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瓜性型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了黄瓜纯雌株分别与雌雄同株、雄全株杂交及强雌株分别与雌雄同株、纯雌株杂交的F1,F2,BC1代雌性分离规律,结果表明,黄瓜的花性主要由两个独立分离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黄瓜M基因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黄瓜雌雄异花同株自交系S52(来源于大别山农家的品系)与两性花自交系H34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运用SRAP技术,采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SA)对单性花(M)基因进行定位,找到一个与M基因间距为17.8cM的SRAP标记ME23SA4。  相似文献   

3.
甜瓜雌雄异花同株性状的遗传特征及SSR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材料间杂交后代及回交后代的花性型分离研究表明,F_2群体中单性花性状呈现单显性基因控制的3∶1分离比例。并运用SSR技术,在F_2群体中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对单性花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找到2个与该基因连锁的SSR标记,与单性花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0cM和29.5cM。  相似文献   

4.
黄瓜种子乙烯释放量酶活性与品种性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节成性不同的黄瓜品种,研究了种子萌发中乙烯释放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品种性型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刚吸胀的种子无乙烯释放,将萌发时乙烯量迅速上升,萌发盛期出现第一个高峰,侧根出现时达最高峰;后陡降;CAT和POD活性在种子萌发中波动上升;三者均与雌花节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5^**,0.9768^*,0.9481^*。乙烯直接影响性型,CAT和POD通  相似文献   

5.
黄瓜瓜刺颜色与性型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黄瓜瓜刺颜色与性型的遗传规律,以含有上述基因的2个黄瓜纯合亲本为试材,对F1、F2、BC1分离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瓜刺颜色的遗传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黑刺对白刺为显性.黄瓜全雌性状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且雌性性状相对雌雄同株为显性性状.黄瓜瓜刺颜色基因(B)的遗传与控制雌性的基凶(F)之间属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6.
用节成性不同的黄瓜品种,研究了种子萌发中乙烯释放量,过氧化氨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品种性型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刚吸胀的种子无乙烯释放,将萌发时乙烯量迅速上升,萌发盛期出现第一个高峰,们根出现时达最高峰,后陡降,CAT和POD活性在种子萌发中波动上升;三者均与雌花节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5**,0.9768“,0.9481“。乙烯直接影响性型,CAT和PO D通过乙烯影响性型,与乙烯释放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964”“和0.9959””·  相似文献   

7.
一、无雌花1.发病症状黄瓜一般在4~5片叶时就开始有花蕾,7~8片叶时在第3~第4节处开始出现雌花,若管理不当,则只开雄花而无雌花,或雌花很少。2.发病原因黄瓜属于雌雄异花同株作物,雌花数目的多少除了与品种特性有关外,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期对黄瓜性型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雌系黄瓜品种D0422和弱雌系黄瓜品种东农803为试验材料,设5个播种期,每次间隔15~16d。调查黄瓜主茎前20节内雌雄花数量及雌雄花比例。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强雌系黄瓜品种D0422的影响较大,雌花数量与雌雄花比例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先上升再下降,雄花数量很少,在5个播种期中以4月5日雌花数量最多,雌雄花比例也最大。播种期对弱雌系黄瓜品种东农803的影响不大,并且此品种以雄花为主,雌花只占很少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内源乙烯与蓖麻性别的关系,以蓖麻雌性自交系 YC2-S 及其姊妹两性自交系 YC2-F 为材料,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叶片内源乙烯释放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院从三叶期到开花期,雌性系内源乙烯释放率呈 倒野S冶型变化,即从三叶期的 137. 9 滋L/ kg 窑 h下降到五叶期的 17. 5 滋L/ kg 窑 h,然后缓慢上升,现蕾期达到 40. 9 滋L/ kg 窑 h,开 花期再降至 26. 9 滋L/ kg 窑 h;两性系呈野U冶型变化,即从三叶期的 149. 8 滋L/ kg 窑 h下降到五叶期的 18. 4 滋L/ kg 窑 h,然后持 续上升,到开花期达到 226. 3 滋L/ kg 窑 h。 二者在六叶期以前没有差异,六叶期后,前者先升后降,后者持续上升,现蕾期 差异显著、开花期差异极显著。 证明乙烯是蓖麻性型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全雌性单性结实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全雌性单性结实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8个自交纯系,采用Griffing第II方案配制杂交组合,对其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产量和单果重,瓜条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叶面积,株高间呈显著正相关,和茎节数不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果重和瓜条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99和0.587,株高和叶面积通过单果重对产量有间接作用,间接通径系数为0.371和0.426。  相似文献   

