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娃娃沟流域泥石流活动与植被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娃娃沟位于九龙县境内,属川西南高植被覆盖山区.2006年7月16日该流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容重高,粗大颗粒比重大,表现出黏性泥石流的特征.通过解译TM遥感影像发现流域内植被覆盖度高达80%,森林覆盖率超过50%,以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分析发现该流域植被与泥石流活动间存在以下关系:流域植被对泥石流的抑制作用是有限的,当泥石流暴发时沟道两侧的部分植被也随失稳土体一起滑人沟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一部分;不同植被类型对泥石流活动控制作用有差异,该区以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的植被类型对泥石流活动的控制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2.
高延超      李明辉  王东辉  白永建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5):291-295,299
通过对比四川省巴塘县的118处沟谷泥石流及33处坡面泥石流的植被覆盖率,发现植被对于坡面泥石流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沟谷泥石流作用则不明显。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坡面泥石流的物源主要是坡体表面侵蚀,植被根系组成的网状锚固层可以减缓乃至消除这种侵蚀效应;沟谷泥石流的物源主要来自沟岸崩塌,但植被对于中厚层的崩滑体锚固能力差,当降雨超过一定阈值后即可暴发泥石流。基于这种特点,建议将生物工程作为坡面泥石流的主要治理手段;对于沟谷泥石流而言,既不能将植被覆盖率作为易发程度的判别标准,也不宜作为综合治理中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甘洛县泥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敦伦  谢洪 《山地研究》1990,8(2):107-113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泥石流活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地震激发泥石流的形成与活动,一方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给人类造成巨大灾害.研究地震对泥石流的形成、活动及预报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防治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
<正>丹东地区山多,坡度较陡、起伏变化大,河流多、水位变化大;降水丰沛,季节分配不均,因此,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这些灾害给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故此探讨自然灾害发生机制,研究防治措施,必将对丹东地区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国土整治,保持山区生态,平衡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正>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暴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它的泥沙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高于15%,最高可达80%;容重在1.4t/m~3以上,最高可达2.3t/m~3。与其它事物一样,泥石流也有着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条件与规律。我国对泥石流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对其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本文拟对泥石流发育的几个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防御泥石流的措施有“软、硬”两种,所谓“硬措施”是利用建筑物阻挡泥石流,而“软措施”则主要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进行警戒避难。对于警戒避难,需要对泥石流发生的标准雨量、避难通道、避难场地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然而,在暴雨中避难总觉得存在一定的危险。若在夜间避难,危险更大,对老人和病人来说则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0.
11.
泥石流沉积与环境及其在防灾减灾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5种泥石流沉积类型或亚相。A相:泥石流混杂层;B相;表泥层;C相:冲刷层;D相:底泥层;E相:泥层。一个沉积旋回的标准泥石流相序是始于D相,往上是A相、C相或B相,而C相是沉积间断的标志。泥石流沉积体随时间和空间有不同的分布和变化。在泥石流扇形地的不同部位,泥石流沉积相的系列与标准沉积相系列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保留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雅砻江一级支流子耳河左岸的田湾沟泥石流威胁着下游600m子耳河河口电站拟建地面厂房。通过调查,对形成田湾沟泥石流的活动性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该流域泥石流的特征和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为电站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舟曲县"8·8"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该次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入手,分析了诱发泥石流的两点主要原因——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进而得出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警、监测和应急措施。建议构建综合预警防范机制,以便从根本上防范此类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贺兰山岩画保护区泥石流沟防治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贺兰沟为一典型的泥石流沟,中华数千年的文化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保护区即位于贺兰沟沟口及洪积扇上,经常遭受泥石流的冲积、毁坏和磨损.针对贺兰沟的环境背景条件,在分析泥石流沟特征性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害设防与分区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避灾减灾与应急系统相结合等一系列综合治理规划方案,以期有效解决泥石流对贺兰山岩画和古村落遗址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定西地区南部的泥石流,主要发育在漳县、岷县两县,该区几乎每年都发生泥石流阻塞境内甘川公路的现象,泥石流对两县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不良的地质现象,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固体物质,大比降的沟道,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流通条件,加上降雨等因素的作用,致使该区泥石流暴发频繁。据分析,日降雨量大于29mm且10分降雨量大于9mm,都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合理配置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抑制泥石流的发生。根治泥石流,建立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应从恢复植被目标出发,科学配置林草措施,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修建沟道拦蓄工程。目前,首先应做好预警工作,其次要制订防治规划,并逐步付诸于实施。  相似文献   

16.
2005—2008年浙江省对全省48个山区县市的泥石流进行了全面调查及评价,查明有42个山区县市共发育过486处泥石流,其中沟谷泥石流347条,坡面泥石流139处。并对泥石流的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泥石流主要有沟谷型泥石流(灾害规模小,危害程度大),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等类型特征。在分布上主要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降水的控制,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构造规律有沿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呈带状分布特点。在降水上受梅雨及台风交替控制,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灾害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泥石流是自然环境中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现象,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因此,它和环境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独有的地形地貌特征,泥石流成为其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崩土凹泥石流位于川滇菱形地块,安宁河东支断裂附近,具有较强活动性。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新构造活动等内因和暴雨触发外因等方面,分析了其易发程度、活动类型、危害方式,进而定量确定泥石流活动的各项特征指标。针对崩土凹泥石流地质灾害提出明确的防治目标和工程治理方案。该区域的泥石流灾害大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质背景,特别是昔格达组黏土岩沿安宁河流域广泛分布,往往是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物源成分,并且成为泥石流致灾的控制性因素和主要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