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避料中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植物性饲料中 ,磷主要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 ,而单胃动物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 ,故植酸磷基本上不能被单胃动物所利用[1] 。因此 ,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 ,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的成本 ,而且饲料中不能被利用的植酸磷排出体外 ,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大量的研究表明 ,在猪、鸡和小鼠植物性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能提高这些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 ,降低磷的排泄量。但是目前商品化生产的植酸酶最适活性 pH值和温度范围与鱼体胃肠道内的pH值和温度范围不相接近 ,尤其是鲤科鱼类属无胃鱼类 ,无胃酸分泌 ,消化道中 pH值为 6 .5~ 8.4[…  相似文献   

2.
植物性饲料中,磷主要是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而植酸、植酸盐被公认为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可以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使无机磷的用量大幅度降低,降低鱼体粪便排泄物中磷的含量,提高鱼类增重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由于鱼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大量未被鱼体利用的植酸磷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磷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水中溶氧含量起伏变化、水质恶化、鱼体生病或鱼肉带异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初步探讨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植酸磷降解的影响,从而为植酸酶和无机盐在鱼类配合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产科技》1988,(2):50-50
在鱼类无机盐需要量的研究中,已查明鱼类对钙、磷的需要量。较多的研究结果指出:鱼类饲料中有效磷的需要量大约在0.5~0.8%之间,饲料中钙的含量对鱼类生长和饲料分数影响不大。但迄今为止,研究较多的是鲑、鳟鱼类、鲤鱼和真鲷等。关于草鱼,黄耀桐等采用正交试验,对草鱼鱼种以酩蛋白为蛋白源的饲料中钙、磷、铁、镁等13种无,机元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鱼类磷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鱼类生长、骨骼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素。饲料中磷的平衡供给能抑制缺乏症的发生,如骨骼畸形;同时可以降低粪和尿中磷的排出,从而减少饲料磷向自然水体的排放。作为核酸和磷脂的重要组分,磷直接参与所有产生能量的胞内反应,保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并维持各种细胞功能。磷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氨基酸代谢,以及在调节体液缓冲能力的各种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具有从水中吸收磷的能力,由于淡水和海水中磷的浓度都很低,饲料磷便成了鱼类所需磷的主要来源。一、磷的缺乏症和需要鱼类磷的缺乏症包括:生长…  相似文献   

5.
中性植酸酶在鲤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酸盐(phytate)的化学名称是肌醇-6磷酸盐,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植酸盐中的磷称为植酸磷,在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的含量约为1%-2%,约占总磷含量的60%-80%。植酸盐非常稳定,由于单胃动物自身不分泌能分解植酸盐的植酸酶,故植酸磷基本无法被单胃动物利用,造成饲料中磷相对不足,需另外添加无机磷(成本最高的矿物质)。植酸盐还能与饲料中的锌、镁等矿物质和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反应生成难溶的化合物,降低这些营养素的利用率,因此植酸盐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盐还可造成鱼的幽门盲…  相似文献   

6.
磷酸氢钙在高产鲤鱼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产鲤鱼养殖中,鲤鱼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是从配合饲料中获得的,其中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对保证鲤鱼快速生长发育和维特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殖水体一般不会因饲料缺钙而影响鱼类生长,因为鲤鱼可以通过鳃、鳍和口腔上皮吸收水体和池底中的钙质。但高产养鲤水体常缺乏磷源,必须依靠饲料外源添加。饲料中的磷源,一是植物子实中的磷,它主要是以六磷酸肌醇钙镁盐的形式存在,由于鲤鱼没有胃,缺乏植酸酶,故不能利用子实中的磷;二是鱼粉  相似文献   

7.
2008年,鲤鱼的总产量为299万吨,占全球养殖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总产量的7.7%(FA0,2010).在全球的养殖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产量中,鲤鱼的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鲢鱼和草鱼,而其中中国占了大概80%的鲤鱼产量.然而,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巴西、俄罗斯、波兰和缅甸等也是鲤鱼产量前十位的国家,由此可见,这个物种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 鲤鱼是典型的无胃鱼,对摄入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没有任何的酸性水解作用,因此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率,从而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整体利用率.通过补充如DL-蛋氨酸、Biolys(R)、ThreAMINO(R)和TrypAMINO(R)等氨基酸而使饲料中氨基酸组成达到平衡的技术在鲤科鱼类营养研究中并未得到肯定,部分的原因是人们对补充的氨基酸在鲤鱼体内保留的效率以及对鲤鱼生长效果的作用存在怀疑.  相似文献   

8.
鲤鱼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俗称鲤子。黑龙江鲤鱼,属鲤科、鲤亚科、鲤属。鲤鱼属底栖性鱼类,喜在水体下层活动,对水体生活适应能力很强,且生长快,群体数量增长较快,分布极为广泛,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主要种类之一,也是黑龙江水系的主要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9.
在主养鲤鱼池塘中进行鱼鳖混养是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甲鱼属高档的食用营养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水产中的珍品。鱼鳖混养一是增加和调节水体溶氧,鳖用肺呼吸,不占用水体中的氧气,其摄食活动及爬行能搅动水体上下层对流,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有利于池塘底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二是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鳖的剩余饵料和排泄物,一部分可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为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增加饵料;三是可以减少鱼病发生,鳖游泳速度慢,不伤害健康鱼,而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池中死鱼,起到“清道夫”的作用,遏止病原体传播,减少鱼病发生;四是可以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面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植酸酶在水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植酸和植酸酶的特点植酸存在于大豆制品及许多植物性饲料中,它是由6个含磷基团与环已醇结合而成。植物性饲料中53%~85%的磷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磷在单胃动物中难以被利用(瞿明仁,1997)。植酸作为一种抗营养因子,又是难以消化的物质早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植酸在饲料中的存在不仅仅会使植酸磷不能被吸收利用而排放到环境中引起磷污染,而且还会对饲料中诸多物质的吸收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植酸酶由一系列酶组成,是肌醇六磷酸磷酸酸化酶,可水解植酸使无机正磷酸逐步释放(Cosgrove,1980)…  相似文献   

