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期保存的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为外植体,对杂交鹅掌楸进行了遗传转化的研究.对于影响转化效果的众多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对杂交鹅掌楸转化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预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最佳条件时浓度100 mg/L,预培养4 d.而在共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和延长共培养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杂交鹅掌楸的遗传转化效率.同时,在侵染时,不同菌液浓度和不同侵染时间对转化结果的影响也无显著的差异.通过PCR检测经过筛选培养获得的阳性植株,初步验证了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杂交鹅掌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恒丰优387系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贵州秋实种业有限公司和海南南繁种子基地有限公司以优质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87组配育成的高产高抗稻瘟病早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1]。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4号)。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80005号)。品种权号:CNA20140898.5。  相似文献   

3.
以高产抗病优势为目标,从四川、湖南等省引进杂交水稻组合共17个,其中,三系组合10个,两系组合7个。以老组合汕优63为对照,经过栽培试验示范和品质鉴评,初步筛选出K优5号、汕优047、特优63、丝苗优63、培矮64s/特青等单产量在9t/hm2以上,对主要病害穗瘟抗性和品质均表现优于汕优63的5个组合供扩大示范或推广。并通过这一实践观察了培矮64s/特青等两系杂稻组合在本地自然环境及栽培条件下的特性表现和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抗病杂交中稻"清江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武陵山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处,境内山峦起伏,海拔起伏较大,长期低温、阴雨、高湿、寡照,是全国稻瘟病重发区.常年稻瘟病发病面积在三分之一以上,一般用药3~4次,有时用上10余次尚不能保收.选育、鉴定和推广抗病、丰产、优质杂交稻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水稻稳产、丰产的重要举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从2001年正式启动国家武陵山区水稻区试.  相似文献   

5.
汕优 608是黔东南州农科所育成的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耐寒性强,抗病性突出,尤其适合稻瘟病地区种植, 生产面积在南方稻区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6.
Ⅱ优 084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Ⅱ- 32A与镇恢 084配置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2001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02年参加国家级大区生产试验, 2003年报请国家审定.该组合经多年鉴定和试种,表现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已被江苏省农林厅列为"十五"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抗病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汕优22汕优22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彭兴富副研究员以珍汕97A与自选新恢复系CDR22组配而成,1993年4月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代号汕A/CDR22)。该品种全生育期150.7天,比汕优63迟熟1.4天。诛高...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6,(8):15-15
红良优166是安徽省合肥峰海水稻研究所,用带白化标记的不育系庐州86A,与自育优良恢复系恢13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应性广,制种纯度高,2005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小麦定位选种是一种科学的选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穗部不同粒位遗传势的差异,利用最强遗传势粒位上的种子来提高产量。不加选择地将强弱遗传势粒位上的种子混合播种,是造成小麦优良品种发生退化减产的重要原因。小麦品种内籽粒间的差异,是由着生于穗部不同粒位上的籽粒具有不同遗传势所引起的,强遗传势粒位的种子粒重高,弱遗传势粒位的种子粒重低。不同粒位籽粒所具有的这种遗传势的差异,能够通过期望性状——产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强遗传势粒位的大粒种子后代产量高,弱遗传势粒位的小粒种子后代产量低。因此,根据籽粒所在粒位进行选种,对提高品种的利用价值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未见到,根据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整理出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永军  谢崇华 《种子》2007,26(12):109-110
C优527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自育不育系C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在生产上表现出丰产、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好等特点,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红麻抗病高产杂优组合H00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杂交红麻的纤维产量优势效应和优势性状表现的特点两方面对选育的抗病、高产杂优组合 H005(722×青皮3号)进行了论述。大量试验证明:红麻杂种优势是显著的,植株营养体的优势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单株纤维重和单位面积有效株数的优势最显著。在组成单株纤维重的诸因素中,按优势指数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茎粗、株高、出麻率  相似文献   

12.
棉花株冠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棉花盛铃期的株冠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光合特性分析,用放射性同位素整株标记法研究了棉花株冠不同层次光合器官的相对光合强度,~(14)C—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以及棉花群体的相对呼吸强度;揭示了棉花盛铃期复杂株冠结构与光合特性的联系,为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华油8号×Altex)正反交 F_1、F_2、回交一代以及相应的杂交亲本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研究了芥酸、廿碳烯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以及这几种脂肪酸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中的芥酸、廿碳烯酸和油酸含量都是由胚基因型决定的,这三种脂肪酸含量受到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14.
γ射线辐照优良的杂交组合是提高诱变效率的基础;杂种比品种具有较高的辐射的敏感性;辐照杂种早期世代可以提高诱变效率,辐照杂交当代,使辐射世代与杂交世代同步,有利于各世代的选育,育种效果最好;辐照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稳定进程与杂种杂合程度有关。研究表明,辐射与杂交结合是提高辐射育种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秈粳稻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研究了秈粳杂种的生育特性及结实性等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认为以出穗期为主要指标进行选择,结合其他性状的变异动态,逐步确立优良系统,有助于提高选择的效率,和建立较为合理的杂交育种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麦对条锈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作民 《作物学报》1981,7(2):81-90
在抗锈育种过程中观察分析了不同材料对条锈病抗性的遗传行为,也为此单独设计了一些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抗锈材料对条锈病抗性的遗传行为有显性、隐性、简单、复杂之别。所谓抗锈性遗传传递能力的“强”、“弱”是抗锈性的显、隐性遗传和抗锈基因数目多少的共同结果。(2)供试材料大多呈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呈完全显、隐  相似文献   

17.
作者根据组织、器官分化特点及便于实际应用,将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种子胚的发育分为八期。研究表明,胚芽复叶数与子叶节复叶数的分化有 n-3的关系,与种子其他器官的分化亦有一定相关性,故从胚芽分化顺序可知其他器官的分化情况。作者还观察了胚乳、果皮和种皮的发育特点。胚器官分化完毕,胚芽具有6片真叶。当胚芽分化出4片真  相似文献   

18.
玉米对大斑病单基因抗性与多基因抗性互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生 《作物学报》1984,10(3):155-162
本文以不同多基因抗性背景的 Ht 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双因子互作试验设计,从病斑数,病斑大小和单位面积产孢量的角度,研究了单基因抗性与多基因抗性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上述三个方面,两种抗性的互作效应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病斑数方面,Ht 基因表现了增加病斑数的效应,但在高抗的多基因背景中这种效应并不明显。就病斑大小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冬小麦高产育种中产量因子设计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丕珩 《作物学报》1983,9(3):189-194
本文自1978~1981年阐述了71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证明小麦高产育种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注重提高穗重。要提高穗重,应在以增加粒数为主的前提下,粒数和粒重并重,不宜过分强调大粒。要使粒数多,应注重多花多实性的选择。黄淮平原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要选育亩产1200斤以上的品种,每亩穗数以43.2±5.9~48.8±6.1万,穗重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红麻南种北植后,就地不能留种的技术问题,以植物光周期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光周期诱导对红麻生长发育及构成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指出,晚熟红麻品种青皮三号的临界光期为12~13小时,在北方短光照条件下,生育期比两广地区缩短一半左右(112~115天),其花芽诱导的最低暗期天数:子叶阶段处理15天,4~8片真叶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