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 17号 (92 4 14 2 )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临汾 5 0 6 4作母本、鲁麦 13作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 (彩色照片见封三 ) ,1999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 2 0 0 0年秋播 ,在山东省推广 6 5 .4万hm2 ,成为面积最大的品种。1 特征特性 济南 17号为冬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采用SDS PAGE技术对四川省近 5 0年以来年推广面积达 6 6 70 0hm2 (10 0万亩 )以上的 4 0个主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Glu 1位点 )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并计算了品质评分。在这些品种中 ,Glu 1位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共检测到 10种亚基和 13种亚基组合类型 ;品质得分在 5~ 10分之间 ,平均 7.6分。各时期品种平均品质评分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且 1980年以后育成品种中 5 10亚基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 ,说明各育种单位已充分重视将具有优良品质遗传基础的材料应用于育种实践。 4 0个品种中 ,12个具有 5 10优质亚基 ,1个具有 2 亚基 ,它们可供优质小麦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3.
拉贾拉姆博士从事小麦育种研究50多年,在布劳格博士创立的国际小麦育种的基础上,实现了CIMMYT小麦育种全球化,主要贡献包括四个方面:(1)大规模开展冬春杂交,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将慢锈性理念系统融入小麦育种项目,成功培育并在全世界推广高产慢病性品种;(3)耐酸性土壤和耐旱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4)先后育成481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在51个发展中国家年推广种植6 000万hm~2;他还为发展中国家和CIMMIT、ICARDA等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南丰糯”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南丛 3”为母本 ,“三五糯”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糯稻品种。“南丛 3”是一个高抗稻瘟病、高产的籼型粘稻品种 ,而“三五糯”是一个优质、糯性好的籼型糯稻品种。南丰糯于 1998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品种育成至今 ,累计种植面积在 7万hm2 以上 ,在广东省内的年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 0 7万hm2 以上 (广东省全年糯稻种植面积在 1万hm2 左右 ,南丰糯占了 70 %以上 )。近年来 ,南方稻区纷纷引种 ,普遍反映良好。本文介绍了南丰糯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1 特征特性1 1 …  相似文献   

5.
回顾 2 0余年大麦育种实践 ,采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经过四改五提高 ,经历了四个阶段 ,育成经省、市审定的品种 4个 ,经品试有突出优点而推广面积在 6 7万hm2 以上的品系 13个。这些品种和品系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 2 0 0万hm2 ,为我省乃至全国大麦生产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加速优质稻育种进程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国优质稻育种取得较大进展 ,广东省 1999年常规早稻的优质品种比例占 89 6% [1] ;湖南省 1999年优质稻面积达 12 2万hm2 ,占水稻播种面积的30 6% [2 ] 。已有 10个优质稻品种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即辽粳 2 94、扬稻 6号、中香 1号、吉粳69、佳禾早占、胜泰 1号、中鉴 10 0、秀水 63、毕粳 37、宁稻 2 16[3] 。中香 1号、中鉴 10 0、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米质基本上可与泰国优质米媲美[4 ] 。优质早籼佳禾早占已在福建推广 ,福建省水稻品种优…  相似文献   

7.
两优 2 18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利用SE2 1与明恢 8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 0 0 0年 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将乐县 1998年作烟后稻引种示范获得成功 ,2 0 0 0年作为烟后栽培高产组合进行较大面积推广 ,3a累计种植 16 5 2hm2 ,并对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和总结。1 产量表现1998~ 1999年作烟后稻引种示范 2 6 6hm2 ,单产 7 86t/hm2 ,比对照组合汕优 6 3增产 6 74 % ,达显著水平。2 0 0 0年推广种植 786hm2 ,单产 7 8t/hm2 ,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5 6 2 % ;2 0 0 1年推广种植 6 4…  相似文献   

