数在换流站站区、电机电缆区和榆林市线路工程塔基区的侵蚀模数取最大值,换流站站区和线路工程塔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大; 而红壤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侵蚀模数在宜昌市线路工程塔基区取最大值,塔基区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亦为最大。塔基区是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因此,根据当地自然因素差异,分区域设计工程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基础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的各种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 ,其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十分显著 ,表现在延滞径流产生时间、减少径流量 ,涵养水源蓄存水量 ,缓冲雨强、减弱水力侵蚀强度 ,减少表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 ,增加降水的有效性 ,培肥地力等方面 ,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由此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的保水保土效益做出的客观分析论述 ,为该县进一步合理利用宜地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也为其它受水土流失危害的黄土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定量评价水土流失和评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重要手段。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定量评价。这些模型中坡长的计算受汇水面积阈值的影响较大。为揭示汇水面积阈值对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影响,选取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南山地区和西南岩溶区210个流域面积在0.2~3.0km~2的小流域,以1∶10 000地形图10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分别计算了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5 000,7 000,9 000,11 000,13 000,15 000m~2共11个汇水面积阈值下各小流域不同坡长、土壤侵蚀强度级别以及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分析了它们对汇水面积阈值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平均坡长、土壤侵蚀面积和轻度以上各级别的侵蚀强度面积比例都随汇水面积阈值的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微度侵蚀面积比例随汇水面积阈值的增加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汇水面积阈值由1 000m~2增加到15 000m~2时,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南山地区和西南岩溶区的平均坡长分别增至阈值为1 000m~2时的1.53,4.16,1.95,1.90,1.69,1.57,1.47倍;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分别增至阈值为1 000m~2时的1.20,1.85,1.43,1.37,1.77,1.44,1.30倍。汇水面积阈值对各分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平均坡长和土壤侵蚀面积来看,东北黑土区受汇水面积阈值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不仅为精确评价土壤侵蚀提供了数据支撑,而且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的评价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对原地貌扰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安全及资源安全。为研究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技术,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实地调查,对不同侵蚀类型区典型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和施工便道占地类型复杂,黄土丘陵区占地类型最多(5种),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分别为49%和28%;红壤丘陵区以林地为主,占比为69%;黑土低山丘陵区占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分别为42%,40%;青藏高原占地主要为草地,占比达78%;新疆山地则主要是以裸地为主,占比高达98%。(2)输电线路工程不同水土流失地貌单元水土流失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塔基区和施工便道水土流失量较大,其次是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地水土流失量最小;塔基区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黄土丘陵区最大,是红壤丘陵区的2倍,黑土低山和漫岗丘陵区的5倍。塔基边坡的修复应该依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方式,施工便道注意排水沟布设,牵张场土地恢复过程中应先进行深松翻处理。(3)对山丘区输电工程形成的各侵蚀单元进行近自然的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采取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组合。综上,研究结果可为山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