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良我国具传统民族特色的传统发酵奶制品,使之符合现代工艺和营养的要求,是目前发酵型酸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西藏传统的克菲尔(TibetKefir)为发酵剂,对其生产凝固型酸豆奶的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常饮的豆奶中加入酸味剂,能改善豆奶的风味。但大豆蛋白遇酸易变性,从而影响产品的稳定性。本实验从稳定剂、乳化剂、酸类型和添加量及调酸方法等角度,对豆奶的稳定性和风味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种嗜好性良好的豆奶制作方法,探讨豆乳与牛奶比、蔗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和卡拉胶添加量对发酵酸度和感官总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配比为豆乳牛奶比1∶3,蔗糖添加量7%,乳酸菌接种量0.015%,卡拉胶添加量0.1%。在此参数条件下,发酵豆奶的感官评分达91.6分,具有普通发酵酸奶特有的酸甜可口风味,还有特殊的豆香味,组织细腻,质地均匀,无分层,口感好,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种嗜好性良好的豆奶制作方法,探讨豆乳与牛奶比、蔗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和卡拉胶添加量对发酵酸度和感官总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配比为豆乳牛奶比1∶3,蔗糖添加量7%,乳酸菌接种量0.015%,卡拉胶添加量0.1%。在此参数条件下,发酵豆奶的感官评分达91.6分,具有普通发酵酸奶特有的酸甜可口风味,还有特殊的豆香味,组织细腻,质地均匀,无分层,口感好,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豆奶也疯狂     
豆奶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碎、过滤、调制、高压均质、高温杀菌、脱臭等程序,加工制成的乳白色奶样液体,是将传统豆浆通过高压均质、高温杀菌等过程制得的产品。然而随着人们对口感的不同追求和现代工艺的进步,传统豆浆已演变为形形色色的豆奶,如巧克力豆奶、芝麻豆奶、调配酸豆奶、果汁豆奶、发酵豆奶等,市场上形成疯狂的豆奶局面。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咖啡豆奶加工工艺,采用感官评定确定了咖啡豆奶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表明,采用3%的接种量,豆奶发酵最佳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之比为1∶1,乳糖3%,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为6h;咖啡豆奶的最佳配方为:酸豆奶55mL,咖啡量0.5g,水45mL;稳定剂的添加量为黄原胶0.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1%,海藻酸钠0.01%。  相似文献   

7.
凝固型山药红枣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药红枣酸奶是以新鲜山药、红枣和鲜牛奶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得的一种集山药、红枣和酸奶于一体的新型保健乳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鲜牛奶中加入30%山药浆,10%红枣汁,8%白砂糖和4%发酵剂,在41℃条件下发酵6h,制得的发酵酸奶色香味俱佳,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8.
凝固型大豆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凝固型大豆酸奶工艺设计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豆乳与牛乳的质量比为1∶1,蔗糖添加量为9%,发酵剂的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42℃时,能够生产色、香、味俱佳的营养保健型大豆酸奶。  相似文献   

9.
研究改性聚合乳清蛋白(PWPC和PWPI)对酸豆奶发酵特性、凝乳状态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聚合浓缩乳清蛋白PWPC溶液7%和0.02%硬脂酰乳酸钠SSL150,并选用5株乳酸菌混合酸奶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接种量为3%,发酵制得的产品状态稳定、黏度和硬度适中、口感细滑、组织柔软、风味良好。最终样品pH值为4.5~4.6,滴定酸度为65~700°T,干物质含量达到了12.36%,贮藏28 d产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芹菜汁豆奶复合饮料是以大豆、芹菜汁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糖、奶粉等调配而成的新型保健饮料.芹菜汁豆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是芹菜汁与豆浆体积比为1∶8,白糖为1.7%,奶粉为2.3%.该饮料具有豆奶和芹菜的复合香味,口感细腻爽滑,是一种天然、高营养、新口味的新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2种不同的培养基,对4种不同品牌腐乳产蛋白酶的菌株进行了筛选,从每种腐乳中筛选出了1株透明圈与沉淀圈比值较大的菌株,研究了它在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胡萝卜汁和大豆为原料,确定了胡萝卜汁彩色豆腐的较佳工艺参数为:豆浆浓度为1:5,菜汁添加量为1:3,凝固剂采用葡萄糖酸-δ-内酯与氯化钙按7:3的比例混合,添加量为0.31%。所制备的彩色豆腐改变了传统豆腐原有的色泽和风味,营养更丰富。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木耳为原料,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凝固剂,研究了木耳内酯豆腐的加工工艺,并以产品的凝固状态、弹性、质地、风味、口感等感官特性为产品品质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豆浆浓度、木耳添加量、葡萄糖酸-δ-内酯添加量对木耳内酯豆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和水的质量比为1∶5,木耳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酸-δ-内酯质量分数为0.3%时,木耳内酯豆腐具有良好的凝固效果,且口感细腻、弹性强。  相似文献   

14.
大豆品种品质性状与豆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品种(系),对其品质性状和豆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豆腐干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品种间豆腐产量差异显著;3)豆腐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凝固剂的种类无相关关系,湿豆腐产量受凝固剂的影响极显著;4)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豆腐体积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5)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高豆腐产量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菠菜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绿色的、营养丰富的豆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生产工艺:豆浆浓度为豆水质量比1:8,豆浆与菠菜汁最佳体积比为4:1,以体积分数4%氯化镁作凝固剂。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绿茶酸牛乳的发酵工艺,确定了最佳菌种组合及种间比为V_((Lb)):V_((St))=1:2,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促生长物质为胡萝卜汁,添加量4%;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1.5%;在37℃下培养24 h,所得到的绿茶酸牛乳体系稳定、色泽均一、有较明显茶香、无不良苦涩味。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是具有调节免疫、防癌抗突变的益生菌,也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工业发酵菌群。代谢组学技术已在乳酸菌发酵食品的进程监控、产品分型、风味形成机理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概述了代谢组学在食品与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着重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乳酸菌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乳制品、豆制品、腌渍食品和饮品。未来代谢组学在乳酸菌发酵食品中的研究将集中在功能性乳酸菌的代谢机理、乳酸菌代谢组学数据库建设和扩容、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结合应用等领域,尤其是代谢组学技术引入腐乳、酸菜等中国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的产品开发和品质监控,完善行业规范并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芹菜豆腐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预处理的芹菜切分、榨汁,加入豆浆中,制成芹菜豆腐,赋予豆制品特有的芹菜风味,产品色泽柔和、味道和谐,改变了长期以来市售豆腐色泽单一、品种单调的不足,丰富了豆腐的花色品种,增强了豆腐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芹菜汁的加入对豆腐的凝固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对豆腐渣的研究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资料表明,豆腐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以及异黄酮,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以豆腐渣为原料探究了高膳食纤维饼干的开发,确定配方为:油1.6 g,鸡蛋1.8 g,木糖醇1 g,豆腐渣2 g,山药粉0.3 g,果胶0.062 5 g,胡萝卜素0.002 g,水4 mL,面粉1 g,并对该饼干进行了理化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豆浆加热程度对内酯凝胶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豆浆在不同加热条件下对内酯豆腐凝胶强度和黏度的影响。在相同GDL浓度、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的条件下,生豆浆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对内酯豆腐凝胶网络结构有着重要影响:生豆浆在温度95 ̄100℃加热10min,制得内酯豆腐的凝胶强度最好;生豆浆的加热温度在75℃以下时,无凝胶产生,只有絮状沉淀,且黏度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