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维  张启辉  鲁姗姗 《绿色科技》2012,(11):178-180
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指出了对测定土壤中砷前处理研究要找到合适的前处理方法,使得前处理方法和土壤标准样品值要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农用地土壤中有效态元素砷的测定方法。运用DPTA-CaCl2-TEA浸提液进行浸提,通过振荡和离心前处理,调节仪器参数,运用原子荧光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曲线相关系数在0.9999以上,当土壤取样量为10 g,浸提液体积为20.0 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2(10~(-6)),测定下限为0.008(10~(-6))。准确度在88.3%~95.0%,重复性在-2.6%~9.7%。可见原子荧光法测定农用地土壤中有效态砷元素,浸提更充分、干扰少、效率高、准确度优越,仪器价格低廉,可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机构。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土壤中汞、砷的环境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系统地总结了土壤中重金属汞、砷的环境效应,整理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汞和砷主要的来源,并分析了影响土壤中汞、砷浓度及形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中的重金属汞、砷会通过迁移转化在生物体内富集,一方面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新陈代谢和群落结构,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工农业活动、交通、燃煤和生活垃圾排放等人为活动是土壤中汞、砷的主要污染来源。土壤中汞、砷形态和迁移转化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粘粒等及生物作用的显著影响。其环境效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来源广泛、影响因素多,仍需要持续重点地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东南部土壤中的砷含量很高,不仅威胁人的健康,而且对土壤也有破坏作用。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在孟加拉是个快速生长的树种,也是含砷土壤中的潜力树种。研究评价了含砷试验土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生长的影响。播种前,四种不同浓度的砷(10mg·kg-1、25mg·kg-1、50mg·kg-1和100mg·kg-1)被加入到试验土中。记录生长参数,如,植物的根、苗鲜重、干重、冠幅径、根长和苗高、根瘤菌和孢子菌群落。菌根植株较非菌根植株生长好。与其它含砷量高的土壤中植株的生长情况相比,在含砷量为10-mg·kg-1的土壤中,菌根植株和菌根生长效果最佳,菌根植株生物量最高。随着砷浓度的增加,种苗生长,根瘤菌和孢子菌群落均明显降低p0.05)。与非菌根植株比较,菌根植株高生长增加了40%,生物量增加了2.4倍。研究表明,根瘤菌接种可以减少有害土壤中的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的初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镉砷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镉和砷都是自然界中典型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且分布广泛。农田土壤中存在的镉、砷复合污染使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遭受潜在威胁。镉、砷的危害性主要由其生物有效性体现,而生物有效性与镉、砷在土壤中的积累量和赋存形态息息相关。探讨了农田土壤中镉和砷的来源、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展望了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探究土壤中镉和砷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通过改进砷的提取条件,以尽可能高的提取率来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无机砷形态,同时可以最小化As(Ⅲ)和As(Ⅴ)之间的形态转化。选取磷酸混合盐酸作为提取剂,比较并优化了不同配比、不同的辅助提取手段、不同的预还原剂用量对提取土壤中不同形态砷的效率,并测定了土壤标准物质(GSS-32、GSS-33、GSS-35)和莲花山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各形态的砷含量以供参考。结果表明:使用1.5 mol/L的磷酸混合盐酸(4∶1)对土壤进行98℃水浴提取3次,每次1 h,浸取率最佳,可达91.34%。土壤标准物质和农田土壤中以As(Ⅴ)为主,占95.9%以上。精密度实验表明,相对误差小于3%(n=6,RSD,0.695~2.176%),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87%~100.25%,可作为砷形态分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春娥 《绿色科技》2014,(5):190-192
指出了含砷废水对环境危害极大,砷污染的治理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了近年来各种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分别从物化法、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和人工湿地法4个方面探讨了含砷废水治理方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以期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含砷废水对环境危害极大,砷污染的治理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了近年来各种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分别从物化法、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和人工湿地法4个方面探讨了合砷废水治理方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以期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氢化物一原予荧光光谱法分析表明:特呈岛红树林中白骨壤古树群落和红海揽群落土壤无砷污染,总砷含量及五态砷合计含量均小于10mg/kg,其中以残渣态砷和Fe-结合态砷为主,后者占五种形态砷合计的25.6%-72.2%,土壤Fe-结合态砷〉交挟态砷〉AI-结合态砷〉Ca-结合态砷。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研究发现,目前,大约有400种植物,可以用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马乐娜博士指出,很多地方的土壤受到工业、矿业和农药的污染,含有会致癌的重金属砷。有一种羊齿植物,可以很有效地将土壤中的砷吸走,并将砷贮藏在它的叶和茎内。这样,人们就能非常容易地将含有砷的叶和茎割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土壤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研究,认为该保护区土壤包括3个土纲,5个土类,6个亚类。土类垂直地带性明显,赤红壤:800-1300m;红壤:1300-2200m;黄壤:2100-2400m;黄棕壤:2400-3000m;亚高山草甸土:3000~3429m。除亚高山草甸土外,其余土类土层深厚。保护区土壤质地大多为中壤、重壤土,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表层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十分丰富。