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內蒙古×××牧場位於自治區東部。1955年在第一分場養山羊及綿羊共約一千二百頭。羊群時常有發生流產情况。該年秋季曾進行一次布氏桿菌試管凝集試驗,結果確定為陽性者56頭。該場職工中亦曾有類似布氏桿菌病之病人發生。同年92人採血進行凝集試驗,發現有9人為陽性,其中有5人並呈現明顯之臨床症狀。除病人送醫院進行治療外,羊群開始分群隔離,並繼續進行檢疫。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院獲得三頭豬屍,係在1956年12月21日,由上海市北郊區先鋒農業合作社第五分社送來,據稱:該社在同一豬圈內養豬約百餘只,分柵飼養,每柵養豬約10隻,多為20—30市斤之豬仔。厩舍的設備和環境衛生,不合要求,近來死豬很多,病狀既不明顯,亦未經獸醫診斷及治療;送來的三死豬,生前並無病狀,食慾亦正常,於前一日晨突然死亡,今要求解剖,並診斷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豐台區白盆窰農業生產合作社養猪场於1956年春全場猪隻幾乎全部感染呼吸系疾病發生咳嗽,呼吸增快等症狀,惟死亡不多。當時該處獸醫認為係季節寒冷及飼養管理條件影響所致,未引起注意,曾進行治療但也未見效果;其後,該場及其他農業合作社養猪場(長辛店、黃土崗、趙辛店、岳各莊、小屯、東方紅等等)  相似文献   

4.
1935年2月,我們在永興五區豪山鄉防治耕牛錐虫病,接到縣農林水利局函称:一區黄泥鄉木梓塘農業生產合作社耕牛發生乾瘦毛病。據報我組即派員進行診斷,該社共飼养水牛八头,於3月13日倒斃一头,14日病倒一头(水牯八歲),由於病勢过重,治療無效,終於19日倒斃。除血液檢查發現大量錐虫外(每視野8—30條),並在肝臟上抹片發現钩端螺旋体。玆將其病狀及剖检分述於下: 病之發生:該牛係1951年10月由牛贩从新田引進的,当時膘体肥壯,役力甚强,同年11月間開始落  相似文献   

5.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某軍墾農場養羊場於1957年1月26日在一個羊羣中發現本病。初發生時僅六隻羔羊有病,十二天後已有35隻病羔出現。當時立即全羣檢疫,在229隻羔羊內檢出病羔58隻,總發病率为25.3%。死亡13隻,死亡率为總发病數的22.4%。直到二月二十六日才撲滅此病。以前本農場從未發生此病。該地區其他養畜單位亦無此病報告。  相似文献   

6.
瀋陽市食品公司養鴨場,從今年八月起育種的北京鴨幼雛陸續死亡,每天多者30,少者10餘隻,幾天內死去了200多隻,經過實驗診斷,確定为大腸桿菌病,茲將本病有關情况綜合報導如下。一、流行概况:散在發生,病者均系體質瘦弱,营養不良之幼雛,強壯者則少病;發病症狀均相一致,於飼餵时或放浴後外觀看來很健壯,突然死去,死時多微縮其膊,四肢強伸,呈痙彎症狀,常常從肛門排出多量血便或脓便,有惡臭;從八月五號開始發生,每天平均死掉25隻,一般死者日令均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7日,承德市離宮公園動物園有母鹿一頭發病,曾延请我校獸醫院獸醫前往診治,但因病程急促,未及治疗生效,即於7月8日死亡。死後經我校病理解剖室和細菌室檢查,確定為巴氏桿菌病。鑑於本病在国內獸醫界尚未見有報告,特簡要彙報如下,以供同行參考。症狀 病鹿年二歲,一月前產一小鹿,產后一切無異狀。於7月7日下午,發現動物不食,離羣独立,弓背垂頭,步行蹣跚,並有惡寒戰慄現象。第二天上午十一時,我校獸醫往診時,所見症狀略同。經檢查體溫為40.5℃。同時見該鹿呼吸急促,口吐泡沫,當即皮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近幾年來,我國各地發生了一種以咳嗽喘氣為主要特徵的猪病,很多地區都叫這種病為猪喘氣病。這病引起經濟的損失很大,若干地區曾分别進行了初步調查試驗研究工作。中國農業科學院鑒於本病的嚴重性,於1957年6月在杭州召開了猪喘氣病座談會。會議根据12個單位的書面資料和代表的發言,從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程經過、病理解  相似文献   

