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甘薯黑斑病人工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甘薯黑斑病接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发病条件,对接种用薯块的要求和抗菌,感病标准品种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甘薯黑斑病采用薯块接种时,正确和规范的甘薯黑斑病鉴定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甘薯黑斑病目前仍是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对一些食用的敏感品种,甘薯黑斑病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而薯苗黑斑病的传播是其主要发病途径。通过对硅酸钠施用量、有病症无病症盖土和盖土灌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能有效的防治黑斑病,50 g/m2硅酸钠有病症盖土灌根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主要病害.从育苗期、大田生长期以及收获贮藏期都能发生,引起死苗、烂床、烂窖,损失严重.广大薯农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留(无病留种地)、二浸(药剂浸种薯、种苗)、三高(高温育苗、高剪苗和高温处理贮藏)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很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甘薯黑斑病的症状、发病特点、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品种(系)的黑斑病抗性鉴定,是抗病性研究和抗病育种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甘著黑斑病抗性鉴定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法,由于各研究单位采用的鉴定方法不同,使鉴定结果无法比较,直接影响着抗病材料的确认和利用。为了确定出较好的鉴定方法,我们于1998~1999年对以病斑表面直径、病斑内部直径、病斑侵入深度、病斑组织腐烂量作测定指标的4种鉴定方法的鉴定效果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甘薯表层,常寄生甘薯黑斑病真菌,使病薯局部干硬,上有黄褐色或黑色斑块,味苦。黑斑病甘薯已发现有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4-薯醇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耐高温.甘薯经煮蒸烤和制酒发酵等处理,都不易破坏毒素。牛吃了这种甘薯后,常发生中毒。该病多发生在10月至次年5月。尤以2—3月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9.
张勇跃  刘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97-5998
从发病症状、发病条件、病害循环及传播等方面介绍了甘薯黑斑病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甘薯黑斑病的发生症状、发病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薯茎线虫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9年应用病地(圃)自然诱发鉴定法鉴定了525份(次)甘薯材料的茎线虫病抗性,获得一批对茎线虫表现抗侵入性的资源材料.甘薯茎线虫病田间评价体系受较多因素影响,田间发病不均匀,使得某些材料的鉴定结果不稳定,针对试验存在的问题,对现有评价体系的某些参数进行矫正,从而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12.
防治甘薯黑腐病的药剂筛选与使用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薯细菌性黑腐病是一种发生早、流行快、死株率高、损失惨重的新病害。1997年首次在我县部分乡镇发生流行,到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达200hm^2,其中100hm^2病株率超过20%,1.23hm^2因病害严重而改种。病原菌经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方树民教授鉴定为Erwinia carotovora sp.。为遏制病害流行,开展了防治技术和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3.
腐烂茎线虫侵染马铃薯块茎与甘薯块茎危害症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打孔法接种腐烂茎线虫至马铃薯与甘薯块茎上观察比较发病症状及线虫定植情况。研究显示:马铃薯受线虫危害后,周皮变褐变黑,皱裂,切开病组织内部症状腐烂变色,同时由于马铃薯内部含水量大,有部分坏死组织发软,病变组织部位的表皮容易脱落;而甘薯受线虫危害后薯块失水重量减轻,组织内部变褐呈褐白相间干腐状,周皮部位呈现一圈坏死组织,与马铃薯周皮不尽相同;镜检马铃薯坏死组织线虫发生量不大,原因可能与坏死组织营养严重流失,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线虫生存有关;镜检马铃薯表皮层组织显示,有大量成虫和卵聚集在表皮层下的薄皮细胞里以及皮孔处,这对解释腐烂茎线虫对环境的适生性有一定意义;而在甘薯中线虫主要集中发生在髓部的干腐部位,发生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甘薯干裂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福建漳州田间发现一种甘薯病害,根据病薯症状将其定名为甘薯干裂腐烂病.经鉴定该病害是由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icaudatus)与甘薯拟茎点霉(Phomopsisbatatae)2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所致的一种复合病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鉴定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薯基腐病的预防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用菌丝培养法测定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温度、pH、氮源和碳源等环境中的生长状态,确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甘薯基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菌株,标记为RF-NH,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为甘薯基腐病致病菌。利用ITS、His3和Cal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菌株RF-NH DNA进行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579、480和537 bp;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RF-NH与Diaporthe batatas聚类在一起;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RF-NH鉴定为甘薯间座壳菌(D.batata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RF-NH在15~35℃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2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4;最适培养基是SPDA培养基,最适碳源是糊精,最适氮源是硝酸钠。菌株RF-NH孢...  相似文献   

16.
Increased peroxidase ac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black rot was found in sweet potato roots incubated above infected roots in closed containers when compared with similar tissue incubated above uninfected roots. The peroxidase increases were detected in unpurified extracts and in extracts subjected to gel electrophoresi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愈伤组织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以及在不同激素配合使用时的分化情况,为甘薯转基因工程奠定基础,将不同浓度的羧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潮霉素以及不同浓度和组合的NAA、BAP和2,4-D添加到MS培养基,接种不同来源的甘薯愈伤组织并进行观察.不同甘薯品种对3种抗生素耐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在较低羧苄青霉素浓度(1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所有品种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在较高羧苄青霉素浓度(≥500 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南薯99和绵粉7号表现出较强的抗生素耐受性.NAA(0.1 mg/L)与较高浓度BAP(≥1.0 mg/L)配合使用,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分化率为100%,较低浓度BAP(0.1 mg/L)与不同浓度NAA配合使用,分化率极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明确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出高抗品种.【方法】对马铃薯腐烂线虫(D.destructor)为害马铃薯的症状进行观察和描述,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线虫病的发病率为2%~11%,病情指数为0.72~5.33;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青薯9号’和‘荷兰15号’的发病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克星1号’和‘陇薯6号’表现为抗病,‘青薯9号’、‘大西洋’、‘新大坪’、‘夏波蒂’和‘荷兰15号’均表现为感病.【结论】明确了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线虫的发生情况,筛选出了‘克星1号’和‘陇薯6号’2个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