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金江镇打芝坝村仿野生黑木耳栽培技术极其原始,管理粗放,产量极低,但该种木耳口感细腻,品质极佳,价格高昂。为了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研究组对该木耳进行了菌种分离(菌株YUCM510200)、鉴定,以及菌株的耐高温和栽培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木耳耐高温,出耳速度快,耳基致密,耳片为薄片型,菊花状,孕面呈灰黑色,背面有毛。产品外观、口味和仿野生栽培的木耳基本相同,只是在泡发时的香气较弱;生物学效率为每公斤干料产鲜木耳1300 g,以干品计为100 g。该品种由于耐高温能力强,在热带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木耳的菌糠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成分,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另外,木耳菌糠中还含有氮、磷、钾等能用于施肥的元素。所以木耳菌糠具有非常重要的再利用价值。菌糠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而木耳在其生产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产生大量的菌糠,这些菌糠需要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不然会对木耳菌的生产与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木耳菌的菌糠数量过多的话,很容易导致环境受到污染,甚至于导致大批量的病虫害蔓延,从而对木耳菌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木耳菌菌糠在改良园林绿化用土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种目前我国首创的、能提高木耳产量的新激素——木耳生长素,最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正式通过鉴定。术耳生长素是广西博白县亚山溶化厂经过六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后于去年研制成功的。该产品由木耳生长调节剂、多种微量无素和氮、磷、钾等配制而成,无毒、无臭、无残留,适用于黑白木耳的喷洒。据专家的测定及在全国15个省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表明,将木耳生长素喷施于木耳,具有促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小陇山林区及周边地区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药用、食用等价值,并简要地介绍木耳栽植与其产业化发展、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集毛木耳、细木耳优良特性于一体的木耳新种——大光木耳(学名网脉木耳)首次在内陆湖南发现并驯育成功。现已经过湖南师大生物系彭寅斌教授、中国食用菌协会顾问杨曙湘教授的鉴定。大光木耳属热带木耳,喜高温高湿,子实体在15—39℃可正常出耳,抗杂抗逆性强,生理结构与黑木耳相类似——没有髓层,柔毛稀而短小,蛋白质成份与黑木耳相同,而含糖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黑木耳、毛木耳。栽培对比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表明:产量高于紫木耳,显著地高于毛木耳和  相似文献   

6.
木耳是木腐真菌。只有了解了木耳的生理特性,采用适当栽培措施,满足它的生长发育需要,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遗传潜力,获得高产。因此,研究木耳的营养生理,不仅具有生物学上的理论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指导生产实践。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指导比以往大大增加。在国外,主要有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等,我国台湾省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也较快。为了交流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现就影响木耳生育的营养物质和环境因子介绍如下: 一、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
木耳采用悬挂式栽培,其温度、湿度等条件难以满足,造成耳片不能完全展开,产品质量较低。为了提高木耳的质量,我们于1991年底利用阴畦法栽培,给木耳创造一个较适宜的环境,使得耳片可以完全展开,提高木耳的商品价值,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科学院于1992年3月12日在保定市组织省内外蕈菌专家对该院微生物研究所诱变选育的黑木耳白色变型种(Auricularria auricula Var.nivalis)进行了鉴定,其子实体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柔毛、孢子等与已报导的白色木耳有区别,因子实体颜色白、命名为雪白木耳。雪白木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葡萄汁的糖酸组成特征及品种和采收成熟度的影响,探索其在葡萄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7个品种共51个葡萄汁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索其在葡萄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结果】葡萄汁中可溶性糖主要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二者之和占总糖含量的97.88%~99.86%,而且二者的比值在0.81~1.05。有机酸主要是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分别占总酸含量的57.95%~92.37%、5.26%~36.11%和2.08%~6.67%。不同品种葡萄汁中各种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其基本组成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通过分析葡萄原汁及其掺假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线性辨别分析,可以实现对葡萄汁与掺加梨汁、苹果汁、杏汁和桃汁等掺假样品的区分。【结论】葡萄汁糖酸组成可用于掺假鉴定和质量控制,综合应用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成的鉴别效果优于单一利用可溶性糖或有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黄背木耳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试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小鼠碳粒廓清试验等方法,测定黄背木耳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背木耳能显著有效的增强正常Balb/c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免疫、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NK细胞活性。黄背木耳能够从细胞免疫功能方面达到增强正常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四川宣汉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以组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黑木耳916-3为对照,通过生长特性、农艺性状、18S rDNA与ITS分类学鉴定、营养成分分析等,选出野生木耳(达耳1号)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营养品质较高,其口感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鉴定达耳1号为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腔电泳方法,对木耳属8个不同菌株EST同工酶进行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8个木耳品种间EST酶谱谱带及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基本酶带有三条,从联合系数S可知AuP_4与AuP_2、Au003亲缘关系最近,系它们的杂交新品种,AuP_4与AuP_2、Au793、Au9无亲缘关系,与它们同属不同种。  相似文献   

