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我国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时建设用地集约评价过程进行系统阐述,指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目标、原则、方法,并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提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土地集约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针对荥阳市建设用地利用结构现状,分别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约束程度、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3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指标,对荥阳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荥阳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出了有效提高荥阳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应用文献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中国建设用地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赋权方法的现状,着重研究了各种权重确定方法在建设用地集约评价中的实践应用,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讨论,探讨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项思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65-18375
在介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原则提出了适宜安徽省省情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探讨了安徽省全省及各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舒茂芳 《北京农业》2012,(30):189-191
从城市土地的内涵特性入手,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等,以怀化市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建设用地等9个指标对怀化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集约度予以评价,得出怀化市土地集约度分值为82.20%,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分值为85.13%,用地效益分值为79.26%。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但也存诸多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地效益,更好的集约高效利用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6.
以海口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构建包含指数层、分指数层和分指数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域用地和经济发展实际采用特尔斐法和两两因素比较法,对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进行基于定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和基于定量评价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级及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市域四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海口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构建包含指数层、分指数层和分指数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域用地和经济发展实际采用特尔斐法和两两因素比较法,对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进行基于定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和基于定量评价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级及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市域四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13个参评地级市为样本,参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构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来综合分析参评城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平。结合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并分析各参评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和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湖南省东北高西南低,且北部地区整体优于南部地区;评价单元的地理区位、经济水平、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导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各参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制约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评价结果,应强化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来实现各区域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的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对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从协调度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逐年提高,但投入开发程度与福州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权的最小平方法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为例,从建设用地投入、产出、利用状况、利用结构4个方面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10年来建设用地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了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通过构建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排名,并探讨了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但是差异不大,且地域性明显;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因素各有不同,集约利用水平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TOPSIS方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廖玉  张安明  牛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9-5942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首先分析了黔江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最后针对黔江区实际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需求,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空间聚集度指数,构建了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各乡镇2006年建设用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2006年房山区各乡镇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由此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6—2008年全国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我国制定建设用地的调整方向和利用目标提供决策依据。从建设用地利用结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省级尺度为评价单元,从不同评价指标出发,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我国建设用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和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利用效率存在下降趋势,同时各省份评价单项指标的集约利用幅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我国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总体趋势为东南沿海区高于西北内陆区,经济发达区高于经济落后区;针对不同省份,未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应根据时空变化规律着力于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李天阁  潘元庆  张雷  王争艳  王兵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49-353,334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入手,分析了平顶山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在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等方法评价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集约利用发展趋势,并结合城市化进程提出了如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石家庄市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用地呈现双上升态势,土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突显,化解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概述了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从经济、社会、自然3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以县域农居点为评价单元,对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高低将县域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成3个级别,分别对应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最后提出了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许素  周勇  郧文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7-690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运用定性的方法,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定性评价。研究表明:整体上研究区的县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4年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基于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内外业结合确定此次评价地域,根据功能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办公和特别功能区共107个。对每类建设用地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功能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桂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以中度利用为主,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特殊用地和商业用地;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类型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城区中心地段和城南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核心区辐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次之,城市边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为促进桂平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