8.
上杭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 ,东经 116°16′~ 116°5 7′ ,北纬 2 4°4 6′~ 2 5°2 8′ ,海拔 14 0~ 12 0 0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6~ 2 4 4℃。全县耕地面积 2 4 9万hm2 ,其中水田面积 2 33万hm2 ,年种植水稻面积 3 93万hm2 左右 ,其中早稻 1 8万hm2 ,属国家级、省级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 ,为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提高优质新品种的比率 ,改善稻米品质 ,开辟优质粮食生产新途径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上杭县加大了优质早籼稻的推广力度 ,2 0 0 0年承担了农业部丰收计划“南方优质早籼稻品种推广”项目 ,…  相似文献   

9.
环保型高产小麦豫麦54(百农64)由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小麦育种中心育成,属大面积高产稳产优质品种,1997年夏收面积15万亩,1998年夏收面积550万亩,被农业部列为跨省重点推广品种,1999年夏收面积超过1 500万亩,现已推广8 000多万亩,已成为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和黄淮南部麦区主导骨干品种.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 (SSR)对四川省近 5 0年以来年推广面积达 6 6 70 0 hm2 (10 0万亩 )以上的 4 0个主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在小麦全基因组 4 2条染色体臂上的 4 6个 SSR位点上 30个 SSR位点 (6 5 .2 2 % )具有多态性。这 4 6个位点共检测到 110个等位变异 ,每个 SSR位点能检测到 1~ 8个 ,平均为 2 .4个。聚类分析表明 ,SSR标记能将 4 0个品种相互区分开。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 (GS)变幅为 0 .4 5 1~ 0 .76 7,平均 GS值为0 .6 0 1。据此认为 ,SSR标记揭示出四川主栽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年代间 GS值变化趋势分析表明 ,2 0世纪 70年代后 ,四川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丹玉 2 6号 (原代号丹 2 1 0 0 )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亲本组合为丹 90 46×丹 5 98。经几年来各级区试和生产试种 ,表现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点 ,大面积试种达到 1 0 5 0 0~1 2 0 0 0kg/hm2 以上 ,1 998年试种 0 .1 3万hm2 ,1 999年种植 1 .3万hm2 ,预计 2 0 0 0年可达 1 3万hm2 ,为使良种良法配套 ,使该品种在生产上发挥更好的增产增收作用 ,我们于 1 999年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1 材料和方法试验设 4个点 ,分别为岫岩、辽中、铁岭和法库县。统一方案、…  相似文献   

12.
康青 3号是我所以“甘肃岷县青稞 /1 2 1 1 //1 1 72 /青海 6 9早”为亲本进行复合杂交 ,再对其杂种第二代进行辐射诱变处理而选育出的青稞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异性状。很快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裸大麦区推广种植。我州在 1 985年开始种植 ,1 995年种植面积达到 1 53万hm2 ,占当年青稞总播面积的51 %。 1 988~ 1 995年推广该品种累计新增青稞 2 4 70多万kg ;1 995年以后种植面积保持在 1 53万hm2 以上。随着康青 3号播种面积的扩大 ,对其良种的需求不断增加 ,良种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3.
漳龙 910 4是漳州市农科所以台农糯与桂 4 4杂交育成的高产、抗稻瘟病、米质较好的晚籼中熟品种 ,于 1999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全省作晚稻种植 ,也适合闽南稻区作早稻种植 ,已在全省累计推广 1万多hm2 ,一般产量6 75 0~ 75 0 0kg/hm2 。为探讨影响漳龙 910 4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 ,本文对全省 7个示范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为栽培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应用 1998年晚季福建省水稻新品种 (组合 )生产试验相关资料 ,从中选择较有代表性的 7个试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复回归方程 ,进行复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4.
西吉县马铃薯病虫害调查及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马铃薯是我县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之一 ,由80年代末期的 0 93万hm2 发展到 1999年的 3 65万hm2 。但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栽培制度的变更以及品种退化等因素的影响 ,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黑胫病也逐年加重 ,给全县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此 ,1999年我们对全县马铃薯生产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普查。2 现状调查共调查 2 6个乡 (镇 ) ,90个行政村 ,占所有村的 2 9 7%。调查田块 52 0 5个 ,病虫田率10 0 %。调查面积 77 2 3hm2 ,发生面积占调查面积的 10 0 % ,防治面积 0 4 2万hm2 ,占发生面积的 3 74 % …  相似文献   

