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以山西省阳曲县侯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经济、人口、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解决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养老问题。山西省约有13万老人留守农村,由于老人居住分散,要实现上门服务并不现实。阳曲县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模式,随着"爱晚之家"老年照料中心试点展开,将使农村老人"离家不离村"享受新型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13-215
赡养老人在我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家庭应有的职责,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家庭结构逐渐改变,核心家庭大量出现,空巢家庭和老龄家庭也随之增加,因此,由家庭承担照料老人的全部职责已变得日益艰难。与城市相比,在农村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从国家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养老问题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15年东庄村建立起来的养老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对矛盾,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通过分析该村养老院的建设状况,总结出了对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益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可以对其它具有类似情况的村庄的养老路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三资"管理是对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的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对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得农村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日常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一新管理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地方,所以要做出适当调整。农村"三资"管理新模式的应用,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三资"管理工作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预防基层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在家中居住的同时,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新型养老方式。2018年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社区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成为新洋社区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229-231
情感需求、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是老年人逃离养老院的原因:老年人在进入养老院后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老年人不能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进入养老院后对周遭的人际关系非常陌生,使他们的安全感非常低,从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宣城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50.3万人为单位,以7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74个村委会为样本,在党校各类领导干部主体班和农民工中发放近1000份调查问卷。针对老年人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需求,分别就老年人养老意愿、家庭结构、健康状况和养老金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从政府主导、投资主体、运行机制、护理员状况等方面探究了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制约因素,提出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幸福感的惠及绝大多数老人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和监管,社区(村)搭建整体联动服务平台,社会力量参与,家庭发挥核心作用等四位一体的通力合作,一定能托起中国的养老梦。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45-147
以浙江省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现状、满意度及发展方向为研究主题,通过发放问卷及走访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对农村居家养老中心现状、满意度进行分析,从发展意愿上,了解最为突出的意愿。政府、养老机构、社会及从业人员都应该做出相关努力,改善现状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区推广居家养老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也面临着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等因素的桎梏。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推广农村居家养老在上述因素中的种种困境,并对相关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针对相关困境及其原因,提出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分类分层、最大效用地满足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实现路径;最后从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支持,改革管理体制、强化基层自治与服务,扩大队伍、增强人员素质和加强宣传引导等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地区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地区推广居家养老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也面临着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等因素的桎梏。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推广农村居家养老在上述因素中的种种困境,并对相关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针对相关困境及其原因,提出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分类分层、最大效用地满足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实现路径;最后从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支持,改革管理体制、强化基层自治与服务,扩大队伍、增强人员素质和加强宣传引导等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地区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家养老及其服务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家养老是农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必要措施。就农村居家养老及其服务发展背景和现实依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愈发严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围绕着如何养老,学者们普遍认同居家养老.本文试图通过对苏南地区的农村老人进行调查,了解其居家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及建议等,以期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在随着社会进步的同时,变得越来越重要,政府通过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来弥补农村空心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从评估的视角,分析农村智慧养老存在助老员培训体系过简、服务内容趋同性强、服务监管体系存在不足、长者被动服务、项目反思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助老员培训体系;进行需求调查,制定地区个性化服务系统;完善服务过程管理机制;加强新型养老理念宣传;构建农村新型养老服务价值体系等对策建议,为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更好地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基于全域旅游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新探索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农村居民养老现状为主要依据,从强化乡村养老旅游区建设、强化农村养老福利院建设、强化乡村养老院改造建设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养老水平,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做铺垫。  相似文献   

15.
对泰州市"夕阳红"养老院中城乡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了城乡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和养老状况差异。结果表明:城乡养老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城镇老年人的养老状况,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农村高龄、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我国多样化、健康化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家养老是农村养老服务的主体,社区卫生机构是居家老人健康的主要承担者,将社区卫生服务如何更好的融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从供需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该模式的实施路径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获得了不小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社会化养老水平并未提升,成本投入匮乏,相关规范制度和政策缺少合理性,服务以及管理机制滞后等,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养老服务要求。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全面考虑,明确意识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其造成的不良后果,不断加强养老工作的迫切感和压力感,真正的将其视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8.
胡广 《农家致富》2023,(16):12-13
<正>江苏省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出资成员2529个,注册资本3500万元,其中农民成员2521个,企业成员8个。多年来,该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合理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了由合作社牵头、村集体参与带动农户的,集农资统购配送、粮食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农业生产信息咨询培训、粮食收储、大米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体系,年服务面积2万多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是解决养老资源短缺、养老服务发展滞后问题的必要选择。将互联网+引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是致力于打造以老人需求为目标、跨界互联为基础、创新驱动为支撑具有特色的养老新模式。但是实现互联网+社区居家养的融合,也面临一些障碍;只有通过采取相关的优化路径来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来助推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发展的如火如荼,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如何把其与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业有机结合,使传统的养老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一大问题。本文结合时代背景,探索基于O2O平台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新发展,并基于PEST-SWOT管理模型进行实际分析,找出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