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蟹靠蜕壳不断生长,不蜕壳非但不能正常生长,而且因此引起大批死亡。近年来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养殖的河蟹因长期不蜕壳而大批死亡,经调查95%以上死亡蟹存在各种程度的蜕壳不正常。造成不能蜕壳的原因很多很复杂,笔者在长期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掌握了几种不蜕壳的特征及解决的方法,以供参考。 1.不蜕壳症的几种特征 (1)黑壳蟹不蜕壳 病蟹壳呈灰黑色,坚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合报道了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环境变化引起的锯缘青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由细菌引起的病害有弧菌病、丝状细菌病、甲壳溃疡病和黑鳃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霉菌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有蟹奴病、纤毛虫病、藤壶病、甲壳溃疡病和黑鳃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霉菌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有蟹奴病、纤毛虫病、藤壶病、由环境变化引起的病害有白芒病、黄斑病、水肿病和蜕壳不遂症。  相似文献   

3.
金忠文 《科学养鱼》2007,(11):49-50
一、2006年梭子蟹养殖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疾病有纤毛虫病、蜕壳不遂、乳化病、烂鳃、不明原因死亡等。纤毛虫病:水质败坏,长时间不能蜕壳,大量纤毛虫附着在甲壳和附肢表面;蜕壳不遂:蟹不能按自然节律蜕壳,延长蜕壳时间,在蜕壳过程中发生死亡。与蟹缺氧和营养不良有关。细菌性的烂鳃病:池塘底质恶化,台风期池塘水体中大量泥沙的侵害造成鳃丝受伤,  相似文献   

4.
河蟹不蜕壳症防治技术探讨一、河蟹不蜕壳的几种特征1.长毛蟹不蜕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一层厚厚的毛状物即原生动物或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呈灰黄色或土灰色;用手抓起,壳表层很光滑,污物很难剔除。此时池水呈乳白色(是由大量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5.
河蟹靠蜕壳不断生长,不蜕壳不但不能正常生长,而且会因此而引起大批死亡。近几年来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养殖河蟹因长时间不能蜕壳而大批死亡,经调查90%以上死亡蟹存在不同程度的蜕壳不正常。造成河蟹不能蜕壳的原因很多,笔者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河蟹不蜕壳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做简单地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蟹的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纤毛虫病此病主要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引起,虫体附生在河蟹全身甲壳上,呈一层绒毛状物,并经常与细菌或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少数为局部少量附生。发病个体行动迟钝,对刺激反应不敏感;食欲下降乃至停食,最后营养不良,无力蜕壳而死。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其体表、附肢、鳃等处有许多累技虫、钟形虫、腹管虫等。防虫方法:a.每隔7~10天更换一次池水,换水量为1/3池水体积。换水后每亩泼洒生石灰叨公斤(池水深1米);b.用1%福尔马林浸洗病蟹1.5小时;c用0.3毫克/升硫酸锌全池泼洒。2“蟹奴”病此病主要由寄生在蟹体内的一种蔓足类…  相似文献   

7.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且天然水域水质清新,不易发生黑鳃病;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大,使得水质变化快,很易使河蟹发生黑鳃病。 河蟹黑鳃病的主要症状为:河蟹的鳃丝发黑,易浮头,严重时引起上岸。河蟹黑鳃病一般为细菌感染所致,根据笔者的诊治经验,水质不好是河蟹发生黑鳃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虫寄生在鳃丝上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黑鳃病。因此在治疗上应对河蟹的鳃丝进行镜检,看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再确定治疗方案。 河蟹黑鳃病的预防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池塘…  相似文献   

8.
河蟹疾病是影响池塘养蟹产量的一个不利因素,现将河蟹养殖中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作以下介绍,供养殖户参考。一、蜕壳不遂:在养殖中后期成蟹(每只0.1kg以上)易发生蜕壳不遂。河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背甲上有明显棕色斑点,常因不能蜕去旧壳而死亡。该病可能与缺乏钙质有关,在养殖中可采用如下方法防治:①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月2次,每次每亩水深1m用生石灰10~20kg。②饲料中添加贝壳粉与麦粉拌和,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一般经5~7天就可收到良好效果。二、黑鳃病:成蟹的鳃部受感染而变色,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色或黑色,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省汕头市海水池塘养殖锯缘青蟹的病害调查,发现病害的种类有:呼肠孤病毒病、弧菌病、黄斑病、黑鳃病、蟹奴、纤毛虫病、黄水病、芒病、饱水病、蜕壳不遂病、线虫病等。通过调查。掌握了青蟹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规律,确定了青蟹病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1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节有红色水锈、不能正常蜕壳或蜕亮后不久便死;临死前活动呆滞,附肢僵硬并不停地痉挛(这是“颤抖病”这一俗称的由来),易并发黑鳃病和聚缩虫病。解剖病蟹可见肠道水肿、肌肉萎缩、肝脏糜烂等症状。有关单位初步研究表明:“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发病时间及特征:7、8、9三个月是“颤抖病”的发病高峰期,高温季节该病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水产》2001,26(6):28-29
中华绒螯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的病害问题日显突出,其中“颤抖病”最为常见,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1 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摄食量减少以至不摄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心脏、腹神经节肿大,心跳乏力,肝胰腺呈淡黄色、严重时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所…  相似文献   

