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尼登虫病 [病因]本尼登虫寄生而发病。 [症状]本尼登虫常寄生在大黄鱼、黄鳍鲷、真 鲷、黑鲷、石斑鱼等海水鱼的体表各处,尤其是背部 的前半段较多。本尼登虫在鱼体上寄生时,鱼在水 中焦躁不安,不断狂游,在网或池壁上摩擦,虫体后 固着盘的大小钩将表皮撕破,体表受伤发炎,分泌大 量粘液,严重时贫血、消瘦、体表局部或大面积溃疡 或出现烂颌、烂尾等并发症。 [治疗] 方法一:用淡水浸浴,在水温10—20℃浸洗15- 20分钟,水温20—25℃浸洗10—15分钟,水温25℃ 以上浸洗5—10分钟,此方法劳动强度大,操…  相似文献   

2.
于滨 《内陆水产》2001,26(6):37-38
目前正是放养鱼种的季节,对鱼病应该有“防重于治”的意识,除了挑选体质健壮的鱼种外,还应该在放养时用药物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附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病原体。最好是在消毒前认真做好病原体检查工作,针对病原体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鱼种有较高的成活率。1 常用消毒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1.1 漂白粉溶液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0克/米3的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25分钟左右,在水温15~20℃时,浸洗鱼15~20分钟;夏花鱼种消毒应采用5克/米3的浓度消毒15~20分钟。此法对细菌、病…  相似文献   

3.
正黄颡鱼养殖阶段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产业发展,尤其以小瓜虫和车轮虫为甚。小瓜虫最适水温为15~25℃,在20~25℃时最易感染宿主,而水温高于25℃时很少发病。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上,在鱼体表形成白点。车轮虫病危害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流行高峰季节为4-8月,水温18~28℃,尤其在水质偏肥时易感染。本案例2018年3月发生在安徽省肥东县某家庭农场池塘精养的黄颡鱼上,笔者采用中草  相似文献   

4.
<正> 1 用5%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20min,能杀死鱼体身上的水霉、粘细茵,对预防细菌性烂腮、水霉病和一些寄生虫病有良好的作用。2 用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20~30min,可杀死鱼体身上的水霉菌、小瓜虫等,对预防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是春放鱼种的良好季节,在投放鱼种时,应利用药物进行浸洗鱼体,杀死寄生在鱼鳃和体表上的寄生虫和病菌。这是积极预防鱼病,提高鱼种成活率,夺取高产高效塘的有效措施。现将鱼种消毒技术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漂白溶液:每50公斤水加入漂白粉0.5克,水温10—15℃时,每次给5—7.5公斤鱼种浸浴20-25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皮肤  相似文献   

6.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7.
《水利渔业》2008,28(1):8-8
1.鱼体消毒放养前将鱼体进行浸洗消毒。鱼体消毒是切断传染病源的重要途径,是控制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水温10~15℃时,用漂白粉15g/m^3或硫酸铜8g/m^3或高锰酸钾20g/m^3浸洗鱼种20—30min,或食盐10~20g/m^3浸洗3—5min,用以杀死鱼体皮肤和腮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的象溪、龟鼻、赖山、渔潭、城澳等一带海区网箱培育的大黄鱼秋繁鱼苗,自2000年9月份以来普遍流行寄生虫病。笔者通过海区调查和门诊检查观察,危害较大的寄生虫有3种:即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大多数病例为本尼登虫单纯感染所致,也有不少病例系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混合感染而发病。9、10两个月,该海区平均水温分别为26.5℃和24.0℃,十分有利于上述病原体的繁殖、生长。因此,病害传播快、感染率高、危害大。龟鼻海区一渔排,300万尾全长5cm的大黄鱼秋苗于10月6日…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8-17℃的春夏季,用白色糊状福尔马林沉淀和正常液福尔马林1/2000浓度全池药浴10-15分钟,取得了100%杀灭寄生於山女鳟、金鳟、虹鳟、白点鲑稚鱼体表的细鳞鱼三代虫(Gyrodactylus lenoki)的治疗效果,每10-15天药浴一次避免了造成稚鱼批量死亡的危害。细鳞鱼三代虫寄生於生女鳟、白点鲑和金鳟的病例尚属首例,该三种鱼是本虫的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2005~ 2010年在罗源湾网箱养殖鱼类中检出10种主要寄生虫,其中刺激隐核虫和本尼登虫是危害最大的两种寄生虫,大黄鱼是受寄生虫危害最严重的鱼类.寄生虫在时间分布上与水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在空间分布上取决于宿主、养殖密度、水流和水质.  相似文献   

11.
鱼种消毒,是用各种药物配成各种药液,浸洗鱼种,杀灭鱼体上附着的或已经感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预防鱼病的发生,这是提高放养鱼种成活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消毒所用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食盐和晶体敌百虫等等。具体方法如下:1.漂白粉,配成药液的浓度为10PPM,即在每立方米水(重1,000公斤)中放入10克的漂白粉,水温在10—15℃,浸洗时间为20—30分钟;15—20C,浸洗15—20分钟。主要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等。  相似文献   

