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类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该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严重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水稻生产中,由于水稻赤枯病不被人们重视,导致该病发生逐年加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以来 ,稻纵卷叶螟在思南县发生程度在3~5级的频次达17年 ,其中4~5级发生次达12年 ,是思南县水稻生产上成灾面积广、发生程度重、发生频次高的灾害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在思南县水稻上主要成灾的世代是第3代和第4代 ,这2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在大面积一季中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近年在思南县塘头镇机场坝一季中稻上 ,就稻纵卷叶螟第3代和第4代幼虫不同密度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的危害损失率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如下 :1试验方法试验在中等肥力的一季中稻田间进行。供试品种 :汕优63。秧苗于5月…  相似文献   

3.
一、水稻不同生育期受害的损失率测定据江苏农学院、河南信阳地区农科所、湖南农学院,湖南郴洲地区农科所等试验,一致认为水稻分蘖期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后,对经济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因水稻分蘖期各叶位光合产物大部分供给心叶生长,其余分配到根和分蘖,对产量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笔者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个体茎、蘖显症特点的观察[1]。方法是以本地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作为调查对象。6月中旬,在水育秧田细心拔出主茎显症(假枯心)的带蘖秧苗,记载分蘖显症数,并将所有病株单本栽插至大田待调查。在灰飞虱防治较好的直播稻田(避免手栽稻同穴茎、蘖混淆)分蘖期、拔节期,分别选择显症单株各30穴定点标志,每7 d调查记载1次茎、蘖显症情况。观察结果表明,秧苗期、分蘖期的稻株个体茎、蘖显症后,病情逐渐加重,直至死亡或不成穗。拔节期稻株个体获毒显症后,除新生小分蘖外,原显症茎、蘖的新生叶…  相似文献   

5.
水稻霜霉病与赤枯病的识别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屏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东部,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5400hm^2左右,是贵州省商品粮生产县之一。水稻霜霉病是为害水稻的一种新病害,于2002年在罗甸县被首次发现和鉴定。水稻霜霉病在玉屏县以前仅零星发生,发生面积30hm^2左右。2009年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发生面积较大,笔者在玉屏县平溪、田坪、新店、朱家场等乡镇调查,发生面积380hm^2,涉及15个行政村,主要有平溪镇的舞阳、安坪,朱家场镇的木弄、洪家湾,田坪镇的庆寨等行政村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事测报实践、观察螟虫三十年来发现:螟虫越冬代发生量,是和上年越冬基数、冬季和次年春末寒潮的次数多少、强度大小显著相关;第一代螟虫的大量繁殖与分蘖壮秧(适宜的饲料)多、寄生天敌少和防治水平低相关;螟虫特大发生,必须有大量螟虫基数,大量的蚁螟与稻酮含量低的水稻生育期,即 N/C 高的生长期(分蘖期、孕穗含苞期)相吻合,有适宜的温度(25—29℃)、湿度(闷热多阴天、小雨)条件。  相似文献   

7.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n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分蘖力强且分蘖期长的品种迅速推广,稻瘿蚊的发生面积日益扩大,为害程度也日趋严重.为了给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抽样调查方法,实现高准确性与节省人力的统一,笔者于 1989年在当地晚稻(前作为田玉米)上进行了稻瘿蚊蝇的田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竹山县1978年首次发现水稻纹枯病,1982年后逐年加重,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在6月中旬水稻分蔸期当田间温度达23℃和田间湿度97%时开始发病,在25℃~31℃与饱和湿度下大发。偏施氮肥、追肥过晚、淹水太深、生长密、插秧早的田块发病重,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干旱时田中无水则发病率下降。表明该病发生程度与降雨量、相对湿度相关性极小,而与田间湿度极相关。因此,晒田能有效的控制水稻纹枯病发生,是水稻纹枯病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施肥水平和密植程度的提高,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损失严重。为此,我站自1977年开始探索此病的发生规律及为害损失程度等,现将几年来所得结果分为测报技术及防治指标两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测报技术研究 1.温湿度对发病的影响 水稻纹枯病为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温湿度综合地影响其发生发展,温度是决定每年病害在早稻上发生早迟和在晚稻上终止期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的天气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乌苏、炮台和石河子3个气象站1961-2003年7月10日~8月15日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现有的棉花生长发育观测资料,选出棉区最严重的3次障碍型冷害过程,分析冷害天气前期、过程中的光、热、水和风速气象要素的特点和天气成因.结果表明:①产生障碍型冷害天气过程是持续3 d以上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0.0℃的强降温天气,连续的阴雨、无日照加重冷害的影响,即阴冷湿型危害重于冷干型.②盛夏持续性低温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是100hPa南亚高压北侧的副热带锋区上的低槽,南亚高压双体型导致副热带槽偏南(40°N以南)造成阴冷湿型冷害,单体型导致副热带槽偏北(40°N以北)造成冷干型冷害.③500hPa中纬地区为经向环流,伊朗高压脊强烈向北发展导致北方冷空气南下,在中亚形成深厚稳定的冷性低涡,该低涡冷空气低于-20.0℃,从而造成持续性低温过程,低涡偏南(40°N以南)降水较大造成阴冷湿型冷害,低涡偏北(40°N以北)降水较小且不连续造成冷干型冷害.  相似文献   

