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籽粒灌浆期(GFP)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生理学选择性状,这能够影响谷类作物的籽粒产量,本研究以6个遗传多样性的春小麦群体为试材,评估了GFP的遗传力,确定了长GFP和短GFP的选择效应。在F2代进行选择并在F3代通过田间试验对选择后代进行重复评价,试验于1990年在尼泊尔的Rampur进行,采用正常播种和晚播两种处理,播期对GFP,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百粒重有明显的影响,F2中长,短GFP  相似文献   

2.
灌浆期间营养器官含N水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增施N肥可以提高营养器官含N水平,从而提高籽蛋白质含量。顶部两片叶及相应的鞘、节间和颖壳分解输出的N占籽粒积累N素的91%-94%。它们对籽粒N的贡献依次为倒二节〉旗叶〉倒二叶、倒一节、颖壳〉旗叶鞘〉倒二叶鞘。  相似文献   

3.
灌浆期间营养器官含N水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0.99)。增施N肥可以提高营养器官含N水平,从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顶部两片叶及相应的鞘、节间和颖壳分解输出的N占籽粒积累N素的91%-94%。它们对籽粒N的贡献依次为倒二节>旗叶>倒二叶、倒一节、颖完>旗叶鞘>倒二叶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5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期蛋白质积累动态的研究,证明籽粒灌浆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绝对含量是慢、快、慢的积累动态.灌浆期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存在着差异,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灌浆期蛋白质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5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期蛋白质积累动态的研究,证明籽粒灌浆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绝对含量呈慢、快、慢的积累动态。灌浆期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存在着差异,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02~2003年对河南省不同习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籽粒灌浆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宜播期、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对提高粒重有重要意义;播期对不同习性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但早播时冬性小麦洛旱2号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春性品种豫麦18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因此,在河南生态条件下,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冬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至4中旬。  相似文献   

7.
糯小麦灌浆期籽粒糖类、淀粉及蛋白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糯小麦籽粒中糖类、淀粉和蛋白质在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确灌浆过程中糯小麦籽粒糖类、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糯麦12,糯麦1572两个糯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川育12、川育20、川麦42三个普通小麦品种为对照,研究了灌浆期间糯小麦籽粒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戊聚糖、果聚糖、淀粉、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后17~22 d,糯小麦淀粉的积累速率最高,蛋白质含量也达到最大,戊聚糖的含量是在花后22~27 d时达到峰值,果聚糖含量在花后7~12 d时最高.在灌浆过程中,糯小麦可溶性总糖、蔗糖、果聚糖、淀粉动态变化与普通小麦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蛋白质动态变化上则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成熟籽粒总糖含量高,糯麦12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两个糯小麦品系的戊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川育12和川育20,糯麦1572的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在蛋白质和果聚糖含量上,糯小麦与普通小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可利用糯小麦籽粒各成分灌浆过程中与普通小麦存在差异这一特点,优化栽培措施,达到改善糯小麦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麦济南17籽粒灌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水平 ,近两年对强筋小麦品种济南 17进行了剪叶和剪穗试验 ,其籽粒灌浆过程以L ogistic方程拟合 ,分析各处理籽粒灌浆特征表明 :(1)剪叶和剪穗对灌浆时间影响较小 ,而对灌浆速率影响显著 ;(2 )成熟期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极显著 ,而与灌浆时间相关不显著 ;(3)籽粒灌浆过程的前、中、后三个时期以中期灌浆速率最大 ,对粒重的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大粒小麦的灌浆特性,以豫农9901/周麦16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籽粒大小基本一致而饱满度和粒重具有较大差异的11个半冬性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周麦18为对照,分析了籽粒灌浆特性及阶段性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其增长趋势;粒重较高的品系W02、W03与对照周麦18具有相似的灌浆特性,其他品系的籽粒灌浆特性与对照周麦18有明显差异,表现在前期灌浆速率高于周麦18且增速较快,后期则明显低于周麦18且下降的幅度较大;在三个灌浆阶段参数中,缓增期灌浆速率、渐增期和快增期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周麦18,而缓增期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周麦18.通径分析表明,阶段灌装参数中对粒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快增期持续时间,其次是缓增期持续时间,但是缓增期持续时间对粒重的直接正向效应被其较大的负向间接效应所掩盖;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的间接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解析灌浆期持续干旱对优质强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强筋早熟多抗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从旗叶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过程等方面分析其在灌浆期不同阶段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供应(CK)相比,干旱胁迫下花后10 d后小麦旗叶相对含水量下降,变化不显著,而POD、CAT和SOD活性升高,旗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等显著下降。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旗叶光合能力显著下降,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POD和SOD活性下降速度低于CK。灌浆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植株结实率、籽粒长宽、饱满度、千粒重等,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并减少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及淀粉直支比,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由此可见,灌浆期持续干旱会降低小麦光合能力,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籽粒淀粉合成和积累,影响植株结实、籽粒发育和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讨外源Zn对小麦植株生育后期Zn吸收积累的影响,以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周麦18和矮抗58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网室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的Zn(0、200、400和800mg.kg-1干土,分别以Zn0、Zn2、Zn4、Zn8表示)处理下,小麦灌浆初期及成熟期植株叶片、茎鞘、穗部、籽粒及根等部位的Zn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分析了各部位的Zn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外源Zn处理下,灌浆初期至成熟期,小麦植株各部位Zn含量为4.22~174.98μg.g-1,以叶片Zn含量最高。Zn含量的变异主要是外源Zn所导致,品种及品种×外源Zn的互作对各部位Zn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外源Zn水平的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200mg.kg-1处理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植株Zn积累总量亦随外源Zn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Zn8〉Zn4〉Zn2〉Zn0,周麦18植株Zn积累量高于矮抗58。灌浆初期,植株Zn的主要积累部位是叶片,至成熟期,籽粒和根是Zn的主要积累部位,植株Zn有50%左右分配至籽粒中。在Zn2处理下,籽粒Zn的分配比例最高。土壤中施加适量Zn肥,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Zn的吸收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品种'掖单13'和'丹玉13'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供试玉米的初生根和第1层至第9层次生根中的铁、锰、铜、锌和钠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根系中铁、锰、铜、锌和钠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6469,185,22,14,884mg/kg.玉米初生根中的铁元素与次生根相比其含量较低,锰、铜、锌和钠元素的含量较高,高于各次生根中的含量.玉米同一品种的不同类型根中各元素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相同类型根中的各元素含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特种稻米中微量元素铁、锌、锰含量的配合力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以米粒中微量元素铁、锌、锰含量各具差异的7个特种稻品种配制完全双列杂交,利用Griffing方法1模型I分析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配合力;利用变异系数分析法研究7个亲本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微量元素含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铁、锌、锰3种微量元素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铁含量的SCA方差大于GCA方差,锌、锰含量GCA方差大于SCA方差,说明这3种元素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作用,铁含量以非加性效应为主,锌和锰含量则以加性效应为主。同一亲本3种元素间GCA效应差异较大,同一元素不同亲本间差异亦较大;同一元素不同组合间SCA表现较大变幅,并有GCA效应高的亲本其杂交组合的SCA效应多数表现较高的趋势,但亦有GCA低的亲本间杂交出现SCA高的组合。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7个亲本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表明稻米中铁、锌、锰含量除受遗传控制外,还明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并表现基因型×环境互作。  相似文献   

