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张士罡  金丽  仇超 《吉林农业》2002,(12):32-33
由于食用菌一般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质地柔嫩,生理生化活动强烈,因此收获后如不及时销售和加工,其商品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使收获后不能及时销售或加工的食用菌免遭损失,菇农必须掌握食用菌保鲜技术。通过对食用菌进行保鲜,能保持鲜品的风味基本不变,并可最大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一般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质地柔嫩,生理生化活动强烈,若收获后不及时销售和加工,其商品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使收获后因不能及时销售或加工的食用菌免遭损失,菇农必须掌握食用菌保鲜技术。通过对食用菌进行保鲜,能保持鲜品的风味基本不变,并可最大限度地保存它的营养价值,且具有便于贮存和加工运输等特点。现介绍几种投产极少、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效果极佳的食用菌保鲜法:  相似文献   

5.
一、抗褐变及灭曹防腐。马铃薯抗褐变,其浸泡液次氯酸钠的有效浓度为17.5×10-6pH值为4,浸泡5分钟以上。马铃薯灭菌防腐,其浸泡液次氯酸钙的有效浓度也是17.5×10^-6,但浸泡护色效果不受溶液的pH值限制;抗坏血酸护色的最有效浓度为0.3%。  相似文献   

6.
一、抗褐变及灭曹防腐.马铃薯抗褐变,其浸泡液次氯酸钠的有效浓度为17.5×10~,pH值为4,浸泡5分钟以上.马铃薯灭菌防腐,其浸泡液次氯酸钙的有效浓度也是17.5×10-6,但浸泡护色效果不受溶液的pH值限制;抗坏血酸护色的最有效浓度为0.3%.  相似文献   

7.
8.
<正> 食用菌子实体由于普遍具有含水量高,纤维质少,菌体鲜嫩,孢子易弹射,后熟性强,易变色,采收后易开伞、萎缩、菇柄伸长、失水、液化、褐变、自溶、腐烂等特点,从而使鲜美的食用菌变色、变形、变味。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食用菌保鲜方法有以下6种。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化学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刘林 《当代农业》2014,(23):45-45
一、冷库保鲜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篮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阴凉处放缸,缸内盛有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二、休眠保鲜采收后于25℃以上室内放置3~5小时,使其旺盛呼吸,然后再于0℃左右的冷库中静置12小时左右,20℃左右环境保鲜期为4~5天。三、简易气调保鲜将鲜菇如香菇、双孢菇等贮藏于含氧量1%~2%、二氧化碳40%、氮气58%~59%的气调袋内,于20℃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冷库保鲜 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篮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阴凉处放缸,缸内盛有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 休眼保鲜 采收后于25摄氏度以上室内放置3-5小  相似文献   

13.
<正> 采用对人畜无害、无毒的化学物质,用于浸泡或喷洒在菌类表面,可达到保鲜的目的。 1、食盐保鲜 将鲜采的平菇、凤尾菇等经整理后浸入0.6%的盐水中约10分钟,沥干后装入塑料袋贮藏,能保鲜5~8天。  相似文献   

14.
15.
16.
《云南农业》2012,(12):60
1香菇1.1最佳贮藏指标①温度:4~6℃。②气体:O22%~3%,CO210%~13%。③湿度:80%~85%。④贮藏期:10~15d。1.2注意事项①收水:香菇采后含水量高,质脆,贮运中易破损,菇盖呈水渍状。采后修剪后放于30~35℃下,使其失水20%~30%,手捏菇盖不黏即可。②抽气小包装:销售到日本、美国和香港地区的香菇,收水后,一般定量(5~10kg/袋)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抽空袋内空气,扎紧袋口,于泡沫箱中贮运。③自发气调:香菇采后装入塑料袋中,于5℃下贮藏5d,袋内O2达到2.7%,CO213.1%,贮藏期可达到15d  相似文献   

17.
正休眠法:菇类采收后于25℃以上室内放置3~5小时,使其旺盛呼吸,然后再放在0℃左右的冷库中静置处理2小时左右。在20℃左右的条件下保鲜期约为5天。延缓剂法:用0.1%的植物生长延缓剂B9水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沥干装袋密封,可保鲜15天以上。  相似文献   

18.
1.取新鲜无霉变的平菇.用清水冲洗.去除杂质,漂洗过程中.轻翻轻放避免破碎。然后将其放入开水中.用漏勺沿顺时针方向捞出.放入筛内,沥干水分后直接装入无毒的聚乙烯食品袋中.封好袋口(注意袋口的内外不要沾水珠),最后将菇袋装入塑料食品箱或木箱(纸箱)中.置入冷库(温度为-18℃)保存.可随时取出.出售或深加工。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