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育种在小麦持续稳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述了陕西小麦生产的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陕西省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麦套夏棉生产技术秦新敏河北省棉花办公室石家在050011棉花、小麦是河北省两大优势作物。目前,全省常年推广面积17万公顷以上,效益十分显著。1选用配套品种小麦选用适合晚播,并具有抗病、抗倒、抗寒、早熟、高产的冀麦26、冀麦20、5144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重视花生生产 确保我国油脂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油籽库存和中国油料总产的增幅均呈下降趋势.花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国内油料油脂供需缺口的拉大都给花生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山东是我国花生重点产区和产业大省,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国的20%左右,总产占全国的比例稳定在25%~27%,单产水平平均高于全国32%左右,山东为全国油料作物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山东花生生产面临着先进适用花生科技成果推广慢、花生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滞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以及种植面积和总产出现逐步下降的问题.重视和加强花生生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要加大科技投入、发挥花生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适度增加小麦花生两熟制面积、尽快启动花生等油料作物生产补贴和良种补贴等.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小麦生产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结合产业化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国情,对入世后国内小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①必须继续重视小麦生产;②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实施集约化统一耕作管理是提高投入回报率的有效途径;③实行政、技、企、农联合运作的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④依据目前小麦生产、收购和加工产品中存在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优化小麦收购、检验和加工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麦生产的途径 (1)抓住重点,指导全面。我省小麦主要集中于两大片。一是湘北澧水流域以常德地区北部、湘西自治州东北部为中心的一大片;另一片位于湘中。两片小麦总面积在250万亩以上,占全省总面积的70%。很明显,抓好了这两大片,对全省小麦生产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扩大棉麦两熟制。棉地种麦,土壤较肥,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6.
我省大麦生产现状与饲料加工,啤酒工业的飞速发展差距甚大,恢复发展大麦已迫在眉睫。全省饲料缺口20亿kg,饲料大麦缺口5亿kg,啤酒大麦缺口1亿kg,九五期间全省大麦种植面积逐步达到40万hm2以上,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麦迟播早熟、高产、投入少,营养价值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建立优质专用大麦基地,使大麦生产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增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聊城市地处鲁西地区属黄河冲击平原,小麦生育期在240d左右,光温适宜,土层深厚,适宜小麦生长,常年种植小麦38万hm2,占全省播种面积的10%,667m2产430kg,较全省平均单产高5个百分点,总产占全省产量的11%,是粮食生产大市。  相似文献   

8.
“七、五”期间,大、小麦生产和科研的回顾。 (一)、生产方面我省“六、五”期间,由于生产体制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种麦经济效益较低等原因,曾出现大、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下降。据统计,1986年全省春收大、小麦面积下降到160.1万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比建国初期还少20万亩;大、小麦总产量只1.929亿公斤,比1978年春收大、小麦总产2.925亿公斤,减少近1亿公斤。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建国以来大小麦生产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单产不断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提高更快,2003年春收大、小麦单产分别为2595kg和3150kg。认为我省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种麦的历史和经验,科研优势,以大小麦为原料的工业迅速发展等均有利于发展大小麦生产。提出我省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专用化方向发展。还从提高认识、科技创新、专用麦生产基地、栽培技术、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探讨了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 前 言晋南是山西省粮棉主要生产基地 ,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小麦、棉花为主要种植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粮价偏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棉花的种植面积在逐年下降 ,而一些高产高效作物的面积在不断扩大。近年来 ,由于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质小麦生产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小麦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的小麦生产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且局部地区丰年有余,出现库存积压,但中国小麦生产的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用小麦品种和优质专用商品小麦缺乏,粮食贮运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小麦生产在稳定总产的前提下,应以品种结构调整、优质生产区划、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及推广、优质生产基地建设、优质小麦分收分贮、品质快速检测、优质优价和专用品种的食品加工技术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近20年来山西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情况,以1997-2018年山西省审定的175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近20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株高呈下降趋势,但中部冬麦区水地审定品种株高过高,有倒伏风险;产量三因素中,穗粒数稳步提升,南部中熟冬麦区品种的穗粒数均高于中部晚熟冬麦区品种,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但“十三五”时期审定的旱地品种千粒重下降明显,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山西省近年来审定品种品质性状没有显著变化,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没有显著提高。