11.
硝酸银对黄瓜雌性系的诱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瓜全雌性系S17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对处于不同时期的黄瓜幼苗进行诱雄实验.结果表明,在黄瓜幼苗的2叶期,连续2次对其进行喷施浓度300mg/L的硝酸银溶液,其诱雄效果最好.具体表现在出现雄花的数目多(20节内),第一雄花节位低,死株率低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陈刚  劳景辉  陈雄伟  王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75-14177
[目的]为简便鉴定发根农杆菌菌株,比较其转化活力大小,筛选出高效转化黄瓜的发根农杆菌菌株。[方法]通过测定菌液生长曲线和进行各种生理生化试验,来初步鉴定供试农杆菌菌株和比较其生长活力;用供试农杆菌菌株对黄瓜子叶进行转化试验,以确定其是否为发根农杆菌并比较转化活力;用PCR方法对各供试农杆菌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初步鉴定R1000、1.2556、11325、15834及R1025均为农杆菌,其转化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R1000(88.24%)、1.2556(52.08%)、15834(48.44%)、11325(36.17%)、R1025(33.33%);PCR结果可知,R1000、1.2556、11325、15834及R1025均含有发根农杆菌rolB基因。[结论]R1000为高效转化黄瓜的发根农杆菌菌株。  相似文献   

13.
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黄瓜高抗白粉病材料K8进行研究,明确其抗性遗传规律,并完成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分析,为探索抗病机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黄瓜白粉病致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 (syn. Sphaerotheca fuliginea)对K8×K18(感白粉病)杂交后代F2:3家系人工接种鉴定,进行抗白粉病遗传分析。以完成抗病性鉴定的F2和F2:3家系组成的抗感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BSA法和2360对黄瓜SSR引物进行SSR分析,采用JoinMap 4.0作图软件和MapInspect软件构建连锁群并完成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利用MapQTL4.0软件对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试材K8所含有的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本研究共检测到4个白粉病抗性基因的QTL位点pm5.1、pm5.2、pm5.3和pm6.1,其中,pm5.1、pm5.2、pm5.3在两年中被重复检出,pm5.2位点的贡献率最大,在其所在区域预测到了4个NBS类抗病基因。pm6.1位于黄瓜Chr.6上,是个微效的QTL位点。【结论】位于Chr.5上的pm5.2是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主效QTL位点,该抗性基因可能属于NBS类抗病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抗性基因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及MAS抗病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在土壤栽培中表现较好的三个品种“西杂”、“828”和“长春密刺”进行了无土栽培比较试验。观察测定了各品种的生长势、生育期、果实性状、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综合分析认为:黄瓜杂一代“828”较为适合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15.
黄瓜黄绿叶突变体光合色素变化及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黄瓜黄绿叶突变体是进行光合系统研究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明确其叶色突变机理,可为进一步利用该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对黄瓜黄绿叶突变体9110Gt叶色黄化和转绿后的光合色素成分、含量和原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cDNA-AFLP技术及cDNA-Ad-SRAP技术,进行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获得差异表达片段。【结果】突变体9110Gt和野生型9110G在叶色素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及原叶绿素含量都低于正常株。从该突变材料中分离到的9条与叶色突变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该突变体叶色黄化是由于原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叶绿素a合成减少,进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光合色素比例发生变化,叶色发生变异。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叶绿体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6.
外源BR诱导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的抗盐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明确外源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对黄瓜(CucumissativusL.)幼苗抗盐性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外源BR(0、0.005、0.01、0.05、0.1、0.2mg·L-1)的方法,比较分析了盐胁迫下幼苗植株盐害指数、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外源BR能够明显改善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降低盐害指数,最高幅度达40.2个百分点(P﹤0.01),极显著地提高叶片细胞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P﹤0.01),进而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结论】外源BR可以有效诱导黄瓜幼苗的抗盐性,并且最佳浓度范围是0.01~0.05mg·L-1。  相似文献   