12.
用药液进行鱼体消毒,是投放鱼种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预防鱼病的有效措施。这里简介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消毒药液的配制与应用方法。 1、漂白粉药液 按每100kg水用漂白粉1g的用药量配制而成。在10-15℃水温时,浸洗鱼体15-30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致病菌,对预防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有较好的作用。 2、硫酸酮药液 按每100kg水溶入0.8g硫酸酮的用药量配制而成。在15℃以下水温时浸洗鱼体20-30分钟,可杀死  相似文献   

13.
本尼登虫是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本实验采用十二种渔用杀虫剂对大黄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温26℃时,处理90min,大黄鱼的半数死亡浓度(LC50)分别是:甲醛500×10-6、氨水200×10-6、过氧化氢1200×10-6、硝酸铵3.5×10-6、敌百虫0.5×10-6、36%醋酸100×10-6、高锰酸钾8×10-6、盐60‰、水烟浸出液290×10-6。对自然感染本尼登虫的大黄鱼进行药浴试验,杀虫效果较好的有:过氧化氢、高浓度盐水、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14.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奇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小瓜虫吸取鳗鱼组织作营养,并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许多小白点状脓疮。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毫米-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流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小瓜虫多寄生在体重0.4克-5克的幼鳗体表。水温15℃-23℃时适宜小瓜虫的生长和繁殖,高温或低温时均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15.
张善霹 《福建水产》2011,33(2):58-61
本文首次报道了罗源湾内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发现一种由体内寄生纤毛虫引起的新的疾病.该纤毛虫病发生水温为17℃ ~22℃,造成日死亡率1% ~2%.镜检结果表明大黄鱼体表粘液、鳍条、鳃、肝、脾、肾脏、肠道、脑组织都有该虫寄生,其中以鳃血管内虫体数量最多.笔者自拟了一个由百部、黄柏、苦参、蛇床子、茯苓等11种中药组成的复方,采...  相似文献   

16.
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遍的原病虫,广泛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体表、鳃、鼻孔、膀胱和输尿管。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以4~7月份较为流行,危害下塘10天左右的鱼苗时,鱼苗成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塞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病”现象,鱼体消瘦。鱼苗体上在车轮虫较密集的地方,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此病多发生在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的情况下。到底怎样防治呢? 1、用8ppm硫酸铜浸洗20~3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或3~5%盐水浸洗2~10分  相似文献   

17.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5,30(6):27-27
高锰酸钾高 锰酸钾杀菌力强,能杀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多用药浴法:以10mg/L浓度浸洗病鱼1~1.5h,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mg/L浓度浸洗病鱼15~30min.可治疗鱼类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的象溪、龟鼻、赖山、渔潭、城澳等一带海区网箱培育的大黄鱼秋繁鱼苗,自2000年9月份以来普遍流行寄生虫病.笔者通过海区调查和门诊检查观察,危害较大的寄生虫有3种:即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大多数病例为本尼登虫单纯感染所致,也有不少病例系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混合感染而发病.9、10两个月,该海区平均水温分别为26.5℃和24.0℃,十分有利于上述病原体的繁殖、生长.因此,病害传播快、感染率高、危害大.龟鼻海区一渔排,300万尾全长5cm的大黄鱼秋苗于10月6日感染发病,因未及时用药,至10月9日,共损失100多万尾,死亡率达30%以上.本文就上述3种寄生虫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黄鱼肝脏病十分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黄鱼肝脏病流行十分严重,每年6月中下旬,水温在28℃以上时开始流行,一般的体长10~20cm大黄鱼鱼种为多见。专家分析:主要摄食发霉的营养成分不全的变质饲料,水中氨氮含量高,长期使用抗菌素或含铜(Cu)、锌(Zn)的添加剂,经常使用敌白虫挂袋或抗菌素消毒剂造成的。具体症状:病鱼鳃丝发白,肠道充满黄色液体,胆囊胀大呈深绿色,肝呈浅淡或黄色,肝脏细长或委  相似文献   

20.
第四讲泥鳅的疾病防治一、红鳍病(腐鳍病)病因与症状由细菌引起。病鱼的鳍、腹部及肛门等处有充血发红症状,有些则呈现出血斑点、肌肉溃烂、鳍条腐蚀等现象。防治方法苗种放养前用孔雀石绿消毒。治疗病鱼可用10PPm四环素浸洗,或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氯霉素做成药饵投喂,也可用10ppm~20ppm氯霉素、土霉素或金霉素浸泡病鱼10~20分钟,有良好疗效。二、水霉病病因与症状由水霉菌寄生引起。病鱼体表长出棉絮状的“白毛”,接着创口发生溃烂。防治方法病鱼用0.5ppm~0.8ppm的孔雀石绿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淡盐水浸洗,也可在饲料中加入泰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