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表明,鱼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外界环境的恶化会对鱼类产生胁迫作用,使鱼类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鱼体对各类病原敏感性升高。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温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氮都是影响鱼类健康重要因子,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以期能为健康养殖和疾病的预报预测提供一点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在鱼类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数维生素在鱼体内不能合成或不能足量合成,因此需要不断从饲料中获得。饲料原料中含有部分维生素,但由于储存和加工都会有较大程度的破坏,而且配比也不能完全满足鱼类的生长需要。同时,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鱼类的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鱼类的养殖环境急剧恶化,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如NH3、NO2-等)浓度大幅度升高,对鱼产生的压迫作用加强,这些因素均增加了鱼类疾病的易感性和传染性。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的功效就不仅仅是要求满足鱼类生…  相似文献   

3.
陈昌福 《中国水产》2013,(12):69-7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少人在应用水产用兽药治疗鱼病时还存在许多误区。不能正确地使用水产用兽药,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养殖鱼类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天然水体中氨氮含量较低,当水体养殖密度过大或外源的氨氮排入时,导致水体氨氮含量升高,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鱼类通过转化体内的氨为谷氨酰胺和尿素、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增加NH_3的挥发和NH_4~+的排放缓解氨毒,但不同鱼类缓解氨毒的能力不同。本文综述了氨氮的来源、存在形式、影响毒性的因素、致毒机制及鱼类缓解氨毒的策略,为提高鱼类缓解氨氮胁迫的能力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免疫预防是通过刺激鱼类的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鱼类免疫学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在实际生产应用科技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解决了一些养殖生产上急需的问题,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淡水养殖的过程中鱼类经常会出现疾病的现状,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养殖方法不专业以及技术落后最为突出,所以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成为养殖人员面临重要的难题。针对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发展现状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现状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在近10年来发展迅速,是当今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养殖种类有大黄鱼、牙鲆、石斑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大菱鲆、梭鱼、鲈鱼、河豚等。随着养殖种类的增加、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愈来愈严重,致使养殖环境恶化,病害时有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种类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不同海水养殖种类疾病的轻重有所不同,养殖过程中危害严重的疾病有:1.病毒性疾病我国养殖的海水鱼类中已发现的危害严重的病…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产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水产养殖病害逐渐增多,已成为影响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水产动物病害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疾病以及真菌引起的疾病等。在鱼类养殖过程中,不同季节发病原因也有所不同,如越冬过后鱼类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大、抗病能力差;春季水温回升时鱼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如草鱼老三病,其次是寄生虫病、水霉病等;夏秋季节鱼类大量摄食,生长旺盛,养殖水体鱼类密度大,池底开始恶化,水体分层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许多养殖户选择在冬季养鱼,但是在水产养殖越冬过程中,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鱼体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养殖户如果疏忽了冬季鱼类养殖管理,导致越冬鱼类死亡率上升,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在越冬期间增强鱼体体质,健康越冬呢?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生疾病,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治,会产生抗药性细菌,并对环境造成污染,给人类食品的安全造成隐患。最近研究动向,人们已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调动或激活水产动物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以达到预防和抵抗养殖动物疾病的目的。目前通过提高水产动物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疾病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免疫增强剂按其功能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增强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另一类是增强由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利用免疫增强剂预防、控制疾病,当前在水产养殖上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黄鳝养殖规模的扩大,疾病也随之增多,其中出血病是黄鳝养殖业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嗜水气单胞菌普遍存在于淡水和土壤中,是黄鳝出血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是鱼类重要的体液免疫因子,是溶酶体标志性酶,可以间接地反映体内组织损伤情况,是评价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主要指标。因此可以通过生物因子来影响鱼体内免疫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水产养殖动物经常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这些入侵者自发地或在养殖过程中受到诱导而产生毒害作用。人们普遍认为,疾病问题是随着动物养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如果将水产养殖中鱼类的健康问题同控制疾病的方法联系起来考虑,则水产养殖动  相似文献   

