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晓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4):90-93
学习西方技术,推进农业发展是近代思想家的共识,清末张之洞提出系统农业近代化的思想,他在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产品结构,农业科技等方而都提出具有近代特色的见解,并倡导进行近代农业实践活动,对推进晚清农业近代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与湖北近代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农、工、商三业关系的认识以及为改变湖北近代农业落后的状况和"源塞漏",督鄂期间的张之洞在农业领域颇有兴作,如创办龙头企业以带动农业特别是多种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提倡科技兴农、拓宽农产品市场及销路、注重提高政府及官员的服务意识等,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湖北近代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为当今我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历史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增荣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2):144-145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化的先驱,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首领之一,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办者和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他当官有道,有学有术,重才轻财,思想与学术成就巨大。 相似文献
4.
龚春英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6(2):35-37
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在奏折中详细提出其改良监狱的思想,即改善监舍条件,修建文明监狱;教囚犯以工艺;选派专门官吏稽察监狱。其监狱改良思想的提出受到国际监狱改良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体西用”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法律思想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特征。这些主张大多为修律大臣沈家本所采纳,对近代监狱改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的"重农思想"在不断演变,这是影响自鸦片战争以来农业农村发展衰兴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一百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共有的规定,也是普遍规律.一个社会,主流农业思想的重农程度越高,其农业农村的发展就越好,而重农程度高的... 相似文献
6.
胡茂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6):103-107
端方是晚清比较务实、有作为的政府官员,是满人督抚中的佼佼者。他在奏折和批文中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农业近代化思想。他力主引进外国先进农业技术和人才;倡导近代农业教育;重视开展各种农业试验,推动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提倡农工商一体化。他的农业思想所彰显出来的那种务实、开拓精神,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代东北农业史研究异军突起,并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崭露头角,研究队伍建设和史料编纂工作取得显著进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相对集中在农业近代化、农作物发展变迁、土地屯垦、农田水利、近代移民、农产品商品化等领域。同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可研究的空间和领域。近代东北农业史下一步的发展应当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史料的整理编纂工作;二是创新研究领域,大胆尝试新的研究方法;三是农史的研究要与现阶段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后期,其代表人物张之洞把“中体西用”思想作为改革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纲领,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中的浮华空疏之风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八股取士制度,推动了中国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对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孟祥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3):129-134
晚清以降,国家内忧外患频发,社会激荡突变。社会处于严重脱序状态,贪污腐化趁机滋生蔓长。影响到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其中皇权至上、专制独裁,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吏治腐败的根源。此外奢靡之风盛行、俸禄制度与现实脱节、以及因捐纳制度泛滥都在清末的吏治腐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史为鉴,对晚清吏治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全面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在全面进行现代化改革和建设中提高警惕,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茶叶出产地域,汉口为晚清重要茶港,1889年到1907间担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对两湖茶业发展着力尤多。张之洞关于近代茶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无论是其在传统框架内对茶叶种植和加工的改良,还是对新时代、新贸易环境的因应,抑或是直接参与涉外茶务及其茶政实践,都体现了一位封疆大吏在变动时代的思考与探索,至今仍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启蒙与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古代中国的“经验农学”与近代西方的“实验农学”的本质区别入手,重点阐述晚清知识阶层对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认知、提倡、引进、传播的过程,同时指出了晚清政府在农学启蒙中所确立的发展近代农业科技的兴农措施,促进了从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了近代农业科技从启蒙到体制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清光绪24年(1898),康、梁与维新派发起了戊戍变法。将书院改为学堂、教授西学,是变法的内容之一。变法虽然失败,新式学堂仍得以兴办。1905年,朝廷终于废科举、兴新学,许多新式农业学堂也应运而生,既开了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的先河,又为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的蚕桑 相似文献
17.
易伟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
晚清湖南邮政状况纷繁复杂 ,既有官办驿站、文报局 ,又有民营信局 ,更有近代邮政的设置。尤其是近代邮政发展迅速 ,表现在 :邮政处所逐年增多 ,开辟了多种邮路 ,邮政业务进展很大。比起传统的驿站、民局 ,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瑞安孙氏家族是南宋永嘉学派在晚清复兴的启动者。孙氏家学长于《礼》学,尤精于温州方志研究。孙氏两代“经世”观都是以经为本,兼重史学,但在对待西学和诸子学上的态度迥异。孙衣言对诸子学,尤其对西学是极其排斥的,但在孙诒让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却为诸子和西学给予了一定的空间。孙氏两代“经世”观的差异表明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之学发展至清末,已不再限于传统的“通经致用”、“以史致用”,而是会通中西,旁通诸子,推动了儒学形态的近代化与传统学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高国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27(1):121-125
明代税课局开启了地方局务机构的设立,清代中前期地方局以军需、善后、慈善等为主,且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太平天国战争后,地方事务繁重,地方局数量骤增,广泛出现于各类地方治理领域。晚清各地局的背景复杂、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技术性强、作用突出、影响深远。晚清地方局根据职能与内容进行合理分类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清末民初地方机构史的研究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反修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4):70-75
晚清的变法修律,是通过参照域外先进法律文化来完成的。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晚清经历了一个选择过程。最终选择以大陆法系为参照法系、以日本为参照对象国,优先输入公法文化,再逐步引进私法文化,实现了中国法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晚清政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晚清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所作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