山西省今后一段时间的育种目标仍然是品质与产量的协同提高,水地品种应在保证穗数和粒重的基础上加强穗粒数的选择,旱地品种应注重穗粒数和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晋豆3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豆37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晋豆11为母本,埂84为父本杂交育成,2005年-2007年参加省晚熟组大豆区试,2007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表现很好。2008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晋豆37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mosaic virus,CWMV)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相关技术参考,于2008-2010年采用普查结合ELISA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这两种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YMV重病区呈现向西、向北扩展的新趋势,发现山东泰安、河南商丘、湖北丹江口、襄樊、随州等新病区,四川省仅在内江发生。江苏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区正在扩大,浙江病区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由西亚引入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产物。研究认为,大约38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小麦被引入河西走廊地区,作为春麦种植,逐步引种到祁连山以南地区,到达海东和洮河流域,之后进入关中平原;然后,进化为冬小麦,以适应当地的种植制度。西汉时期,由于朝廷的重视和推广,小麦开始在黄河及淮河流域种植。由于小麦可秋播夏熟,产量稳定,具有救荒救灾的作用,使小麦在中国的种植区域持续扩大。近百年来由于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小麦产量已达到每公顷10 500 kg以上。小麦在中国的传播和进化,对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以及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用B3表示)三种播种模式,比较分析了播种模式间小麦的生育进程、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B2处理的冬小麦较B1处理晚熟约7 d,生育期缩短162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7.6个百分点、17.1%、11.5%、9.6%、3.7%和15.9%,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7%,平均经济系数和产量与B1处理无显著差异;B2处理的春小麦较B3处理早熟7 d,生育期延长约4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和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8.1个百分点、7.6%、5.2%和12.3%,总...  相似文献   

17.
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饥饿",即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症,已成为困扰我国居民的首要营养不良问题.选育高铁、锌含量、强植酸酶活性或低植酸含量的"微量营养强化型"小麦品种对于改善我国西部居民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包括铁锌营养品质的相关化学组分(铁、锌、植酸和植酸酶)及改善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的遗传途径等两方面,并指出了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豫北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给小麦收贮和加工企业提供区域小麦籽粒质量信息,筛选可用于优质小麦生态区域划分的参考性状,以2008-2012年豫北地区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9个县(区)27个乡镇定点采集的405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采用GS+9.0软件分析小麦籽粒质量性状半方差函数,以ArcGis9.3软件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研究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豫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较低。小麦千粒重、容重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增趋势。小麦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表现为强或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容重和面粉湿面筋含量空间相关性年际间变化较大。由以上分析可知,豫北地区具有生产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新乡市的小麦籽粒质量优于鹤壁市和安阳市。面团稳定时间、千粒重和沉淀值可以作为优质强筋小麦生态区划的重要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大麦种植历史悠久,本文针对1988-2010年安徽省大麦生产状况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麦种植面积最大值在1988年达到156 666.67 hm2,22年间累计减至现今50 000 hm2左右;单产最高为302.84 kg/667 m2,最低为87.81 kg/667 m2;品种分布上,淮河以北、沿淮及江淮之间为安徽大麦的主产区;大麦生产演变与主粮作物冲击、种植结构调整、种性退化、农民种植积极性密切相关。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阐述了大麦栽培技术,指出当前安徽省大麦生产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播期与密度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黑龙江省生态气候条件下春小麦品种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选用黑龙江省优质春小麦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5个播期(4月10日、4月17日、4月24日、5月1日、5月8日)和3个密度(龙麦26为每公顷500万、600万、700万,克旱16为每公顷700万、800万、900万)播种,收获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基本都以5月8日播种的品质较好,籽粒蛋白质和面粉面筋含量都极显著高于早播,面团流变学参数也都显著优于早播,而晚播对容重的影响不利;密度对两个不同小麦品种的各个品质性状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各品质分析结果,适当晚播有利于改善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