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然低温胁迫下3种桉树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安市3种桉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下,各桉树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总的来说,邓桉>柳桉>巨桉;自然低温(日最低气温-3.6℃)对柳桉和巨桉造成较大损害,而邓桉可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化学效率,以及利用不断增加的qN来进行耗散,具有较强的抵抗低温胁迫伤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5份桉树种质(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20784,邓恩桉E. dunnii 99/01,溪谷桉E. badjensis 02/08,邓恩桉E. dunnii 98/27,柳叶桉E. saligna 01/19)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7℃)胁迫,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半致死温度(LT_(50)),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其耐寒性。结果表明:5份桉树种质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3,-5.31,-3.6,-5.16,-4.73℃。相关性分析显示,SOD活性、POD活性、SP含量均与耐寒性呈正相关,其中SOD活性与耐寒性显著正相关(r=0.982~(**));对各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SOD活性和POD活性2个主成分解释了原变量85.52%的变异信息,根据综合指数的抗寒性排序为2号邓恩桉E. dunnii 99/014号邓恩桉E.dunnii 98/271号邓恩桉E.dunnii 207843号溪谷桉E.badjensis 02/085号柳叶桉E.saligna 01/19;通过聚类分析,将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划分为2类,其中耐寒性较强的种质是2号和4号,耐寒性较弱的是1号、3号和5号。由此得出结论:SOD活性和POD活性是反映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的两个重要指标,2号邓恩桉和4号邓恩桉为相对耐寒种质,更适合浙江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年生的巨桉、渡口赤桉、柳桉、细叶桉、邓恩桉、小帽桉、苯沁桉等7个种类,14个种源的桉树引种试验,其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从造林成活率、各项生长指标、抗性指标综合考虑,适应郴州市苏仙区或类似生态、立地条件栽培的桉树种源有:巨桉(18146)、渡口赤桉(001)、巨桉(15921)、柳桉(16620)、细叶桉(17430)、邓恩桉(15956)、细叶桉(16349).本研究为郴州市桉树扩大栽培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柳窿桉、巨尾桉在连江长龙林场山地的造林试验,2年生(实际20个月树龄)柳窿桉树高、胸径分别达6.8 m、7.2cm,巨尾桉树高、胸径分别达7.2 m、8.1 cm,表明柳窿桉、巨尾桉在海拔500~600 m土壤贫瘠的沿海山地也能快速生长,有一定适应性,但柳窿桉抗寒抗霜冻能力较差,引种时要慎重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5.
桉树是以异花授粉为主的树种。许多不同树种之间具有很强的杂交亲和力。随着桉树树种和种源的不断引进,为自然杂交和人工控制杂交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广泛的基因基础。一、天然杂交我国已发现和利用的天然杂交桉树种有:蓝大桉,雷林一号桉,柳窿桉等。最近在东门发现了尾叶桉(E.urophylla)×窿缘桉(E.exserta),巨桉(E.grandis)×窿缘桉,巨桉×褐桉  相似文献   

6.
电导法在桉树抗寒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导法研究8个不同桉树品种的叶片经一系列低温处理后的电解质渗出率,对电解质渗出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并利用拐点温度法来估计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D50),以此评价桉树抗寒性,8个树种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赤桉,弹丸桉,直干蓝桉,柳桉,巨桉,小果灰桉,巨尾桉,尾叶桉,该文还探讨了同一低温不同持续时间对桉树膜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福建省有关桉树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差异,选育抗病种系,2006年通过野外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测定,将收集的11个在福建主栽的桉树种系初步划分为抗病种系——巨尾桉9224、尾细桉M1;中抗种系——巨赤桉201-2、邓恩桉、柳桉、巨尾桉广9和尾巨桉Ug9;中感种系——本沁桉、尾巨桉3229;感病种系——巨桉3号、巨桉5号。  相似文献   

8.
桉树在低温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伤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不同桉树种类进行不同季节及人工低温胁迫下叶片细胞透性和MDA含量的研究,结果是由秋季到冬季,叶片细胞透性和MDA含量都有显著增加.用人工低温处理,叶片的细胞透性和MDA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说明在低温胁迫下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使膜结构破坏,植物遭受伤害.但不同桉树种类之间有显著差异,所试桉树的抗寒性是:多枝桉和赤桉15025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小果灰桉、兰桉和邓恩桉,以尾叶桉的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5种桉树在广西桂北区引种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苗期研究结果表明:粉绿桉、白皮桉、史密斯桉、毛皮桉、溪谷桉、高桉、辐射桉7种桉树在苗期出芽率、成苗质量上表现较差。对邓恩桉、柳桉、本沁桉、巨桉、赤桉、粗皮桉、丰桉、辐射桉、白皮桉、大花序桉10种桉树进一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a生的平均保存率以丰桉最高,达84.5%,其次是柳桉、粗皮桉、邓恩桉、赤桉、巨桉,较差的为本沁桉、辐射桉、白皮桉三种。树高生长情况来看邓恩桉、丰桉、巨桉、本沁桉、赤桉、柳桉具有很好适应性,白皮桉、粗皮桉、大花序桉表现一般,辐射桉最差。胸径生长上,邓恩桉、本沁桉、巨桉和柳桉为生长比较大一类,表现一般的赤桉、粗皮桉和丰桉,较差的为白皮桉、大花序桉、辐射桉。同样2a和2.5a蓄积量上比较,邓恩桉、本沁桉、巨桉比平均值高,丰桉、柳桉、赤桉、粗皮桉、大花序桉、白皮桉均低于平均值。聚类分析可分三类:邓恩桉、本沁桉、巨桉、丰桉适应性强、速生的品种,而赤桉、粗皮桉、柳桉、白皮桉表现一般、大花序桉较差;其中邓恩桉最突出。不同桉树适应性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巨尾桉等6种桉树早期生长比较和耐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97-199
