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氏沼虾养殖在我国已进行多年,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00年仅江浙沪的养殖面积超过了30万亩。但从今年4月份开始,罗氏沼虾苗的白体病在我区大面积流行,发病率超过60%,许多养殖户全军覆没,从育苗场到养殖场都有发生,使罗氏沼虾的养殖面临危机。由于罗氏沼虾养殖以往很少发病,很多养殖户竟不知如何采取措施,拖延了时间导致病情加重。笔者从2001年5月15日~6月10日共对24例罗氏沼虾白体病进行了诊治,下面就该病的流行和防治谈一点体会。一、白体病的症状罗氏沼虾白体病最初是在虾苗尾部,也有从背中部开始出现白…  相似文献   

2.
钱冬 《渔业现代化》2003,(2):25-25,16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疾病 ,有的地方又称白体病、白尾病等。主要危害罗氏沼虾苗种 ,发生于虾苗淡化后至放养到池塘 3~ 5周内。病虾表现为肌肉出现白斑或呈白浊状 ,可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死亡 ,特别是高密度育苗池内 ,死亡率高达 40 %~ 90 %。该病最早于 1 996年前后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 ,以后迅速传播到江苏、浙江等地。 2 0 0 1年起 ,该病在各主要罗氏沼虾苗种场广泛流行 ,2 0 0 2年更是呈蔓延趋势 ,成为罗氏沼虾养殖业的主要威胁。1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诊断由于该病近几年刚刚在我国流行 ,病原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 ,…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份以来,由于白体病(亦称白浊病)的暴发,江苏省部分罗氏沼虾育苗场受到了重创,许多育苗场已经提前关门了,别说是赚钱,就连保本恐怕也难以指望。其实罗氏沼虾白体病前几年就在广东、广西开始流行,而去年在苏北地区也已经初露苗头,只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就连一些利用上年亲虾培育虾苗的育苗场,现在也一并逃脱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随着疫情的扩大,部分育苗场的虾苗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看来白体病的防治问题已成为许多养虾业者所面临的头等大事。自然一些远离疫区的健康虾苗就倍受青睐了,如浙江沿海、山区一带,其…  相似文献   

4.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虾苗培育过程中病害明显增多,危害严重,并有发展的趋势.罗氏沼虾育苗的疾病防治成了当务之急。福建省福清市联营罗氏沼虾育苗场,在1996年早期虾苗培育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疾病,死亡达90%以上,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本文就该场虾苗生产病害的综合防治作初步探讨。一、虾病发生与防治对策(一)罗氏沼虾的幼体发病症状1.发病前症兆(1)体色:幼体体色变灰变暗.用烧杯观察,体表始淡、发黑、灰白,不鲜艳,有些体表有小红斑。(2)活动:幼体在育苗池上层散开活动,不集群,活…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渔业》2009,(12):45-45
病名: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又叫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白体病、白尾病。钱冬等(2003)报道,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的病原是诺达病毒;姜兰等(2002)报道,病原是木糖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红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月份是罗氏沼虾锅炉大棚培育大规格苗种期,我市罗氏沼虾出现了一种暴发性的流行病害,发病时虾体发红,虾农称之为“红体病”。该病是我市引进罗氏沼虾养殖以来,发病速度最怏、导致虾苗死亡量最多和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防治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罗氏沼虾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病害不断的增多。最近2年,发病最严重、危害最大的是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也称白体病。该病的主要发生期一般从虾苗开始到2厘米左右的虾种,患病后的虾苗进食较少。在乱用药物的情况下,死亡率较高,危害性极大。为了探索白体病的防治方法,本人今年进行了室内养殖防治试验和池塘养殖的防治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试验情况归纳如下:一、试验过程1.取10个便于管理和观察的养殖缸,盛水量相同,养殖用水取自同一水源。养殖缸置于白天有光照的地方,并配置好微型增氧泵。2.虾苗…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成虾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病样按其症状分为肌肉白浊病(以上海和浙江病样为主)、蓝体病(以江苏病样为主)、红体病(以浙江病样为主)三类.从采集的罗氏沼虾病样中分离到优势细菌11株,人工感染健康罗...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又称为白体病、白尾病,是近年来发生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一种疾病,患病虾体出现肌肉白浊、白斑或白尾症状,可在数天内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成为当前罗氏沼虾育苗、养殖的主要危害.  相似文献   