15.
晚杂新组合Ⅱ优辐81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辐 81 9是南平市农科所用Ⅱ - 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辐 81 9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 ,2 0 0 3年 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分蘖力中等 ,茎秆粗壮 ,坚韧抗倒 ,成穗率高 ,穗大粒多 ,较抗稻瘟病 ,适应性广 ,米质较优 ,丰产稳产性好。在福建、湖北、江西等省(市 )推广面积就达 1 1万hm2 以上 ,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和较强的适应性 ,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 ,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1 产量表现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 ,2 0 0 0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中迟熟A组区试 ,平均每 667m2 产量 45 1 93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7 36% ;2 0 0 1年继…  相似文献   

16.
从莆大麦5号的选育试论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麦整个生产发育过程中 ,受到多种病害侵染和为害 ,大麦白粉病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植株受白粉病侵害较重时 ,生长衰弱 ,早衰枯萎 ,籽粒变小 ,千粒重降低 ,产量损失轻者 2 0 %左右 ,重者可达 30 %以上。但是 ,大麦白粉病是专性寄生菌 ,品种间抗性有较大差异 ,选育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 ,是消除白粉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饲料大麦品种莆大麦 5号的选育 ,在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九·五”期间全省推广面积达 3 33万hm2 ,其中 1999年种植面积占全省大麦总面积的 4 6 % ,成为福建省新的大麦当家品种 ,从莆大麦 5号的选育 ,…  相似文献   

17.
一、常规育种杂交育种是小麦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在“七·五”末与“八·五”期间,全国小麦常规育种共审(认)定品种112个,良种推广面积累计59917.8万亩。1991~1994年全国小麦平均种植面积为4.49亿亩,平均亩产为226.5kg,此间全国又育成了审(认)定品种73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品种有12个,50~100万亩的有17个,50万亩以下的有44个。根据区试产量分析,平均亩产500kg以上的品种有1个,亩产400~500kg的有11个,400kg以下的有61个。当前在国内推广面积达千万亩以上的新品种,有陕西省农科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推广的陕229,…  相似文献   

18.
鄂大麦 6号是我所以日本的皮穗波为母本 ,浙江嘉兴所的 80 - 1 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代号 2 456 1 )。 1 997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品质优 ,高产 ,适应性强 ,在湖北、河南、湖南等省推广种植 ,累计推广面积达 8万hm2 ,创社会经济效益 9845 74万元。 2 0 0 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 特征和特性该品种属半冬偏春二棱麦 ,一般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52 52kg ,在湖北省区试中襄樊点单产达 8946kg ,比对照鄂皮 2号增2 2 4% ,充分显示出它的生产潜力。鄂大麦6号最大特点是植株矮 ( 85cm) ,千粒重高 ( 42~ 50 3g) ,分…  相似文献   

19.
棉花育种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所40年来育成棉花品种36个、杂交种2个。有14个品种年种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中棉所10号、中棉所12、16、17、19等5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达66.67万公顷以上。90年代以来,中字号棉花品种年种植面积均在266.67万公顷以上,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将近50%。棉花育种的基本经验是:紧密结合棉花生产实际确定育种目标;紧扣育种目标不断改进育种方法;加强生态鉴定选育适应性广的棉花品种;重视品种的配套技术研究和良繁推广工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两优2186在新罗山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优 2 186是福建省农科院杨聚宝博士及其研究人员应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成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SE2 1与明恢 8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 ,2 0 0 0年 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新罗区于 1999年引进 ,作中、晚稻试种获得成功 ,2 0 0 0年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 ,全区种植面积达 5 0 0hm2 。该组合在生产中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 ,很受群众喜爱。 2 0 0 1年该组合在新罗区迅速推广 ,落实种植面积达 10 0 0hm2 以上。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丰产性1999年在新罗区大池镇 (海拔 5 70~ 5 90m)中稻试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