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吻鮠属鲶形目,鲿科、鮠属,俗名江团。在我省人工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年鱼种生长时间短、规格小,这给当年鱼种越冬和来年成鱼上市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在长吻鮠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鮠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同时在长吻能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经过两年实践,我们成功地将长吻鮠繁殖时间提早1个月到1个半月,苗种平均成活率2002年为45%,2003年达94%,并在长吻鮠鱼病防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7月中旬,湖北省科技厅主持召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北省长吻良种场承担的“长吻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项目鉴定会,认定长吻人工繁殖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营养与饲料研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计委将该项目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高科技向国家计委申报,长吻养殖产业化生产进程将大大加快。   7月 30日,笔者在湖北省长吻良种场看到万亩水域无边无垠,工人砌墙整池忙个不停。石首市水产局副局长、长吻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场已经人工孵化了 50万尾长吻,其中大规格 26万尾,不久…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沅江市近几年的试验与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长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沅江市近几年的试验与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长吻鮠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5.
长吻Wei是近几年进行称养驯化和人工繁养的鱼类品种,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及病害防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长吻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名贵淡水鱼类。70年代以前 ,长吻的产量完全依靠江河捕捞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酷渔滥捕等原因 ,长江长吻资源已严重枯竭。自80年代开始 ,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对长吻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 ,已使这种珍贵鱼类成为池塘或网箱等集约化养殖对象。1999年 ,我们在江苏洪泽县进行了长吻鱼种及成鱼的池塘养殖 ,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现将有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鱼种培育1.池塘条件及准备鱼种培育池为面积2亩的长方形池塘 ,平均水深1.5米 ,附进排水涵管 ,池中架设750瓦叶轮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技术,使异育银鲫人工繁殖催产率达100%,孵化率达95%,苗种出塘规格达58克,成鱼养殖规格达230克,亩产达415千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是近几年进行移养驯化和人工繁养的鱼类品种,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咸鱼饲养及病害防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洱海鲤是山东省昌乐县为改善当地养殖品种结构而引进的新品种,经过成鱼养殖证明洱海鲤在当地养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解决苗种问题,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洱海鲤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利用养殖成功的洱海鲤作为亲鱼,再通过亲鱼培育进行人工繁殖,获得苗种26.5万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6年对长吻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角养殖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8年,人工繁殖鱼苗7000尾,调入夏花鱼种1万尾,培育10~15cm的鱼种1.01万尾,为我南开展长吻养殖提供了种苗和技术上的保证。现将苗种培育技术关键作一介绍。1.鱼苗培育 鱼苗阶段,鱼体娇嫩,在小型水泥池中培育,面积40m2即可,长吻喜荫、畏光,在池的一端应搭棚遮荫,同时培养其集群生活的习性,刚入池的小苗投喂小型水蚤及蛋黄,以后逐步吞食大型蚤类,鱼体达2cm左右时。可试喂水蚯蚓,诱其摄食,2.5cm以后,转为主食水蚯蚓,水蚯蚓是…  相似文献   

11.
洱海鲤是山东省昌乐县为改善当地养殖品种结构而引进的新品种, 经过成鱼养殖证明洱海鲤在当地养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解决苗 种问题,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洱海鲤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利用 养殖成功的洱海鲤作为亲鱼,再通过亲鱼培育进行人工繁殖,获得苗种 26.5万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黑尾近红鲌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以来,先后在南昌、赣州等地开展了黑尾近红鲌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效益明显,示范效果良好。介绍了黑尾近红鲌池塘鱼种培育、成鱼养殖有关技术模式与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3.
乌鳢健康养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鳢俗称乌鱼、黑鱼,具有生命力强,发病率低,对环境要求不高,可放养密物的滥施,水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乌鳢的商品价值不断下降,乌鳢养殖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家住萧山瓜沥镇低田坂村养殖户潘阿定从2000年开始采用四级分养模式,科学、健康地精养乌鳢获得成功。笔者认为其养殖模式很有推广价值,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四级分养模式该模式是指把乌鳢整个养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逐级分养。即苗种培育、小规格鱼种培育、大规格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2.池塘建设根据四级分养模式建立四种不同的养殖水体,第一阶段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14.
乌鳢鱼种和成鱼主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在 80年代已开始养殖乌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主养乌鳢鱼种和成鱼的资料报导甚少。为此,作者在月亮泡水库温室内,对乌鳢苗种和成鱼进行了主养试验,旨在摸索乌鳢主养的一些规律,为调整我省池塘养殖品种结构打下基础。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条件 在月亮泡水库温室内进行试验,试验水泥池 3个,各为 45.4米 2,水深 1米;水源为水库、池塘和机井水。 1.2鱼种来源 乌鳢夏花鱼种为人工培育而成,规格为 0.38克 /尾;春片鱼种用网箔捕自嫩江,规格为 143克 /尾。 1.3鱼种放养 1996年 7月 14日在 1号…  相似文献   

15.
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与上海市南汇县水产养殖场承担上海市水产局下达的“革胡子鲶引养”课题,于1984年6月与8月从广东引入革胡子鲶二批,先后经过越冬;低温忍耐力;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试验,取得了引养试验的初步成功。现将试验过程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花Hua人工繁殖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花Hua为小型鱼,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差,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充足的营养丰富的饵料。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00~450尾/m^2。成鱼养殖要强化喂养和轮捕轮放,合理的起捕规格为250g。  相似文献   

17.
柳富荣 《现代渔业信息》2001,16(6):22-26,16
本文结合实际,总结探讨了乌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害防治等实践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8.
罗江兰 《重庆水产》2003,(2):20-21,23
本文总结了分级培育长吻鮠苗种的新技术:采用水泥池与土池配套进行长吻鮠的鱼苗和鱼种培育,一方面促进了鱼苗的生长,提早将鱼苗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鱼苗成活率,一般都能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长吻鲍人工驯化及养殖技术研究”,从1980年开始至88年底,已在亲鱼培育、蓄养繁殖、鱼卵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配合饲料、鱼病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水产专家们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开发和利用星云白鱼资源,于2005年建立了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收集从星云湖捕获的星云白鱼原种2 000尾,开始进行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亲鱼培育和大水面增殖等试验。人工驯养后获得原种亲本1 400尾。到2014年,累计繁殖星云白鱼水花鱼苗236万尾,培育夏花鱼种100.8万尾,育成大规格鱼种70万尾,向星云湖放流鱼种3.1万尾,向2座水库放流鱼种2万尾,获得子二代亲本40 000尾,育成了较大规模的子二代亲本群体,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人工繁育、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