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肉鸭鸭疫氏杆菌病最是发病日龄为10日龄,直至出售中仍在发病,发病率5%-90%,死亡率5%-60%,是肉鸭饲养中的一大传染病。对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剖检,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疫区病鸭体内分离的10朱细菌,经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均为鸭疫巴氏杆菌;分离的菌株通过易感鸭感染试验获得成功,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即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市从1995年在甘棠发现本病以来,其危害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市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广大鸭农饲养效益,现将本市鸭疫巴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7~56日龄的麻鸭、半番鸭和番鸭,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感,而1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不易感染发病。本病在我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较易感,此外,还与栏舍环境、饲管水平及其它…  相似文献   

3.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新鸭疫,传染性浆膜炎等,是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该病主要感染2周龄-7周龄幼鸭和火鸡。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过鸭生长发育迟缓,经济损失严重,江西近年来大力发展“鹅鸭工程”,本文就该病在江西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本病属于黄杆菌/噬纤维菌rRNA同源群,典型菌株是LMG1054=ATCC11845=MCCM0568=CCVG14215。本菌特征为革兰氏G-杆菌,不运动无芽胞,菌体宽0.3μm~0.5μm,长1μm~2.5μm…  相似文献   

4.
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陈同海,陈房桂,许保柱,叶文辉(深圳市皇岗动植物检疫局动检二科深圳市518045)郑星道,包傻珊(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长春130118)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是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  相似文献   

5.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危害8周龄以下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对养鸭业威胁较大,是引起小鸭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 病原 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瑞氏染色呈两端浓染,印度墨汁染色可见细菌的荚膜。到目前为止,本菌共发现12个血清型。本菌在形态上  相似文献   

6.
7.
1发病情况上杭县才溪镇曾坑村一村民,饲养番鸭225羽,47日龄前生长状况一直正常,公鸭体重已达2.4kg,母鸭体重达1.4kg,12月14日鸭群开始发病,3天后临诊时已死亡21羽,还有12羽呈现发病症状。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萎靡,缩颈,昏睡,两肢软弱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喙支着地面,食欲废绝。部分鸭的鼻、眼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粘液性,并在眼的周围形成特殊的“眼圈”。病鸭腹泻,肛门污秽,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濒死前出现全身发抖,头颈震颤,有的两脚向后划动呈游泳状等神经症状。3剖检病变剖检5羽病死鸭,…  相似文献   

8.
9.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很高的死亡率。多年来,此病给养鸭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鸭业的发展。1998年8月邗江某个体养鸭专业户发生了一起幼鸭爆发鸭疫巴氏杆菌病病例,现将诊疗情...  相似文献   

10.
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肇州县新福乡新福村某养鸭场孵化雏鸭3000只,在草甸上饲养,于5日龄曾注射过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双价苗,当饲养至15日龄时开始发病,期间用土霉素治疗,但不能控制疫情,然后到县防疫站就诊。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描述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通过病理学观察和病原分析总结该病诊断要点,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鸭疫巴氏(鸭疫里氏)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福建闽南,闽北等地表现国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组织进行病原分离与人工感染试验。并对病原菌株进行细菌学及血清学鉴定,确定其病原菌均为鸭疫巴氏杆菌I型。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临床疑似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肉鸭的病原菌,本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种特异性鉴定、荚膜分型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患病鸭肝脏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表面光滑凸起、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硫化氢、氧化酶和吲哚等试验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聚为一支,同源性 > 99%;细菌种特异性鉴定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荚膜分型鉴定结果仅扩增到约为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荚膜血清A型相符;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3、tetX)和Intl1 4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有效控制贵州省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生和流行。【方法】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该菌株生长曲线,并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该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将该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分别制备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和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免疫雏鸭试验;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评价比较两种疫苗的保护率,并对攻毒试验鸭肝脏、肺脏、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株培养至18 h到达峰值,活菌数可达1.0×1010 CFU/mL;LD50为5 CFU;制备的两种疫苗安全性良好;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一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保护率可达62.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50.0%)及商品灭活疫苗(50.0%)。二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优势更为明显,免疫保护率可达87.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75.0%)及商品灭活疫苗(62.5%)。病...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为确定江西新余地区鸭发病的病原,对3个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细菌分离,并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从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脏中分离到5株鸭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分离菌对试验鸭和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5株菌对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头孢西丁、先锋必和大观霉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鸭疫巴氏杆菌亚单位成分的提取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本室分离鉴定的鸭疫巴氏杆菌(PA)通过改良马丁肉汤增菌培养后.以较为成熟的提取方法获得其亚单位成分(包括细菌荚膜和外膜蛋白),经无菌、安全性检验和蛋白浓度测定后用于免疫雏鸭,攻菌试验表明PA亚单位成分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鸭肝炎病毒诱导雏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鸭肝炎病毒(DHV)病毒株背部皮下接种7日龄健康雏鸭,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DHV能引起试验鸭淋巴细胞明显凋亡,维持时间较短,在36h达到高峰。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除淋巴细胞外,肝、肾、脑等器官的细胞凋亡不明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疑似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犊牛进行病原鉴定,本研究采用常规病毒经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方法分别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株能在BT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合胞体形态的细胞病变;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能被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的病毒经RT-PCR鉴定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根据菌落形态、细菌染色特性及生化特性,鉴定分离的细菌为巴氏杆菌。提示,该牛场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以提取的血清1型鸭疫里氏杆菌(R.a)Jb2株的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检测1型R.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此方法的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并比较了间接ELISA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抗体检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间接ELISA方法最敏感,人工感染后的鸭第72小时即可检出血清抗体为阳性(3/4);其次是间接血凝试验,第96小时即可检出50%(2/4);玻片凝集试验在感染9天后才出现阳性(2/3);而琼扩试验在感染后11天仍为阴性反应。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初步调查了南京地区鸭场此病的感染情况,发现所调查的13日龄以前雏鸭的阳性率为0,而21~35日龄鸭的阳性率为873%。  相似文献   

20.
In December 2014,a group of 4 weeks old broilers died in a large-scale chicken farm in Hebei province.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ill and diseased chicken were depression,dyspnea,joint swelling and claudication.In order to diagnose the disease,a systema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laboratory diagnostic methods that included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bacterial isolation,PCR detection,drug sensitive test and animal pathogenicity experiment.The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hemorrhage in the lung,the edema of heart and liver,a large number of heterophil granulocyte infiltration.Bipolar stained brevibacterium was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scopy.The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KMT-1 gene and avian reovirus σB gene were positive by using specific primers.The isolated Pasteurella could be lethal to mice and the isolate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ceftriaxone and cefoperazone.Combination with the abov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we confirmed that the cases were mixed infection of avian reovirus and Pasteurel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