淀积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大,红壤、黄壤淀积层养分含量少,但黄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淀积层养分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的土壤剖面调查结合典型线路调查方法,对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土壤调查研 究。结果表明,区域内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水稻土、冲积土和沼泽土。描述各土类的分布、剖面构 型及特征、基本理化性质等。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处于汇水区的云南松或松栎混交林下的红壤以及 坝子区域的潴育性水稻土,大多土层深厚,剖面完整,诊断层较典型,具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系统,土 壤肥力状况良好。提出对现有低质低效林分进行适当改造,关注水稻土的保护与合理使用,进一步 开展沼泽土及底泥的区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毛乌素盐渍化沙地典型的裸沙丘、放牧草地和人工灌木林地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对土壤含水率、全盐量、pH值、有机质、土壤容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样地的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土壤pH值明显低于坡后丘间草地、坡前丘间地、迎风坡坡中、迎风坡坡底、迎风坡坡顶、沙脊线处。植被恢复对降低土壤盐分、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发现人工植被样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工植被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0.60%,而坡前丘间地仅为0.27%。  相似文献   

14.
森林土壤动物是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土壤动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植物的影响以及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展望了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多关注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作用机制、森林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土壤动物种类的研究范围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土壤动物等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永寿试区土壤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试区土壤包括黑垆土,褐土,黄绵土,潮土,红土5个土类,9个土种,各土壤类型性状差异较大,应根据其特性进行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了了解油茶林土壤肥力状况,我们对株洲地区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新造幼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萌芽更新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新造幼林地较萌雅量更新林地土壤高;低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未低改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低改林地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调查、测算、分析,对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沼泽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各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之间除暗棕壤(P=-0.900,0.01〈ɑ〈0.05)外,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不大;处于寒温带的爱辉区和孙吴县与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4个地区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未发现普遍规律;土壤碳储量分布规律为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草甸土〉黑土。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呈先减后增趋势,这主要与森林经营导致的森林面积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比较了不同种类土壤、不同植被和不同土层的土壤抗冲性的大小;根系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来提高土壤的抗蚀性.活细根产生的分泌物和死根分解产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同时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且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根系通过自身及根-土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土壤的抗剪切能力.根系自身可以抵抗一定强度的拉力。大量的细根增加了土壤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乔木根系的主根和侧根在抗剪切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改良土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18年生与8年生柠条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结构性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柠条)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pH和密度;快速显著地增加土体中>5 mm水稳性团聚体和>0.01 mm微团粒的数量,使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得到很大改善,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能促进粘粒形成聚积,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西平县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环境因素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均显著相关,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 Soil_T)、空气温度( Ta)和土壤含水量( Soil_VWC)等,土壤呼吸与空气温度呈指数关系,且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逐渐增加;不同层(5 cm、20 cm、45 cm)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呼吸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且二者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一致;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二者之间相关系数并不高;土壤呼吸Q10(土壤温度每升高10℃时土壤呼吸增加的倍数)值为2.796。由此可见,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