13.
"木耳蘑"是一种比较好吃的野生子囊菌,在新疆南部和山西北部颇为著名,味道鲜美,质地细腻,在可食的子囊菌中属上乘之品,但因其学名比较混乱,给同类研究带来诸多不便。采用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证明"木耳蘑"的学名是棱柄马鞍菌(Helvella lacunosa)。  相似文献   

14.
黄背木耳、金针茹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多种医药价值,但具有不同的耐热、耐寒特性的食用菌。黄背木耳是黑木耳的一种,又称血木耳、毛木耳,适于夏季栽培。我国人民认识利用可上溯二千年以前,《齐民夏术》《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黄背木耳与黑木耳一样,是素中之荤,是各种荤素莱肴的理想配料,食法咸甜均可,它的脆骨质的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不同处理的对比试验,获得了明确结果。一、木耳代用料栽培方式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菌种:黑6(Auricularia auricula),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我所菌种号 A2。  相似文献   

16.
围绕福建木耳历史文化渊源,经文献搜集分析,发现福建木耳始载南宋《仙溪志》,仙游是目前可知最早的木耳之乡,仙游九座山是福建最早的木耳胜地。世界大航海时代,张燮将木耳食用方法载入方志,影响深远。福建木耳另有木耳菇别名以及三种不同来源。针对福建木耳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可重构历史文化符号,结合与之相关的农副产品,融入主题,提出福建木耳文旅产业发展之路的构想。在填补福建木耳历史文化研究相关空白的同时,为新时期木耳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玉木耳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夏季,三明真菌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仙游县九里湖地区采集到一个野生木耳菌株,经鉴定为木耳属(Auricularia)琥珀褐木耳(Auuicularia fuscosuccinea)。笔者对该菌株进行驯化栽培。在驯化过程中获得一个该菌株的纯白色变异株。经多年栽培,证实该白色变异株的白色性状能稳定遗传,依据其颜色特征命名为玉木耳。  相似文献   

18.
天然黑木耳与栽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黑木耳与栽培黑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对两者的粗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天然木耳的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高于栽培木耳;而粗灰分、粗纤维低于栽培木耳。天然木耳多糖略高于栽培木耳;栽培木耳的钠、铁含量远高于天然木耳。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和华北地区,木耳代用料栽培何时接种产量最高?目前尚无公开报道。笔者认为,明确栽培季节对木耳代用料栽培污染和鲜耳产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阐明这个问题将有利于不失时机地安排适宜的接种期和出耳期,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木耳子实体的产量。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 (二)接种期处理:为造成栽培季节的不同,接种期分前后五个处理,即1988年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在这五个月份内,各接种一批木耳栽培袋。  相似文献   

20.
张富平  王敏强 《蔬菜》2001,(3):17-18
当前,随着木耳市场的不断开拓,尤其是优质木耳的出口,木耳的栽培量逐渐扩大。相继出现了“木耳村”(如西华县田口乡大滩村)、“木耳县”(如河南省的卢氏县)等现象。木耳的大规模生产,随之产生了大量废料,废料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掌握了一套木耳废料的再利用技术。现将木耳废料的再利用方法之一──木耳废料栽培平菇的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不吃料或菌丝较稀疏 不吃料或菌丝较稀疏是木耳废料栽培平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料未处理或处理不得当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