10.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1,26(10):31-31
罗氏沼虾因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且易饲养、病害少而受到养殖者的青睐,所以近几年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不断扩大。自去年江苏扬州高邮、吴江、八都等地陆续发生罗氏沼虾“白体病”又称“肌肉白浊病”暂名以来,现已蔓延到苏北地区。今年4月份以来,苏北盐城市城区北闸村孙书旺、射阳县千秋李某等20多个养虾户放养的罗氏沼虾虾苗相继出现了这种疾病。发病初期,病虾尾部出现少许白斑,之后逐步向身体前部扩展,整个身体呈现白色,严重时头部也变白。病虾初期尚能蜕壳生长,但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死亡。此病病程长短不一,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繁殖前的技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永 《淡水渔业》2000,30(6):14-15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又称马来西亚长臂大虾、淡水大虾等,是淡水虾中个体最大、养殖最广的虾类这一。近几年来,罗氏沼虾的虾苗生产在我国一些省市发展较快,对我国罗氏沼虾的养殖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虾苗生产过程中许多育苗场产量时高时低,质量时好时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幼体培育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亲虾培育工作没做好,造成抱卵亲虾质量差、数量不足。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和观察,认为影响抱卵亲虾数量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亲虾雌雄搭配不当,比例失调。养殖者通常在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罗氏沼虾育苗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虾苗基本可以满足广大虾农的要求。但虾苗的质量却越来越低,许多育苗场都遇到虾苗白肉病这一严重病害问题,使育苗场和虾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各方单位和个人已花不少精力探讨预防白肉病的方法。现根据我个人经验,介绍以下几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重  邓国成  姜兰 《淡水渔业》2001,31(5):34-36
1 流行情况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始见于 1994年 ,是年 ,广东、广西两省区的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迅速扩大 ,而本地的虾苗生产却很不顺利。虾苗市场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为解决供求矛盾 ,广东的部分业者率先从泰国等地进口罗氏虾苗甚至虾苗幼体供应国内市场。罗虾白浊病的病例首先发生在泰国引进的虾苗中。此后 ,该病逐步在国内的广大罗虾养殖区和虾苗繁殖场中流行。流行面积逐年增大 ,发病程度日趋严重。 1999年的 4~ 5月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暴发期 ,2 0 0 0年产区病情有所缓解 ,但到了 2 0 0 1年病情再次暴发性流行。白浊病的感染对象以虾苗为主。…  相似文献   

14.
淡水虾蟹的重大疾病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先乐 《淡水渔业》2001,31(6):46-48
淡水虾蟹包括的品种较多 ,但主要品种是河蟹(中华绒螯蟹 ) ,罗氏沼虾和青虾等。淡水虾蟹是我国名优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养殖起始于七十年代 ,到 1999年底总产量已达 70万吨。随着养殖面积的不但扩大 ,养殖容量的不断增加 ,淡水虾蟹的病害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严重 ,每年因病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元 ;仅河蟹的抖抖病 ,2 0 0 0年所造成的损失估计为 2 0~ 30亿元 ;2 0 0 1年 ,由于罗氏沼虾白体病的暴发 ,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几省大约有 60 %~ 70 %的罗氏沼虾养殖户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淡水虾蟹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在南通市港闸区得到大力推广,但单产水平悬殊较大,高的每亩150公斤左右,低的只有30公斤。虾的成活率主要取决于放养后30~40天的幼虾培育阶段。因此,提高罗氏沼虾幼虾成活率成为养殖关键。笔者根据调查与实践,对影响罗氏沼虾幼虾成活率的因素与对策浅析如下:一、水温罗氏沼虾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8~32C,死亡临界温度下限是14C,本地区从4月底至5月下旬平均水温都有可能达到18’C以上,但要看当年的气象变化。1994年4月30日我们放养的虾苗成活正常,1995年5月上旬虽然平均水温已在18C左右,但在5月11日放养虾苗时,…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白体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随着江苏省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发展 ,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其病害也越来越多 ,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两年来 ,罗氏沼虾白体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发病地区也从苏南至江苏全境。罗氏沼虾白体病亦称白斑病 ,其主要症状是罗氏沼虾身体出现白斑 ,然后向尾部发展 ,变白 ,再向头部发展 ,变白 ,最后虾死亡 ,从2~3厘米的沼虾直至7~8厘米的沼虾均有发病。笔者对本病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认为其死亡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所至。笔者也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如下。预防 :一个月用溴氯海因消毒1次 ,用量为每亩1米水深用66 7~10…  相似文献   

17.
北方地区罗氏沼虾育苗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杰 《淡水渔业》1997,27(1):37-39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原产于印度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该虾食性广泛、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并且个体大、营养丰富、肉质鲜嫩,自1960年以来,美国、泰国、日本等国率先引进养殖,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淡水养殖的名贵虾种之一。我国1976年由日本引进罗氏沼虾,已在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养殖推广。北方地区养殖罗氏沼虾现已形成规模,但其虾苗主要靠南方(如广东、广西、上海等)供应,造成诸多不便。为此,河北省科委1995年立项,经两年的试验研究,育苗高产试验取得显著成效,为东北…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6-47
罗氏沼虾是一种适介于温水养殖的优良品种。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野生动物和海洋资源部的西洋资源研究昕于1973年开始试验能否在南卡罗来纳州养殖罗氏沼虾。学者进行了罗氏沼虾养殖模式系统的发展的初步试验。模式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1)生产虾苗的室内亲虾培育(十月中旬至来年五月),(2)采用合成海水环流孵化系统生产虾苗(一月中旬至五月);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养鱼》2012,(4):49
扬州是江苏罗氏沼虾重点产区,近期,该市对全市罗氏沼虾育苗情况进行了调查,虾苗生产总体情况较好,到3月下旬,全市20家罗氏沼虾育苗企业已销售虾苗12亿多尾,比去年同期增产50%以上,为今年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确立了良好的开局。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育苗中的水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很快,新会、斗门、肇庆和中山等几个县市已形成连片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由于养殖面积不断增加,虾苗要求量大,省内虽然建立了不少虾苗场,但由于育苗技术尚未完善,虾苗成活率低,甚至培育失败,造成当地虾苗量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