11.
王琤 《科学养鱼》2016,(3):69-70
正植酸的化学名称是环己六醇六磷酸酯,是一种黄色液体,呈强酸性,易溶于水。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具有极强的络合能力,通常与钙、镁、钾、钠、锌、铁、铜、锰等物质形成不溶性的盐类,从而影响动物对矿物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植酸还可以络合蛋白质,降低营养素的利用率;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α-淀粉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植酸酶(肌醇六磷酸酶)是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的一类酶的总称。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有效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及其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 (phyticacid)的化学名称是环已六醇六磷酸酯 ,分子式为C6H18O2 4P6,分子量6 6 0 0 8。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植酸与磷结合形成有机磷化合物植酸磷(phytatephosphorus)。鱼类消化系统内因缺乏内源性植酸酶 ,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 ,导致大量磷的浪费及粪磷排放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植酸可形成高度离子化的正磷酸基团 ,常与Zn2 +、Ca2 +、Mn2 +、Fe2 +以及蛋白质、鱼体内的某些消化酶络合形成络合物 ,影响鱼类对这些矿物质元素和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及部分营养素的消化率。植酸酶的开发利用 ,…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荷沅鲤生长所需要的适宜钙磷总量及最适钙磷比。结论是:无论钙磷总量是否相同,钙磷比皆以1:2为最适宜;在钙磷比为1:2时,钙含量为839~1189mg%,磷含量为1678~2378mg%,钙磷总量为2517~3600mg%,荷沅鲤生长最好;在钙磷比中磷小于2时,钙磷含量高会减轻因钙磷不平衡对鱼生长所造成的危害;钙磷总量过多或过少、钙磷比不等于1:2时,都会抑制鱼的生长,降低饵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及植酸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20尾当年鱼种,体重50.10±1.43g,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 3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饲喂基础日粮+500U植酸酶,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000U植酸酶, Ⅲ组饲喂基础日粮+1500U植酸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鲤鱼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 采食量都有升高,而饵料系数、死亡率都降低了。而且,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了植酸磷的利用率, 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减少植酸磷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本试验证实:在黄河鲤鱼的饲料中添加 植酸酶可促进鲤鱼的生长和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论水域的渔业污染与自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渔业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人工投饵。增殖和不投饵养鱼则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用人工配合饲料每生产1kg鱼,有约800g有机物、70g氮和14g磷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水体,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磷含量是水域污染的敏感性指标。渔业污染的强度和养殖容量成正相关,与水域的容积成负相关。在流动的水体中,则和流量成负相关。当三峡重庆库区网箱养殖规模按渔业水面1‰设定,网箱面积为40hm^2,单产90t,总产5.4万t鱼时,磷污染强度为0.00176mg/L,相当于湖库Ⅱ类水质磷含量指标0.025mg/L的1/15。污染强度为0.1008mg/L。有机物污染将造成三峡水库水域溶解氧量下降0.35~0.5mg/L,相当于三峡水库溶解氧含量指标7.0~10.5mg/L的1/20。当三峡水库重庆库区磷污染控制增量确定为0.0025mg/L时,养殖容量为7.7万t鱼。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能有效降低生化需氧量,但不能降低水域的磷、氮浓度。大量放流以白鲢、草鱼、鲤鱼为主的各种鱼类和适量发展不投饵网箱养殖白鲢,是去除水中氮、磷最好的方法。在三峡水库中捕捞和通过不投饵方式养殖5万t鱼类,可消除1500t氮和300t磷,从而降低三峡水库磷含量0.0007mg/L。相当于投饵养殖5.4万t鱼造成磷污染量的40%。  相似文献   

16.
漫话鲤鱼     
鲤鱼,是鲤科鱼类,有2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这类鱼,生长快,食性广,易饲养。在流水和静水中均能产卵,每尾亲鱼可产卵20—30万粒,多的可达200万粒,易得大量苗种;它适应性强,耐  相似文献   

17.
李振 《科学养鱼》2006,(5):65-66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此酶可分两类:即3-植酸酶和6-植酸酶。它能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从而释放出氨基酸、磷、钙、钾、镁、铁、锌、铜和锰等被植酸络合的营养元素。试验表明,微生物植酸酶作为水产饵料添加剂不但能改善总能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还可提高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消化利用率,从而减少水体中氮、磷等元素的污染,大大提高水产养殖效果。但要合理地使用植酸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4,29(12):17-18
传统养殖理论认为,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缓慢,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施用石灰和磷肥为水体补充钙、磷。其实不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明  伏秀梅 《畜禽业》2004,(11):27-27
植物中含有相当多的植酸,而植酸易与磷结合形成植酸磷,生猪、家禽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约占植酸盐总量的50%~80%。但由于缺乏内源性植酸酶,猪、禽不能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需添加外源性无机磷来满足其对磷的需求,这导致日粮中大量的植酸磷被浪费,且未被利用的植酸磷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后,将造成土壤以及地下水中磷的积聚,成为危害极大的环境污染源。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通过它对植酸磷的水解,可提高猪、禽对日粮中磷的吸收和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减轻饲养场周围环境的磷污染等作用。国家《1996—…  相似文献   

20.
添加复合酶制剂对鲤氮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分别经常温、60℃、70℃、80℃、90℃100℃处理后投喂给鲤鱼,与不加酶的对照组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在60-70℃能有效提高鱼类对蛋白质及钙、磷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