9.
荷蘭母牛一头,年5岁,过去患結核病,於1953年冬曾用雷米丰治疗,初起时略见体重增加泌乳增多,以后中止治疗。本年11月中旬突然發現呼吸系症狀已入垂死狀态,未作治疗即行屠杀,於第二日始作屍体剖检,結果:左右兩肺和附近淋巴腺均有多处結核,且已全部鈣化,兩肺均有各期小叶性肺炎。胸膜壁上有多处鈣化結节,並有發炎現象,肝組織內結节很多,大都已鈣化,只一二个干酪样病灶。兩腎均有一二处  相似文献   

10.
仔猪白痢病     
一前言关於仔猪白痢病,過去一般重视不够,近年以来,由於養猪業迅速發展,而飼養管理技術的研究,趕不上形勢的要求,仔猪白痢病,更形嚴重。據55年湖南四個國營農牧場材料統計,共生產仔猪1,980頭,由此病死亡者達707頭,死亡率為35.7%,56年據湘潭專署不完全統計,如長沙、醴陵等八個縣的材料,仔猪發生白痢病的,達39,407頭,而遭此病死亡的,為24,257頭,  相似文献   

11.
桑薊馬是一種不常見的桑樹害蟲,亦不曾聞說有為害成災的,但是本場(地方國營嘉興市蠶種場)從五○年開始絡續發生,每年七月底開始繁殖為害,逐年增加,尤其是五三年秋期高溫乾燥,被害桑葉,葉柄與主脈發紅,葉面失去光澤,而成為乾枯土灰色的營養價值極為低劣的飼料。這是因為葉汁養分全被吸食,組織破壞,又因天氣久旱不雨,更促成了程度的嚴重性,大大的影响了秋蠶飼育的安全。至五四年我場採取了提早秋蠶飼育,於七月二十六浸酸,雖先於桑薊馬採用桑葉而未有咸災,然而早秋氣溫過高,又桑葉不够成熟,對蠶作極為不利,又造成失敗。桑葉是養好蠶製良種的物質基礎。慘痛的兩期教  相似文献   

12.
生理生化研究所的小動物飼養房經常養有近百隻家免供應各研究組應用。飼養的兔子或由外地購入,或自行繁殖;自行繁殖者多為幼兔,或屬特別研究所需要的兔子。自1956年11月以來,腹瀉頗見頻繁,且以急性者為多,伴有死亡,尤以幼兔死亡率為高。腹瀉的發生與季節、年齡和性別無關。初步診斷為胃腸炎。探討此次致病的原因,主要在於兔舍地面過冷使腹部受寒所引起。我所兔舍分為地面及兔台二層,是用水磨石子建築,冬天不宜保溫(飼養家兔的溫度應保持在60°F以上)。雖然  相似文献   

13.
猪霍亂桿菌係屬於沙氏桿菌屬,在1885年由Salinow及Smith發見,當時以為是猪霍亂的病原體,所以命名為猪霍亂桿菌,後來(1904)證明滤過性病毒以後這種桿菌發生猪霍亂的說法已被否定,不過這種細菌名字未加更改,因此很容易使人將「猪霍亂」和「猪霍亂桿菌」聯系起來以致發生一種錯覺,(有人仍認為猪霍亂過程中,桿菌與病毒混合感染,因而發生腸的真症和壞死)。  相似文献   

14.
(一)一般情况我院畜牧生產隊養鸡場現有种鸡三百餘隻,其中包括來航、蘆花、洛島紅、澳洲黑、九斤黄、壽光等六個品种。解放前,由於我們對養鸡場工作重視不够,管理不週,每年孵出的小鸡,雖然經常給予过锰酸鉀溶液,但仍常有白痢病發生,死於此病的,不計其數。自從1950年到現在為止,由於們我改善了飼養管理,特别是採用了餵飼酸乳的预防方法,每年孵出的雛鸡,  相似文献   

15.
文摘     
作者記載了夏威夷羣島19例人體感染肝片形吸蟲及大片形吸蟲,記述了每個病人的詳細病歷及症狀、並詳細敘述了這二種吸蟲的生活史,且已查明此二種吸蟲有在該島家畜體內寄生之報告。其中僅一例經鑑定為肝片形吸蟲,因此作者認為肝片形吸蟲係最近被引入該島。作者研究及檢查了人類病例之後,作出結論認為所有人体感染都是大片形吸蟲。作者進一步指出大片形吸蟲在夏威夷羣島人體感染之病例比任何地方為多,其他地區只發現過三例報告。作者繼續討論了夏威夷的家畜對此屬吸蟲的感染情况,野豬與家畜同樣易受感染,並能污染有水芹生長的水源,使椎實螺受感染,人類的感染可能因為食用受污染的水芹,動物的感染是由於吃了浮在水面的囊蚴。  相似文献   