在日本三重县通过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等 6种桉树早期生长差异和耐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赤桉、巨尾桉、蓝桉、邓恩桉和细叶桉的幼树表现出一定的早期速生特性 ;在 - 1~ - 4℃的低温下 ,亮果桉和邓恩桉与其它桉树相比 ,表现出较强的耐寒风和低温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尾巨桉无性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低温胁迫对尾巨桉幼苗的电解质渗出率,随着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叶绿素a的含量、叶绿素b的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的趋势;SOD酶活性随胁迫时间呈先上升(1~3 d)而后下降(3~9 d);可溶性糖的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法,研究了铝处理对广西区2个优良桉树无性系(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No.9和E.urophylla No.4,分别记为G9、G4)根系及叶片内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桉树无性系根内MDA含量均比叶内高;铝处理下,2个桉树无性系幼苗的MDA含量明显升高,G4根中MDA含量最高,达11.49μmol·g-1,根中MDA含量比叶中高,桉树无性系幼苗根部受铝伤害较叶严重。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光蜡树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低温胁迫期间,Vc、CaCl2处理的光蜡树的MDA含量都低于对照,蔗糖处理的MDA含量高于对照。清水、Vc、CaCl2处理光蜡树的MDA含量随着SOD活性的升高而降低;蔗糖处理的光蜡树则表现相反。保护酶POD和CAT的活性在低温胁迫期间,在低温胁迫前期均逐渐升高,在达到一定的临界低温后,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光蜡树的幼苗在-18℃的环境下不能安全越冬,需要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尾巨桉引种新区连续年龄序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尾巨桉引种新区林木生长量及土壤理化特性,在桂西北乐里林区设置尾巨桉连续年龄序列观测样地,对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1~4a生尾巨桉胸径平均总生长依次为5.0,8.0,9.7和10.7cm;树高平均总生长依次5.1,8.8,11.2和12.1m;林分平均总蓄积依次为8.29,31.76,51.45和71.89m3/hm2。2)林地(0~100cm)土壤容重为1.188~1.498g/cm3,总孔隙度为46.79%~59.90%,其中非毛管孔隙度为10.34%~28.50%。3)土壤pH值为5.44~5.60;有机质含量为0.78%~2.51%;全N和全P含量分别为0.04%~0.11%;全K含量为0.40%~0.50%;速效K(42.7~63.5mg/kg)>有效Mn(5.91~22.59mg/kg)>速效P(1.4~6.8mg/kg)>有效Zn(0.61~1.72mg/kg)>有效B(0.07~0.35mg/kg)。研究结果表明,桂西北乐里林区尾巨桉引种新区林地土壤容重较大,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普遍缺乏,林木生长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桉树无性系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桉树无性系在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本区发展的无性系为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而尾叶桉U6生长较差;从效益分析来看,采用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造林比尾叶桉U6造林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湖南耐寒桉树主要化学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南引种的邓恩桉、多枝桉、赤桉、巨桉、广叶桉、樟脑桉、小果灰桉等7种桉树进行了化学成分与热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化学性质与国内引种的桉树相比略有差异,纤维素含量较低,在41%~45%之间,木素含量较高,在24%~30%之间,多戊糖含量较高,在20%~29%之间,有机抽提物、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含量较低,1%N aOH抽提物含量较高;其热值分析结果与煤、石油其它燃料相比,热值较小,灰分少,没有硫磺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化学诊断方法分析不同林龄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的生长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桉树的生长,土壤N、P、K、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尾巨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当前尾巨桉苗木急需而种子繁殖易产生分化的现状,开展了尾巨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与红心土各半混合作为尾巨桉扦插的基质能提高扦插生根率和苗木生长量;尾巨桉嫩枝扦插其生根率高于硬枝;质量分数为5.0×10-4的ABT-1生根剂能大幅度提高尾巨桉的扦插生根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单项选择法和双向选择法对14种速生桉人工林心材的抗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蛀蚀性进行室内测试,比较各种桉树心材被白蚁蛀蚀程度及质量损失率,以评价各种桉树木材对家白蚁的抗蚁蛀性能.单项选择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桉树心材抵抗家白蚁的蛀蚀能力有很大差异,20 a生韦塔桉(Eucalyptus wetarensis)和14 a生细叶桉(E.tereticornis)心材对家白蚁的天然抗蛀性最强,平均质量损失率均小于10%,属于轻微蛀蚀等级;50 a生窿缘桉(E.exserta)和40 a生柠檬桉(E.citriodora)次之,平均质量损失率在10%~20%,属于轻度至中度蚁蛀等级;8 a生巨桉(E.grandis)的抗蚁蛀性能最差,平均质量损失率大于50%,属于严重蛀蚀等级;其余8种桉树心材包括蓝桉(E.globulus)、 赤桉(E.camaldulensis)、 粗皮桉(E.pellita)、 托里桉(E.torelliana)、 刚果12号桉(E.ABL12)、 尾叶桉(E.urophylla)、 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和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年龄为6~28 a,平均质量损失率为30%~40%,属于中度至严重蛀蚀等级.双向选择测试结果表明,家白蚁对不同桉树心材有取食偏爱性,14种桉树心材被家白蚁取食喜好优先排序为:巨桉→托里桉→尾细桉→蓝桉→刚果桉12号→粗皮桉→尾叶桉→尾巨桉→柠檬桉(28 a生)→柠檬桉(40 a生)→赤桉→窿缘桉→细叶桉→韦塔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