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使湖泊网围养殖业与水环境保持良性发展?这个问题,是当前水产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作者论述了湖泊网围养殖与水环境保持良性发展的关系,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测量和比较了3种水体河蟹背壳长度和体重。结果表明,网围蟹生长最好,湖泊次之,塘最差。  相似文献   

3.
杨长根  宋长太 《河南水产》2003,(3):19-19,27
为了提高湖泊水面养殖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我们于2002年利用大纵湖进行了网围养蟹套养鳜鱼试验。试验共3个框口、面积235.5亩,平均每亩生产商品蟹34.14kg,平均规格145.7g/只;鳜鱼7.04kg,平均规格417.0g/尾;每亩毛利润为1115.25元,其中鳜鱼占毛利润18.84%,每亩增效210.17元。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1.湖泊环境条件大纵湖属浅水草型小湖泊,总面积4.5万亩,常年平均水深1.35m。湖底为粉砂质草渣土,pH值7.0~8.2,水的透明度30~60cm。水质状况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流速缓慢,水体更换系数1.03左右。网围中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蒿草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4.
湖泊无公害网围养殖河蟹,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湖泊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持河蟹赖以生存的良好水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发挥池塘养蟹高产的优点,促进河蟹健康快速生长,这是湖泊发展河蟹无公害养殖最为重要的生产方式。笔者通过近几年从事的湖泊网围养殖实践,总结出湖泊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建军 《内陆水产》2003,28(8):13-13
2002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黎城湖进行了网围养殖河蟹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湖泊网围养殖中华鳖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代以来,湖泊网围养殖迅速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养殖模式上仅局限于单一的河蟹养殖,加之目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蟹的种质退化,生产出的蟹难以适应市场优质化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湖泊网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002年,通过对湖区自然生长的水产品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淡水渔业》2003,33(6):36-36
黎城湖地处淮河入江水道下游 ,水质条件好 ,水草丰富。该湖是过水性湖泊 ,承担着排洪任务 ,夏季水位不稳定 ,所以至今该湖泊没有网围养殖。2 0 0 2年度我们金湖县渔政站在该湖进行了网围养殖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广大湖区渔民由捕捞向养殖转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网围区的设置 :网围区设在湖泊滩岭的下尾 ,共 73亩。该网围区水位常年保持在 0 5~ 2 5m ,水草丰富 ,水草主要以伊乐藻、苦草为主 ,还有少量的水花生 ,水草覆盖率在 70 %以上 ;螺蛳、河蚬等底栖动物丰富 ;网围区湖底平坦淤泥…  相似文献   

8.
高邮湖位于淮河人江水道下游,总面积达到7.72万hm^2,属大型过水性湖泊,过水性特征显著。为了适应高邮湖水环境变化,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抗灾能力,探索过水性湖泊生态养殖模式,2007年至2008年试验网围河蟹、鳜鱼混养模式,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体天然饲料生物资源,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前提下,每667m^2可增加10~20kg的鳜鱼产量。通过两年来对网围河蟹鳜鱼混养模式的调查,该模式具有养殖周期性短、  相似文献   

9.
吴兰波 《内陆水产》2004,29(1):12-13
目前,河蟹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每年河蟹养殖产量超过15万t,其养殖方式主要有大水面网围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当数大型湖泊网围养殖。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水域选择湖底平坦,水体缓流,沉水植物茂盛,底栖动物丰富,水质清新,水体溶氧量高,pH值在7.0左右,正常水位80~150cm,避开上游入湖水流和出水口处。2网围设施建设2.1网围的设置网围面积以1.33~2hm2为宜,采用双层网结构外层为保护网,内层为养殖网,两层网间距5.0m,并在其间设置“地笼网”,以检查逃蟹情况。内层网上端内侧接一“T”型倒挂…  相似文献   

10.
封辉 《河北渔业》2006,(12):23-23,43
中华鳖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淡水水域,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近年来,江苏高邮湖和宝应湖渔民利用湖泊天然优质丰富的动植物饵料资源和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积极尝试和探索网围养殖中华鳖技术,培育无公害的半野生化中华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湖区渔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养殖模式.笔者经过专门调查研究和归纳总结,现将湖泊网围养殖中华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龙祥  王祥 《水产养殖》2010,31(3):28-28
<正>范水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吴桂宝于2008年始在范水镇宝应湖区北河口从事网围河蟹"稀、大、高"生态健康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9年度  相似文献   

12.
湖泊网围快速养鱼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1985年和1986年进行。1985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群体增重分别为66.4、35.7、22.4、5、2.5、1.4倍,商品率为98.7%,优质鱼占75.5%;1986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鳊群体增重分别为48.95、31.98、31.3、7.25、10.97、3.55、13.28倍,商品率为90.2%,优质鱼占59.3%。本文就湖泊网围快速养鱼中放养鱼类与放养量、放养时间与放养规格、管理技术及捕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围养鱼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养鱼技术,它不与种植业争地.不需增氧和排灌机械,可充分利用天然饵料资源,而且生产和经营比较灵活,经济效益较高。因网围养鱼是一种开放型养鱼方式,管理工作尤其重要。江苏盐城市郊区大纵湖网围场副场长张仰耕同志,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了一些管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东太湖是太湖的一个浅水草型湖湾.位于大太湖的东端.总面积19万亩左右.约占整个太湖面积的酬。太湖的网围养鱼始于1982年.开始了我国大水面水产资源开发新途径的探索。由于经验不足.渔民对网围养鱼投入大、风险大还有顾虑.为发展太湖网围养殖生产,从1987年开始平均年贴息20万元左右鼓励渔民网围养殖,同时组织人员到隔湖、长荡湖参观学习。到九十年代中期停止贴息.申请网围养殖要经批准.并要签证交费,还要经过验收才允许养殖.技术亦逐步完善.归纳为“小、精、高”的网田养殖技术路线。东太湖的网围养殖得到迅猛发展.到1996年经…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金湖县黎城湖因其过水性湖泊的特殊性,基本上是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特别是2003年后连续几年的洪涝灾害,致使围养区内的水生生物资源枯竭,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养殖效益逐年下降,养殖产量难以提高。为此,我们于2007~2008年在宝应湖匍养区内进行了轮养轮休技术的示范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建华 《内陆水产》2005,30(6):15-15
网围区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高邮湖金湖县境内的闵桥鸡鸣荡外滩,面积2hm^2。常年水深1~3m,水底较平坦,淤泥少,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水草茂盛,以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红萍等水草为优势;水草中螺、蚬、蚌、水生昆虫、野杂鱼、虾资源丰富;远离航道,环境安静,附近无工农业污染源;水质清新,溶氧在4mg/L以上;光照充足,有利于鱼类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花(鱼骨),俗称吉花鱼、铁钉鱼、芝麻鱼,属鲤科,鮈亚科,鲋属.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常见的鱼类.江苏省金湖县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10万亩,因放养品种单一,种质低劣,导致河蟹品位差,增产不增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鱼骨)养殖业,2003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面积8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花(鱼骨)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现将花(鱼骨)与河蟹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笔者与湖南华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在湖南沅江市境内洞庭湖白路桥河和目平湖主持的网围生态养蟹,移植先进地区养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推行了以"种草、投螺、稀放、混养、饵足"为技术体系的生态养蟹模式。这一模式以实施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三门峡市认真执行《渔业法》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切实保护黄河中游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保护渔业种质资源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由陕西省潼关县东入河南进入三门峡市境内,流经灵宝、陕县、湖滨、渑池四个县(市)区,在三门峡市境内全长225公里。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三门峡水库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