13.
祝少华 《齐鲁渔业》2004,21(3):40-41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在水产养殖鱼类疾病上的防病和治病作用,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至关重要。渔药的使用方法不同,不仅会影响发病鱼体对药物吸收的量和速度,而且还与药物对病原体作用力的强弱密切相关,甚至会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在水产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治中,体外用药主要是发挥局部作用的给药方法,体内用  相似文献   

14.
鱼类肝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生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密度极大地提高,并主要靠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水体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强化投饲和乱用药物,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毒物质[1、2]等等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地造成鱼类肝脏的损害,出现以肝脏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所谓的“鱼类肝病”(The liver disease of Fishes)。该病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而危害很大的疾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鱼类肝病”这个术语已基本被许多水产工作者和养殖者所接受,鱼类肝病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这里主要是指由各种非寄生性因素引起的肝脏损伤、肝功能障碍的疾病。虽然肝病对鱼类影响大,危害大,但对该病的研究还不多,通常还只能根据病状来进行分析,要彻底搞清肝病的各种病因和发病的机理尚须做科学的试验研究。现将目前对肝病的一些认识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中镉是公认毒性最大、蓄积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易富集于水生生物体内,对其生理代谢产生毒性效应,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以鱼类为代表性水生生物,综述了镉对鱼类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鱼类食性和摄食途径的差异造成镉在其体内的积累和分布具有生物特异性与组织差异性。水体镉浓度超标可导致鱼类的鳃和肝脏等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并对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生殖调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与基因表达等产生毒性效应,其毒性效应随镉暴露浓度、暴露时间、鱼类种类、发育阶段和性别不同而异。同时,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在镉诱导的氧化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更加深入研究镉的毒理效应及机制,进而更好地控制水环境中镉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以及为人类提供安全的水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鱼类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环境的恶化,等等,导致养殖鱼类的病害问题日渐突出,但是,人们在鱼病防治上存在许多误区,防治措施不利,加重了养殖鱼类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本文就鱼类集约化养殖中的病害防治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鱼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池塘养殖鱼类疾病防控是养殖鱼类获得好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通过池塘生态链控制实现对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控制、通过饲料途径对养殖鱼类的健康维护,可获得很好的养殖鱼类成活率和生长效果,且在维护养殖鱼类健康的条件下,保障养殖鱼类获得最佳的生长速度、养殖鱼产品的食用安全质量,实现池塘养殖过程的非药物病害控制、养殖过程的数据化分析和控制,这是池塘养殖质量提升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沿海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的疾病种类、主要发病鱼类、疾病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调查,总结出福建省海水养殖鱼类近三年共发生24种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4种,寄生虫性疾病11种,不明原因疾病7种。这些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病毒病、弧菌病和本尼登虫病。  相似文献   

19.
<正>虹鳟作为冷水性名贵鱼类,在世界范围内其养殖技术已然成熟。国内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但多为淡水养殖。据报道虹鳟经过海水驯化,其肌肉品质提高,口味也更受消费者青睐。但在盐度驯化过程中,虹鳟的应激反应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各种生理指标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包括耗氧率与排氨率等呼吸代谢指标。鱼类的耗氧率既受自身内在因素的调控,又受环境外在因子的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鱼类代谢水平、活动规律、生理状况与能量需求。在鱼类能量代谢过程中,蛋白质作为能源在鱼体内分解是鱼类代谢的重要环节,氨氮是蛋  相似文献   

20.
维持池塘清新的水质是尤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基本保证,是养殖成败的关键。然而,高产鱼塘由于高密度的鱼类和人工饲料的大量投放,在长期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内会残留有大量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在池底形成厚厚的淤泥层,淤泥中的有机质住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产生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大链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很难保证清新、嫩、爽,危害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作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实践,总结了高产鱼塘水质管理的技术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