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3%.2009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9%.(2)稻米品质.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米的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5.70%.(3)抗病性.中感稻瘟病.(4)全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2.3 d.  相似文献   

2.
重穗型水稻品种Ⅱ优6078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品种Ⅱ优6078冗余度、库容量、物质积累等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Ⅱ优6078最佳冗余度比汕优63(对照)降低10.39%,库容量提高11.51%,颖花数提高15.55%;在生育后期,光合产物向穗部运转比汕优63强,群体单位面积生物量提高9.1%,单株物质积累量比汕优63多60%.  相似文献   

3.
特优559系江苏盐城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我市1995年引进,几年的试种表明,特优559亩产600kg左右,比汕优63增9.5%。江苏省1994~1995年区试手均亩产591.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0.33%。1主要特征特性特优559在我省作麦茬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d左右,比汕优63早熟2~3d,株高110cm左右,比汕优63矮4~5cm,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剑叶短挺,叶色略深,生长清秀,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一般1hm2有效穗255~270万,每穗总粒150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8g左右,米质略好于汕优63。抗病性与汕优63相当。2…  相似文献   

4.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 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2浓度增高影响水稻生长.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 kg·hm-2(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以及根干物质质量均极显著大于对照;(2)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穴不定根数和每穴根体积极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汕优63有效分蘖期间和无效分蘖期间每穴不定根数和每穴根体积大幅度增加;(3)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穴不定根总长度极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汕优63有效分蘖期间、无效分蘖期间、拔节长穗期间每穴不定根总长度均大幅度增长;(4)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穴根干物质质量极显著大于对照,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汕优63拔节长穗期间每穴根十物质质量的增长量大幅度增加;(5)FACE处理使汕优63抽穗期每条不定根长极显著大于对照,是因为FACE处理使汕优633个生长期间每条不定根的生长量均明显增加.FACE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汕优63根系的发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信息》2006,(5):26-2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1 品种名称:特优009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特甫A×南恢009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6天。株型适中,叶片较宽大,后期转色较好,株高117.6cm,每667m^2有效穗数17.3万穗,穗长24.1cm,每穗总粒数135.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9.6g。  相似文献   

6.
俞琦英 《新农村》2005,(3):11-11
宜香优1577经2001年和2002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524.9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5%。全生育期139.8天,比对照汕优63长0.8天;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5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两年区试平均亩有效穗15.0万,每穗总粒数158.2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7.2克。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精米率、碱消值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胶稠度、  相似文献   

7.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8.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2004-2006年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 μmol·mol-1)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570 μmol·mol-1)和施N量为125 kg·hm-2(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成熟期株高比对照提高6.7%,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对汕优63全生育期日数无显著影响;(2)FACE处理使汕优63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34.1%,其中2004、2005、2006年分别增加42.4%、27.3%和31.2%,均达极显著水平;年度间、CO2和年度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FACE处理使汕优63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对照增加10.3%、10.3%、21.7%、4.9%和4.3%,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N处理对汕优63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但N×年度对单位面积的穗数、颖花量、以及产量均有显著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超级杂交稻国稻1号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以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稻1号的单产之所以显著高于汕优63的,主要因为前者分蘖多且分蘖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而且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丰优香占的分蘖特性及其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同栽培条件下,丰优香占秧苗素质不如汕优63,分蘖发生势弱于汕优63,表现为分蘖发生蘖位比汕优63少5个左右,相同蘖位分蘖发生率比汕优63低10~20个百分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比汕优63提前0.6叶;单株成穗比汕优63少1.3个左右,成穗率比汕优63高6.7个百分点,群体质量优于汕优63;单穗重明显高于汕优63,穗型较大是主要因素,单株适宜成穗数为9个,利于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统。  相似文献   

11.
汕优63的产量表现及其高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为材料,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其在信阳15年的产量表现及穗粒结构。结果表明,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3、0.3361、0.2958,且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穗实粒数、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596和0.359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千粒质量仅为0.1738。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回归方程的贡献来看,有效穗数为0.1209,穗实粒数为0.5639,千粒质量为0.0514,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明显高于千粒质量。因此,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是影响汕优63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质量为次要因子。在生产上,要充分挖掘汕优63在信阳的生产潜力,关键在于实现大穗和足穗,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2.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B优827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汕优63为对照,初步测定、分析了B优827和汕优63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及产量结构差异.从各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及发根力、根冠比、根系活力等方面分析比较了B优827和汕优63的异同.B优827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显著大于汕优63,且各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分配合理,干物质输出量大,有效转化率高,在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茎叶等器官干物质含量和根系活力,抗衰老能力较强.从产量结构看,B优827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达到9.06×103 kg/hm2,较汕优63增产8.50%.表现了库大、源足、流畅的物质积累和运转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四个两系杂交水稻穗增重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法杂交籼稻的穗增重特性.4个组合的起始质量W0和终极质量A均明显大于三系杂交稻汕优63,表明这4个组合的穗型均较大,为重穗型杂交稻;起始增重势GR0/W0和最高增重速率GRpoi均明显小于汕优63;穗重活跃增重期为16~24 d,长于汕优63,完成穗增重需要35~53 d,而汕优63仅需27 d.为使两系杂交稻较早出现较高的穗增重高峰,并使活跃增重期延长,而完成整个穗增重的天数缩短,栽培上尤其要注意孕穗期增加茎秆中物质的积累,出穗后保证有充足的光合产物,并预防叶片光合功能早衰.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B优827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汕优63为对照,初步测定、分析了B优827和汕优63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及产量结构差异.从各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及发根力、根冠比、根系活力等方面分析比较了B优827和汕优63的异同.B优827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显著大于汕优63,且各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分配合理,干物质输出量大,有效转化率高,在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茎叶等器官干物质含量和根系活力,抗衰老能力较强.从产量结构看,B优827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达到9.06×103kg/hm2,较汕优63增产8.50%.表现了库大、源足、流畅的物质积累和运转特点.  相似文献   

17.
D奇宝优527系由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育性稳定、穗大粒多、抗性好、异交率高、杂种优势强等优点D奇宝A新不育系,与配合力好、恢复力强的强优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育成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福建省三明市双晚区试,2年单产均居首位,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3%和14%,差异均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福建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省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选用福建省育成的经农业部认定的4个超级稻品种及对照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超级稻品种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达10t.hm-2左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构成的共同特点是每穗粒数极显著多于对照;产量与单个构成因素间无显著相关,其中与每穗粒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70.55%);产量与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三者的乘积——库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品种高产的主导因素是具有大库容量,而大库容量主要依赖单位面积总粒数,单位面积总粒数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每穗粒数。在栽培上,应在保持一定穗数基础上,注意培育大穗,以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了给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15个具有超高产(单产超过汕优63)潜力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6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产量(单株粒重)、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组合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个别组合在生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依赖经济系数的提高也可比对照显著增产;2)超高产杂交稻产量的增加不是依赖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而是必须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每穗粒数以扩大库容,并保证源的有效供给以提高籽粒充实系数;3)每穗实粒数分别与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同步增加正是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庆优108是重庆科光种苗公司推出的高产、优质、大穗型杂交水稻品种,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渝审稻2006011)。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1.3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3天。株高112.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4万穗,穗长26厘米,每穗总粒数172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8.3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