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理利用外资 开发“地埂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修筑梯田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工程.但是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非生产用地——埂坎.埂坎占地面积约占梯田面积的12%~18%.这些在农业生产中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埂坎是一项巨大的土地资源.水保世行项目甘肃省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分项目,自实施以来,抓住利用外资这一机遇,加大项目区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投资的力度,在大面积修筑梯田的同时,十分注重梯条田地埂的开发利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精心组织,动员项目区内的农民在新修的梯田地埂和原有梯田地埂上大力种植经济植物带,如黄花、花椒、杏树、枣树、红柳、牧草等经济植物.这一措施不仅加固了地埂,保护了梯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农民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开辟致富途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区域经济拓宽了道路.项目区群众高兴地把地埂上种植的经济植物带称为“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2.
3.
4.
赵志忠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1,(1):33-34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将其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地埂生物化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群众收入等多重效益,是促进水土流失区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的重要模式,根据土壤条件,地埂生物化的模式可分为坡田式和梯田式两种,其生物配置主要按照地埂形式及植物生态学特性来确定,作为一项生物工程,要确保地埂生物化见到实效,产生良好的效益,还需从组织、技术、投入、政策及管护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玫瑰根系和林冠与枯落物的固埂、护埂作用,及玫瑰埂蓄水保肥效益的分析表明:玫瑰的固埂保土效益比较显著。从而,为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地埂玫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梯田轩埂黄花菜生物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芹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8,(1):13-15
本文通过对地埂黄花菜不同栽培管理技术的试验研究,以及生物量定位测定,得出黄花菜苗枝叶的生长状况与黄花菜的产量存在一定关系,不同管理技术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地埂作为一种土地资源。论述了川中丘陵区的地埂利用,应促进以饲用植物为核心的经济开发,并服务于“水土保持型农田防护植被网”的建立。文章还论述了桑树在地埂利用中的地位及植被结构优化原则,植物种类选择和影响结构设计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9.
1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高荣乐(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一、梯田建设的发展历程黄河流域坡地修成梯田的历史悠久,有明确记述及可考证的是在明清两代。古代农民在坡地耕作中沿等高线留地界使坡面逐步形成阶梯状,这是黄河流域梯田最早形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中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Z1):112-113
通过对粉煤灰条形柱的特点分析,探讨粉煤灰条形柱在坡改梯工程中的应用.认为粉煤灰条形柱的应用缓解了大竹县条石紧缺矛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坡改梯埂坎的安砌质量和科技含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水土流失,美化周边环境,应扩大粉煤灰条形柱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作物梯田种植是减少丘陵坡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为探究不同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梯田撂荒、花生、黄花菜、油茶、苎麻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末开始小区试验,通过对梯田种植5、10年的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丘陵梯田种植5年土壤pH略有降低,10年后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以油茶种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2)5、10年数据结果显示,梯田种植土壤pH与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多个指标呈现出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不同作物种植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前5年土壤肥力处于迅速提升阶段,5~10年处于稳定阶段,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从高到低分别为苎麻、黄花菜、撂荒、花生、油茶,最高为14.80 g/kg,最低为10.25 g/kg,均比初始土壤有机质含量7.59 g/kg显著提高。(4)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主要以梯田种植年限为因子进行聚集,其次以不同作物种植进行聚集,梯田措施影响程度大于不同作物种植措施。梯田和作物种植措施共同决定土壤肥力的提升,其中苎麻处理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南方丘陵区土壤肥力提升与梯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野菜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野菜资源有415种隶属91科226属,阐述了该省野菜资源的地理分布和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野菜种类特点、生物学性状、食用部位、采集时期和生境等,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野菜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 甘肃省是我国沙棘资源的重点分布区之一。据调查,全省现有沙棘林总面积216万亩,分布在全省10个地(州、市)53个县(市、区)。其中天然林183万亩,占总面积的84.93/;人工林33万亩,占总面积的15.07%。 相似文献
15.
优良梯田埂坎植物紫花苜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杰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5,(2):36-38
概述了紫花苜蓿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以调查和试验数据分析了梯田埂坎栽植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土壤防蚀效益和胁地效应,提出了在梯田埂坎上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赤峰市敖汉旗水平梯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玉米、谷子、高粱、绿豆4种当地多年主栽作物的表层(0~20 cm)土壤216个样品,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探究梯田4种作物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梯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6.34 g/kg,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作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表现为绿豆谷子高粱玉米。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绿豆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玉米、高粱、谷子地(P=0.000 6)。玉米、高粱、绿豆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坡位的上升而减少,谷子则相反。4种作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在两个坡向上都表现为阴坡阳坡。下坡位以及阴坡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高。人为因素是通过不同的耕作制度和管护措施来影响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免耕、秸秆还田、绿豆种植等措施能提高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7.
18.
陈维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4):89-93
通过对豫西土石山区的汝阳县和黄土丘陵区的嵩县历年开展雨水水土保持调控工程的调研,提出了在豫西山丘区构建以水平梯田、隔坡梯田、水窖(池)为主要措施的坡面径流调控工程和以集流坝为主要措施的沟道径流调控工程以及山泉溪流开发工程等综合性的降雨径流聚集工程体系,目的在于有效缓解豫西山丘区水资源缺乏、雨季降水多以山洪形式流失、雨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竹是中国重要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中约有60%~70%的废弃物产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竹废弃物中约含65%的纤维素类物质、23%的木质素以及其他营养成分或功能性成分,可直接利用、传统加工利用和工业化利用,主要产物有材料、生物质燃料、竹炭、竹醋液、药品或保健品、食用菌、肥料、饲料等。今后需加强原料的搜集与预处理、纤维素与木质素等主要成分的充分利用、功能性成分的产品研发、专用设备研发、加工工艺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以利于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真正实现竹资源的"零"剩余,全面提升竹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