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查多种因素对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其最佳处方组成。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甘油用量、碱用量、乙醇用量和吐温用量四因素进行考查。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最佳处方为:卡波姆10g,乙醇20g,甘油50g,吐温2g,羟苯乙酯1g,氢氧化钠3g,苎麻提取物10g,加蒸馏水至1000g。经检查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的pH适宜,颜...  相似文献   

2.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麻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苎麻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8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2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64.53%。异叶绿醇是苎麻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苎麻叶挥发油总体百分含量12.52%。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粪便固液分离工艺,用作者研制的固液分离机对鲜牛粪进行固液分离,以进料水料比、榨条间隙、螺旋转速作为影响因素,以分离后固形物料中总固体(TS)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以处理牛粪生产率、液料中固体去除率为参考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了螺旋压榨工艺参数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进料水料比为0.65,榨条间隙为1.5 mm,螺旋转速68 r/min时,分离后固形物料中总固体(TS)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牛粪固液分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沙棘叶SDF提取最佳料液比为1:20。NaOH预处理最佳条件为50目,沙棘叶粉以1:20的比例用蒸馏水调浆,用NaOH调至溶液浓度为0.5%,在50℃条件下预处理2h。纤维素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50uL/g,温度50℃,时间4h,pH7.0。沙棘叶中原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1.38%,采用此工艺提取比原料中提高近2.5倍。H2O2漂白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3%、温度25℃、pH值8.0条件下处理3h。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蒲公英为材料,研究提取蒲公英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考虑加热温度、pH值、料液比和加热时间等单因素对叶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叶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pH值为9、温度为40℃、料液比为1:25、时间为1h的提取条件下,蒲公英叶蛋白可溶性蛋白提取率可达84.1%。该研究确定了蒲公英叶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蒲公英天然叶蛋白生产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复结晶法分离提取纯化糯米支链淀粉,确定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洗涤次数为6次,结晶次数为8次,正丁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6时,糯米支链淀粉的纯度达97.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老鹳草为原料提取总鞣质,研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数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总鞣质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老鹳草总鞣质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出老鹳草总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1%、料液比为1:18、温度为83℃、提取时间为2h和提取次数为3次,在最佳条件下,一次提取率为13.55%。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生产应用的小型单、双滚筒反拉式和多滚筒直喂式苎麻剥麻机存在的剥麻效率低、效果差,剥净率低等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集压、刮、打、夹、拉和梳等多道剥麻工序为一体的苎麻连续剥麻机。简述整机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传动系统以及主要工作部件结构设计与参数选择。研究表明:装机功率5.5 kW,生产率301.7 kg/h(鲜皮),剥净率96.8%,能剥的鲜苎麻茎秆长度≥800mm(去叶)。该机可实现连续剥麻,剥麻效率高、效果好,剥净率高,操作省力、安全,适合苎麻种植户及合作社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苎麻叶凝胶经皮用药的安全性,采用苎麻叶凝胶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正常和破损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及皮肤刺激性实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苎麻叶凝胶均未引起家兔毒性反应;对家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作用。结果显示,苎麻叶凝胶皮肤给药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沙棘果中沙棘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芦丁的提取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沙棘黄酮的醇提工艺。结果表明,沙棘黄酮的醇提最佳工艺是用50%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1次用10倍量50%乙醇提取2h,第2次用10倍量50%乙醇提取1h,第3次用8倍量50%乙醇提取1h。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对该提取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本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青海沙棘籽为原料,进行了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5、粉碎粒度60目、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min。采用NKA大孔树脂对提取物进行纯化,产品浓度由29.5%提高至95.2%,原花青素回收率为73.9%。对纯化原花青素进行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板栗壳中原花青素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板栗壳中原花青素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在静态吸附研究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试验,并对所得组分原花青素含量及其相对分子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CSPCs效果最佳,上样质量浓度为1.864 mg/mL,流速为2 mL/min;当用体积分数为50%乙醇以1 mL/min的流速洗脱4个柱体积时,CSPCs的累积回收率可达94.2%,含量为89.8%.经质谱分析,分子量范围为289.4 ~1 154.9,聚合度在4以内.  相似文献   

13.
以烘干的西兰花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探讨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溶剂为95%乙醇、料液比1: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0h的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法提取发菜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声波法提取发菜多糖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0,超声波功率100 W,温度60℃,超声时间20 min,连续提取2次。此条件下发菜粗多糖的提取率为7.369%,证明超声波方法可以快速、大量提取发菜多糖。  相似文献   

15.
青钱柳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研究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青钱柳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液料比、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溶剂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优选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青钱柳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处理时间、溶剂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功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5mL/g,超声处理时间34min,超声功率720W,溶剂体积分数60%,在此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86.63%,优化工艺稳定,提取率也较高,试验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栗壳天然食用色素的最佳提取_T艺,以栗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探讨乙醇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8.0、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在80℃下提取3h。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频率为40kHz及200W条件下,以浓度为4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5,在60℃下超声波提取60min。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得率略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的得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豌豆、萝卜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及酚类含量的影响,以“绿山谷麻豌豆2号”和“绿山谷白水晶萝卜3号”为材料,探究其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特性(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营养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酚类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豌豆芽苗菜中,处理B[30 μmol/(m2·s)]的地上部鲜质量最高,为0.453 g;处理A[20 μmol/(m2·s)]的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71.14 ng/L、2.30 mg/g;随着芽苗菜生长时间的增加,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在逐渐增加。萝卜芽苗菜中,处理D[100 μmol/(m2·s)]相比于其他处理,其地上部鲜质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综上,在豌豆芽苗菜生产中,光照强度30 μmol/(m2·s)能提高产量,20 μmol/(m2·s)能提升营养品质和酚类含量,建议根据需求选择光照强度;萝卜芽苗菜中,100 μmol/(m2·s)的光照强度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改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8.
使用超声波提取,以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荷花粉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荷花粉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荷花粉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2(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荷花粉提取率为0.913%(9.13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