17.
黄瓜黑色果刺基因染色体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黄瓜作为重要的果菜类蔬菜,果实品质一直是黄瓜育种研究的重点。果实品质包括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其中外观品质对黄瓜的商品性具有重要影响。果刺颜色作为黄瓜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将有助于了解果刺颜色遗传的分子机理,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刺色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研究利用黄瓜白色果刺自交系GY14(P1)和黑色果刺自交系NC76(P2)为亲本构建遗传群体,进行黄瓜果刺颜色的遗传分析。以F2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 2 112 对SSR引物进行 SSR 分析,结合9 930黄瓜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100份核心种质重测序结果开发新标记,对初定位区域进行标记加密。采用 JoinMap 4.0 作图软件和 MapInspect 软件构建连锁群并完成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实现黄瓜黑色果刺性状的基因定位。运用生物信息学,在定位区域进行候选基因分析。利用包含15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对黑色果刺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侧翼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确定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的准确性。【结果】研究表明,黄瓜自交系NC76的黑色果刺符合质量性状遗传特点,由显性单基因B控制,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初步定位筛选获得了与B基因连锁的8对SSR引物,将B定位于黄瓜4号染色体(Chr.4)上,最近的连锁标记为SSR22231,遗传距离为10.8 cM;根据初定位区域的序列信息,设计合成了新的SSR引物212对和Indel引物25对,利用这些引物对双亲和F2群体DNA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14个SSR标记和1个InDel标记的分子标记连锁群,获得与B连锁的两侧翼标记SSRB-181和SSRB-130,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1.6 cM,该区段物理距离为422.1 kb,有60个预测候选基因,推测Csa4G003095和Csa4G001690是与黑色果刺形成相关性较大的候选基因。与B紧密连锁的两侧翼标记用于MAS育种的准确率分别为96.8%和96.2%,其中SSRB-181对黑色果刺植株鉴定的准确率达到100%,将在MAS育种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黄瓜自交系NC76的黑色果刺性状由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Chr.4上422.1 kb范围内, 两侧翼标记为SSRB-181和SSRB-130,遗传距离为3.6 cM。本研究结果为黑色果刺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及MAS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的MADS-box基因转化黄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试验通过叶盘转化法,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从黄瓜中克隆到的MADS-box同源基因—CSMADS06基因,转化到烟草和2种不同品系的黄瓜S06和S52中,经过除草剂筛选获得14株转化烟草和28株转化黄瓜。PCR检测和GFP荧光检测证实,外源的CSMADS06基因已转入这些植株中。阳性率分别为2.36%(烟草),4.1%和2.9%(黄瓜)。抗性植株已开花结果并获得子一代植株。  相似文献   

19.
杜亚琳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9):1457-1462
【目的】克隆黄瓜酪氨酸硫化转移酶基因(CsTPST),并分析植物多肽在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研究CsTPST的功能及多肽与乙烯在黄瓜发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方法】以拟南芥TPST蛋白序列信息为基础进行同源比对,经PCR扩增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CsTPST基因序列信息、结构和亲缘关系,并利用qRT-PCR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CsTPST基因cDNA全长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sTPST蛋白与甜瓜的TPS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3%。 qRT-PCR分析结果表明,CsTPST基因在黄瓜雌花、根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雄花和茎中表达量较低。此外,CsTPST基因在乙烯合成促进剂ACC处理的黄瓜叶片中上调表达,而在乙烯合成抑制剂AVG处理下呈下调表达。 CsTPST基因启动子能激活GFP基因的表达。【结论】CsTSPT基因是一个受乙烯诱导表达的基因,可供开展CsTPS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性别决定的分子机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6个品系的欧洲温室型全雌系黄瓜子叶节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苗龄,切割方式和基因型,从而建立了简单快速高效的黄瓜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BA1.5mg·L-1+IAA0.2mg·L-1上启动培养3d为最佳芽启动培养方式,再转入最佳芽诱导培养基MS+TDZ0.02mg·L-1。10d苗龄的子叶节出芽率最高,保留两片子叶各切除1/3为最佳切割处理方式,六种基因型均能生芽,且每外植体出芽数均较高达1.93~3.15。整个过程从种子萌发到驯化移栽,仅需8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