11.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Wood-Mas-on)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过去主要在山区间歇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推广分蘖力强、分蘖期长的品种,冬季不提倡“三光”除虫,稻瘿蚊发生、为害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全区发生面积高达23万公顷,经防治仍损失粮食3.5万吨.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幼虫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幼虫为害水稻根后,导致水稻植株矮缩、发黄、分蘖减少甚至死苗,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丘陵双季稻区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导致养分供应受阻、水稻生长发育受影响、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了干旱条件下5种养分管理措施(即T1:增施钾肥+喷清水;T2:叶面喷施0.2%Zn SO4;T3:增施钾肥+叶面喷施肥0.2%Zn SO4;T4:提高后期施N比例+喷清水;CK:常规施肥+喷清水)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干旱胁迫下,不同养分管理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T3T1T2T4CK。T3在分蘖期干旱胁迫下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能力,提升苗峰值和有效分蘖数,最高分蘖数比CK高7.26%,并显著提高拔节期和齐穗期的叶片SPAD值、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同时还显著增加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单株干物重,改善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其增幅分别在2.19%~25.22%,从而显著提高双季晚稻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和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最终使双季晚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T3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10.07 t·hm~(-2),分别比T1、T2、T4及CK高6.34%、7.70%、14.17%和25.56%。  相似文献   

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由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传播的一种新病毒。为明确白背飞虱获毒的影响因子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本文采用三因素试验,研究温度(22、27和32℃)、水稻生育期(三叶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3龄和5龄)对白背飞虱获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27℃和32℃下的获毒率显著高于22℃下的获毒率;在不同生育期水稻上,白背飞虱在分蘖期水稻上的获毒率高于三叶期和孕穗期;白背飞虱若虫龄期也显著影响获毒率,3龄若虫获毒率高于5龄若虫;但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白背飞虱的获毒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普定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0.70万hm2 左右 ,1993至1998年6年间 ,水稻总产量连续上新台阶 ,1998年水稻总产达4858.8万kg。但由于1999年气候异常 ,前期降雨较晚 ,水稻移栽期延迟 ,后期低温、寡照、高湿 ,加之品种抗病能力减弱 ,偏施氮肥及农户预防意识差等原因 ,导致普定县水稻遭受近20年来罕见的穗颈瘟大发生。发生特点是 :面积大、涉及面广 ,11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害 ;发病品种多 ,糯稻、粳稻、籼稻及所有杂交水稻组合均不同程度受害 ;发病速度快 ,8月中旬前 ,稻瘟病叶瘟仅为零星出现 ,而…  相似文献   

16.
游春平 《江西植保》2003,26(1):46-47
水稻苗期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水稻后期的产量。我省每年因水稻苗期发生病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水稻产量损失。我省春季常出现倒春寒或春温回升慢现象,对早稻秧苗造成极大危害,秧苗受冷害后,抵抗力下降,易遭受病原菌的侵染,导致秧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根据早稻苗期病害的病原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和侵染性苗期病害。生理性苗期病害主要有:水稻烂种、烂秧和苗期冷害等;侵染性病害主要有:水稻立枯病、绵腐病、稻瘟病、细菌性褐条病、胡麻斑病和水稻恶苗病等。现将它们的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水稻烂秧 1.1 水稻生…  相似文献   

17.
稻田椎实螺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实螺(Lymnaea staynalis)原是绿萍上的一种有害生物.近年江苏东台市稻田发生普遍,年发生面积近0.4万hm2,轻者影响秧苗活棵分蘖,重者毁苗重栽,对水稻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介体,带毒的长短翅型成虫及各龄若虫均能在秧苗期和分蘖期传毒感病,秧苗感病以卷叶型为主,均相继枯死,分蘖期感病以展叶型为主,病株95%以上不能抽穗结实。主蘖传毒,主蘖及各分蘖均发病,分蘖传毒,仅分蘖发病。带毒雌雄配对繁衍3代,无毒分离率平均为31.38%。带毒虫传毒3min,发病率为2%,传毒2h,发病率达22.5%。带毒率50%以上的群体一生传毒频次为3~5次,10%以下仅1次。各龄若虫及不同成虫1天传毒致病株:秧苗期为0.97株及1.26株:分蘖期为0.45株及0.42株。秧田传毒后,80%以上的隐症病株到本田期才陆续显现病状,故秧田“治虫防病”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水稻烂秧和坐蔸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前后,经常遇到低温冷害影响,从而导致烂秧病、坐蔸等苗期病害的发生.本文就水稻烂秧病、坐蔸的发生和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直播、人工移栽及机插3种插秧方式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发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插方式下白背飞虱发生量最低,分蘖期成虫为4头/百丛,若虫为12头/百丛,抽穗期发病轻、病株率最低,轻病株率为3%,重病株率仅1.8%;人工移栽方式次之;直播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都较前两种方式重。调查结果还表明,分蘖期白背飞虱虫量直接影响抽穗期病株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