12.
河蟹颤抖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中华绒螫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主要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引起临宏达等,1999)。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螫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图1)。这是由于神经受病毒侵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坏死以至解体的结果。在疾病后期常继发嗜水气单胞菌及拟态弧菌等感染临宏达等,待发表),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腺变性。…  相似文献   

13.
黑鳃病在对虾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危害程度可大可小,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对虾大量死亡。一、对虾黑鳃病的病原、症状及解剖变化1.病原:取病虾鳃丝磨片直接镜检及实验室检验,确定黑鳃病的病原主要为细菌,但池塘底质与水质不良会促使该病的发生。2.症状:病虾在水面慢游,尤其在傍晚及早晨日出之前多见;病虾不摄食,肠道空虚,外观其鳃部发黑;增氧机周围的池底有死虾。3.解剖变化:解剖病虾,可见鳃部发黑,胃、肠空虚;镜检鳃片,可见鳃丝发黑、肿胀及溃烂。病虾往往因鳃部呼吸功能受损、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二、对虾黑鳃病的病因经过大量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因此搞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现将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由细菌引起的鱼病1.烂鳃病(1)症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体色黑,又称“乌头瘟”,病鱼鳃丝腐烂并充血,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充血,不规则透明小窗  相似文献   

15.
虾、蟹纤毛虫病是虾、蟹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危害海、淡水中养殖的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其中尤以对虾、蟹的幼体危害为大。少量寄生时一般危害不大;但当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技水量少时,该虫大量繁殖,充满鳃、附肢及体表各处,在水中溶氧低时,可引起大批死亡,残存的商品价值也大大降低。引起纤毛虫病的病原体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累枝虫。少量寄生时,外表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大量寄生时,病虾外观鳃区呈黄色或灰黑色;虾蟹的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将病置提起肘,附肢吊垂,螫足不…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蟹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蜕壳而生长的。人工养蟹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天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蜕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第一次蜕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蜕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了导致蜕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今年5-7月份,安徽省宿州市朱仙庄镇及怀远县双桥镇,池塘养蟹大面积发生蟹病,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病蟹急躁,但行动迟缓,食欲下降,有的则停食;病蟹背壳、额都、步足及鳃上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体表污物较多;有的病蟹钻入泥洞或上岸而不愿入水,病情严重的因无法脱壳而死亡。发现病情后,技术人员立即进行实地观察、取样,确定是螃蟹纤毛虫病。磅蟹纤毛虫病是池塘养蟹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由原生动物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所致。主要原因是清塘不彻底,没有经常换水、水质过肥。针对此病,我们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7月份,我区宿州市朱仙庄镇及怀远县双桥镇,池塘养蟹大面积发生蟹病,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病蟹急躁,但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蟹背部、额部、步足及鳃上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体表污物较多;有的钻入泥洞,有的上岸而不愿人水;病情严重的因大量污物附着无法脱壳而死亡。发现病情后,我站技术人员立即奔赴池塘,进行实地观察并取样,确定是河蟹纤毛虫病。河蟹纤毛虫病是池塘养蟹的主要疾病,是由原生动物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所致,造成大量原生动物寄生的主要原因是清塘不彻底、不经常换水、水质过…  相似文献   

19.
林延川 《内陆水产》1998,23(6):26-26
烂鳃病是由粘球细菌侵入鱼的鳃部所致,特别是锚头鳝、指环虫、王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其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色,边缘附着污染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次常被腐蚀成~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患此病的鱼,在池中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渐渐失去活动能力而停止援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明显,故又称“乌头瘟”。烂鳃病对家鱼感染影响较重,以l-2龄草鱼的危害最严重,并经常与肠炎、赤皮、寄生虫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和2021年,江苏省河蟹养殖出现一种情况,即同一池塘、同批苗种,2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雌蟹在9月和10月发病、死亡较严重,而小规格河蟹发病死亡个体很少.90%发病河蟹鳃部出现病变,呈烂鳃、黑鳃症状,发病河蟹中20%个体存在肝胰腺病变.由于"黑鳃"是此病的重大特征,故本团队简称此病为河蟹"黑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