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蚕桑生产是诸暨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规模有所缩小,但蚕桑生产的收益仍是东南部丘陵山区农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2006年诸暨市桑园面积为771hm2,,全年饲养蚕种13068张,产蚕521t,比上年 相似文献
3.
4.
<正>2014年宁南县晚秋蚕共发种38977张,较去年同期增加8123张,增幅26.3%;产茧1622t,较去年同期增加3t,增幅0.02%;单产41.6kg/张,较去年同期减少10kg。养蚕量大幅增加,单产却大幅下降,导致蚕农增产增收不明显。为找准原因,吸取教训,更好的指导来年生产,笔者通过走访农户、查阅资料、结合周边地区生产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本报告。 相似文献
5.
蚕桑是新昌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2007年全县的桑园面积1320 hm2;全年饲养蚕种33576张.生产蚕茧1350 t,产值2080.96万元,平均张产35.15kg,其中晚秋发放蚕种14800张,张产比前3年平均降低了5.1kg,不仅降低了蚕农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产生较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对2007年新昌县晚秋蚕张产茧明显低于往年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确保晚秋蚕稳产高产的对策,即严禁在离桑园较近的农田、茶园使用菊脂类农药;在抓好桑园管理的同时,调整养蚕布局,增加中秋蚕种饲养量,确保晚秋叶质;晚秋蚕饲养前进行彻底消毒,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及时淘汰弱小蚕,调节好蚕室内的小气候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射阳县2011年晚秋蚕发生农药中毒事件,经实地调查和鉴定分析,确认为菊酯类农药中毒。此次中毒蚕发生区域较广,与农田和桑园用药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对农药污染来源进行调查后,该县加强养蚕地区农田及桑园农药使用的管理,指导蚕农科学用叶,降低了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10.
射阳县2011年晚秋蚕发生农药中毒事件,经实地调查和鉴定分析,确认射阳县部分晚秋蚕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菊酯类农药中毒。此次射阳县蚕中毒发生的区域较广,与农田和桑园用药有一定的关联性。对农药污染来源进一步的调查后,该县加强养蚕地区农田及桑园农药使用的管理,并指导蚕农科学用叶,降低了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射阳县2004年晚秋蚕发生大量蚕病,其发病量之多,发病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在射阳县晚秋历史上还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不仅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来,笔者对2004年秋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射阳县2005年全县共饲养晚秋蚕36 870张,9月13日出库,9月24日收蚁,而晚秋蚕较之往年相比具有多病齐发、暴发时间提前的特点,发病之重为多年少见。如特佣、盘湾等重点乡镇,一眠醒后已有脓病发生,20%~30%的农户发生黑尾病,而僵病则非常普遍。为此,县技术指导部门及时采取了多项果断措施,成功地遏制了病情的蔓延,减少了蚕农的损失。1原因分析1·1恶劣的气候条件是蚕病暴发的主要原因2005年晚秋蚕期恰逢持续阴雨寡照的灾害天气,9月份在遭遇麦莎、龙王等台风袭击产生强降雨之后,至10月8日前,没有一个完整的晴天,四眠以前气温比往年明显偏低,四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吴江市秋蚕低产原因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5年秋蚕期,江浙蚕茧主产区均发生了大面积减产,一般减幅在35%左右,严重的几乎绝收,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吴江市秋蚕在9月5日发种,与2004年同期, 共发34 450张蚕种。这次秋蚕因遭受罕见的灾害, 减产减收涉及8个养蚕镇30 000余户蚕农。尽管吴江市蚕桑部门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针对性综合措施, 把损失降低到了较低程度,平均张产达23.8公斤,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晚秋蚕饲养期 ,海宁市有不少蚕农发生极为少见、数量不等的五眠蚕 ,其中以丁桥镇勤力村十一组陈张茂户最为严重。该户饲养的1盒晚秋蚕全部为五眠蚕 ,引起了当地蚕农的好奇和怀疑。为此 ,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1饲养观察和调查1.1饲育情况1~2龄期无异常。3龄虽然饲养温、湿度低于其他蚕室 ,但就眠时间比正常提前5小时。为便于观察和调查 ,我们随机抽200条蚕分别饲养 ,并加强整批蚕的饲养管理。4龄食桑期只有2天12小时 ,比正常蚕缩短1天12小时 ,且眠蚕类似“出火”眠头 ,明显偏小。5龄饷食时蚕体细… 相似文献
15.
射阳县2008年晚秋大量发生蚕病,其发病面积之广,危害之严重在射阳县晚秋蚕饲养的历史上还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损失70%以上,个别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不仅挫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增加了行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笔者对2008年秋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射阳县2011年晚秋蚕发生农药中毒事件,经实地调查和鉴定分析,确认射阳县部分晚秋蚕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菊酯类农药中毒。此次射阳县中毒蚕发生的区域较广,与农田和桑园用药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对农药污染来源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后,该县加强养蚕地区农田及桑园农药使用的管理,并指导蚕农科学用叶,降低了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射阳县饲养晚秋蚕47800盒,9月6日出库,9月17日收蚁一日孵化率在95%以上。1~2龄前期小蚕发育良好,整齐健壮,2龄后期部分养蚕户发生血液型脓病,3龄又发生一定数量的僵病,5龄后期至上蔟大量发生蚕病和不结茧蚕。据调查,全县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户甚至颗粒无收。对此蚕农反映强烈,有人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正确分析蚕发病的原因,10月19日中国蚕业研究所专家对病蚕进行了鉴定,其结果是:大部分为血液型脓病,少量蚕有微量化学因子积累性中毒症状,蚕发病及不结茧主要是由于消毒防病及饲养不善造成… 相似文献
18.
对2007年墩头镇晚秋蚕暴发僵病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强对僵病知识的宣传、优化和完善蚕期布局、加强桑园管理、创造适合家蚕生长的饲育环境、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加强消毒切断传染源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铜梁县虎峰镇2012年晚秋蚕暴发僵病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提高晚秋蚕单张产茧量的防治对策,即加强对僵病知识的普及、彻底消毒防病、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严格分批提青及时淘汰弱小蚕、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交叉感染、调节好蚕室内的小气候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蚕桑生产中,一般认为僵病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往往不很重视.2007年晚秋蚕金湖县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僵病危害,给晚秋蚕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