16.
猪飽潲(食)瘟是我省歷史性未解决的病。本病特徵,為猪吃飽潲後,在極短期間內,嘴唇突然變為烏黑色、流涎、嘔吐、呼吸迫促,呈過敏性休克急速死亡現象,故農民稱為“猪飽潲瘟”。本病在我省部分地區發生頗為嚴重。1951年長沙市郊區羣眾反映,猪在飽食後發病迅速倒地死亡,但當時未引起注意。同年4月市內三湘米廠,養猪120餘頭,體重每頭70—80斤,飼料為白菜,碎米、細糠等,猪的營養極為佳良,事先無任何病徵,於下午6時喂潲後30分鐘  相似文献   

17.
牛甘藷黑斑病中毒,俗稱牛喘病,已初步確定發生於河南。據報告廣西、湖南、廣東、福建、北京及蘇北亦有類似的病發生。歷史河南省於1951年發现一種牛的新病,農民稱為牛喘病,當時係零星發現,作為一般偶發普通病,未被注意。1952年冬初(十一月間),寒流過後。計有鄭州專區的通許、杞縣、尉氏、開封;商邱專區的太康、鹿邑、永城、穀熟、夏邑;許昌專區的許昌、禹縣、西華、扶溝、商水;三專區十四縣四十二個區相繼發生,截至1953年四月,據不完全統計共死牛7682頭。1953年十一月中旬又發生此病,除上述十四個縣中的商水、永城、禹縣、許昌外,全部發生此病。截至1954年一月廿二日止,計新增的發病  相似文献   

18.
顆粒性陰道炎是一種比較頑强的慢性傳染病,陰道粘膜有小米粒大的結節,患部潮紅腫脹,嚴重者則產生濃性渗出物由陰道排出,將濃液抹片鏡儉,僅在個別牛隻中發現雙鏈球菌,同時進行滴蟲檢查與蒲氏桿菌培養檢查,均為陰性。該病多侵害犢牛,可能由於犢牛陰道粘膜比較柔嫩所致,現將該病之治療方法与意見提出如下,以供大家商討。一、治療方法 (1)蒜頭末填塞法: 製法:將除皮蒜頭洗淨後,放入清潔乳鉢中研成末狀或搗成爛泥狀,用天平秤15——30公分,以消毒紗布包紮成塞子。操作方法:填塞前,將陰门外以3%來蘇兒  相似文献   

19.
本年4月,上海公私合營第六牧場送驗耳號W2378奶牛所流產的胎犢胃液,據檢驗申請書上所填的請驗原因為“懷胎5月,胎犢身長35厘米,內臟無異狀”;要求檢驗項目為“布氏流產桿菌”。因此,本檢驗係按布氏流產桿菌常規進行檢驗,結果檢出胎兒弧菌(Vibrio Fetus)實屬意外。 檢驗經過: 培養:以滅菌毛細吸管吸取流產小胎牛之胃液少許,滴1—2滴於鮮血瓊脂作一般劃線培養,在37℃的10%CO_2環境中經72小時培養,於原始接種處見到有如針尖樣的小菌落,菌落光滑隆起,邊緣整齊,色澤表現不明顯,但生長貧瘠。此後曾用同樣的方法作再分離培養三次,生長情况一次較一次貧瘠,在第三次再培養則未見生長。將原始鮮血  相似文献   

20.
緒言最近在日本發生了像猪瘟那樣的原因不明的疾病,有人報告認為是由HVJ(Hemagglutinating Virus Japan)所引起的猪的傳染性疾病。 關於日本血凝病毒的各種性狀及其分類學的地位問題,諸研究者雖已取得了一致的見解,但對其病原意義,發病要因,以及和病变的關係等尚有不明確處。茲將目前所研究過的情况,以個人的見解,敍述一、二,以供參考。 發生和經過 1953年以來,家畜衛生試驗場對由外送來,作為原因不明的猪瘟樣疾病的可檢材料進行了病毒的分離,並實施了病變檢索,結果見表1,不過目前的日本對本病的發生,尚未有明確的把握。自1954年11月起,至翌年2月止,主要將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