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短角曲姬蜂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其感觉器的种类问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短角曲姬蜂雌、雄成虫触角及感觉器进行差异性比较。观察表明,短角曲姬蜂成虫触角为鞭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个部分组成。雌性成虫触角鞭节21个亚节,雄性成虫触角鞭节25个亚节。短角曲姬蜂成虫触角上有刺型、板型、毛型、腔锥形乳突状、钟形和B?hm氏鬃毛6种类型感觉器。短角曲姬蜂雌、雄成虫触角感觉器在形态和密度上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黑盾胡蜂(Vespa bicolor)触角及感受器的外部形态特点,利用扫描电镜对黑盾胡蜂雄蜂和工蜂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特点等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黑盾胡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雄蜂的鞭节有11小节、工蜂的鞭节有10小节。黑盾胡蜂共有5种触角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 Ⅰ、TS Ⅱ)、板形感受器(PS Ⅰ、PS Ⅱ)、刺形感受器(CS Ⅰ、CS Ⅱ)、锥形感受器(BS Ⅰ、BS Ⅱ)、腔锥形感受器CoS,其中以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黑盾胡蜂雄蜂和工蜂具有相同的感器类型和形态,仅感器大小和分布位置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茶丽细蛾和黑丽细蛾分别是山茶科和槭树科部分植物的潜叶害虫。旨在通过观察掌握2种丽细蛾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探讨触角感受器特征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性。用扫描电镜观察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及形态特征并测量特征值。2种丽细蛾的触角感受器共11种类型16种亚型,分别是毛形感受器(2种亚型)、刺形感受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受器(2种亚型)、栓锥形感受器(3种亚型)、耳形感受器(3种亚型)、锥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2种亚型)、节间感受器(2种亚型)、Böhm氏鬃毛、乳突感受器和片刺形感受器。茶丽细蛾雌性有11种(11种亚型)感受器,雄性有10种(13种亚型)。黑丽细蛾雌性和雄性均有10种感受器,13种亚型。雌性茶丽细蛾鞭节第1亚节有半融合现象。2种丽细蛾的触角感受器均有性二型现象,在种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节间感受器、乳突感受器和片刺形感受器在鳞翅目昆虫中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丰富了细蛾科乃至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可为深入研究细蛾科昆虫系统发育关系、行为特征、害虫防治等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鞘翅目:象甲科)雌、雄成虫的触角及感器,比较研究了雌、雄成虫触角形态、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米象成虫的触角为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6个亚鞭节)组成。成虫触角上共有9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叉形感器、锯齿形感器、槽纹形感器、B?hm氏鬃毛、指形感器以及腔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锯齿形感器和槽纹形感器在已有的象甲科昆虫资料中尚未见报道。根据这些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分析了各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梢小卷蛾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 (Doubleday)触角超微结构,从野外采集被害的樟子松侧枝,在室内培养出樟子松梢小卷蛾成虫,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为丝状,自基部至端部逐渐变细;总长约为3.73~5.46 mm。柄节短小,呈长圆柱体形;梗节膨大,呈圆球状,表面覆盖着层叠相加的大量鳞片;鞭节由40~44 个亚节组成。该虫触角上共发现5 种感器类型,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 氏鬃毛。雌雄触角感器分布特点相似,但触角长度和类型略有不同,有性二型现象。对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推测。本研究将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茶蚜和蚜茧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宝瑜 《茶业通报》2000,22(1):25-26
茶蚜触角第 6节基部和第 5节端部各有 1个原生感觉孔 ,每个孔的附近各有 2根感觉毛。蚜茧蜂触角各节分布有毛状器和板状感器。鞭节的末节和倒数第 2节有较多的棒状感器。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室内药效试验,评价了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灭幼脲、毒死蜱和辛硫磷等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成虫、卵和初孵幼虫的防治效果,以便为合理化学防治铜绿丽金龟提供依据。研究人员利用药剂浸叶胃毒法处理铜绿丽金龟成虫,分别调查药后1、3、5、7天死亡率,并对6种药剂各质量浓度处理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对山西省临汾小麦玉米造成严重为害的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的种类组成及其年发生动态。利用在农田设置虫情测报灯诱捕的方法,进行山西临汾小麦和玉米1年2熟区农田地下害虫的虫口调查,通过室内鉴定、数据分析、查阅文献等对所诱集到的成虫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鲜黄鳃金龟等7种为山西临汾小麦玉米1年2熟区农田地下害虫的主要优势种群,且不同优势种群年发生量和发生期均有所差异,对黑光灯的敏感度也不同。绝对优势种铜绿丽金龟成虫的发生期较为集中,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且其对灯光敏感度较高,可利用黑光灯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有机兔眼蓝莓园金龟子种类及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有机生产模式下,贵州省黔东南州有机蓝莓园金龟子昆虫的种类,于2013-2014年,对黔东南有机蓝莓园金龟子类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黔东南有机蓝莓园金龟子类害虫有3科13属26种。3科为丽金龟科、鳃金龟科和花金龟科科。13属为弧丽金龟属、彩丽金龟属、异丽金龟属、喙丽金龟属、毛丽金龟属、齿爪鳃金龟属、云鳃金龟属、绢金龟属、等鳃金龟属、青花金龟属、星花金龟属、罗花金龟属和锈花金龟属。其中丽金龟科有中华弧丽金龟、曲带弧丽金龟和琉璃弧丽金龟等14种;鳃金龟科有暗黑鳃金龟、江南大黑鳃金龟和华脊鳃金龟等6种;花金龟科有斑青花金龟、小青花金龟和凸星花金龟等6种。丽金龟科的喙丽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棉弧丽金龟,鳃金龟科的暗黑鳃金龟和黑绒鳃金龟,花金龟科的小青花金龟和白星花金龟等7种为优势种。结合黔东南有机蓝莓园金龟子种类、危害特点及GB/T19630-2011的规定,建议对黔东南有机蓝莓金龟子危害防治,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下,采取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塔六点蓟马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塔六点蓟马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塔六点蓟马触角上存在5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角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感器类型和分布无性别差异。对触角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就相应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79—1983年在河北省54个县调查了地下害虫的地理分布和危害程度.从采集的大量昆虫标本中,已初步定出了60个虫种,其中包括金龟子50种,金针虫4种,缕蛄2种,拟地甲2种及麦根蝽象等.根据害虫危害程度和生态条件将全省划分为六个自然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虫种.目前,地下害虫发生趋势是:蛴螬十分严重,如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在某些地区具有发展趋势;蝼蛄危害减轻,例如华北蝼蛄.作者认为,河北省低平原区仍是重要防治区,在麦田主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在玉米田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鳃金龟等,在花生田防治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 (Doubleday)(鳞翅目:卷蛾科)的产卵器、复眼和口器上感受器的外部形态、类型和分布特点,从野外采集被害的樟子松侧枝,在室内培养出樟子松梢小卷蛾成虫,通过QUANTA-200型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观察。观察表明,在樟子松梢小卷蛾产卵器、复眼和口器上共有4种类型感受器,分别是着生于产卵器上的毛形感受器(STⅠ,STⅡ,STⅣ),着生于口器上的毛形感受器Ⅲ型(STⅢ)、栓锥形感受器(SS)和腔锥感受器(coe),着生于复眼上的锥形感受器(SBa)。樟子松梢小卷蛾上观察到的这4种类型的感受器,在形态、类型和分布上,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相同部位观察到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足跗节感器在光肩星天牛觅食、交尾等行为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光肩星天牛足跗节上感器的种类、形态、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具有3种类型感器,即毛形感器(2亚型)、刺形感器(3亚型)和锥形感器;对其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行描述。感器类型和分布无性别差异。雌雄足跗节长度和感器数量具有性二型现象,体现在雌虫跗节及侧爪长于雄虫,雌虫前跗节的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雄虫。结合该虫行为对这些感器的功能进行推测探讨,对该虫足跗节感器类型、形态、分布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天牛的化学通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