15.
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生理性状评价小麦抗旱性提供依据,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灌浆期测定了76份小麦材料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Fm、Fv、Fv/Fo、Ft,/F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渗透势(OP)和冠气温差(CTD),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不同生理性状集成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对群体抗旱性(抗旱指数,DRI)和单株抗旱性(pDRI)的贡献,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分别求出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的群体和单株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植)DDRIDS、DpDRIDS、DpDRIWW.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单株DpDRIDS与pDRI显著相关(r=0.371,P<0.005),依DpDIRDS对小麦材料抗旱性的分级结果与群体DRI和单株pDRI的分级结果吻合度均为55.3%;灌溉条件下单株DpDRIWW与DRI和pDRI也显著相关(r分别为0.246和0.303,P<0.05),对材料抗旱性分级的吻合度分别为64.5%和67.1%.因此认为,与群体在雨养条件下DDRIDS和灌溉下DDRIWW相比,DpDRIDS和DpDRIWW更适合于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的抗旱性评价,但只能作为抗旱性评价的参考,不能代替抗旱指数DRI.根据D值与单项指标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理指标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不同,其重要程度在雨养条件下依次为:Fo2>OP>CTD1>Chl1>RWC>CTD2>RWL>Fv1;灌溉条件下为:Chl2>Fo1>CTD1>CTD2>RWL>RWc>Fv2(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右下脚的1和2分别指旗叶和倒二叶;冠气温差的1和2分别指灌浆早期和灌浆中期).因而,有选择地检测这些生理性状有助于提高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积累过程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 3个具有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宁麦 9号 (低蛋白 )、苏麦 6号 (中蛋白 )和重庆面包麦(高蛋白 )籽粒灌浆期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3个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 ,粒重的增加、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2 ) 3个品种在开花后 2 2 d前经历了淀粉含量的快速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期 ;(3)三个品种在整个灌浆至乳熟阶段淀粉持续积累 ,至花后 37d仍有较高的积累速率 ;重庆面包麦乳熟期(开花后 32 d之后 )蛋白质积累较宁麦 9号和苏麦 6号快 ,而宁麦 9号乳熟期蛋白质积累几乎停止  相似文献   

17.
Zn在小麦植株中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Zn在小麦植株中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郑州9023为供试品种,测定了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Zn含量。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分配Zn较多的部位是籽粒、根和茎,叶和叶鞘中Zn含量水平较低,由此可知,Zn是一种可移动的元素,易累积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灌浆期和拔节~抽穗期是植株吸收Zn最快的时期,其中吸收速率最高的为灌浆初期~中期,吸收速率最慢的是越冬~返青期,前者约为后者的136倍。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拔节期追氮对小麦植株地上部Zn吸收积累的影响,于2011-2012年以周麦18和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处理下,小麦植株开花期和成熟期叶片、茎鞘、穗部、籽粒的Zn含量,分析了各部位Zn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周麦18植株地上部Zn含量和积累量高于济麦22;从空间分布来看,植株地上各部位Zn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空间位置下移而降低;随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两个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在开花期呈先升后降趋势,成熟期则规律不明显,说明拔节期追氮能够调控小麦花后地上各部位Zn的积累和转运.小麦籽粒Zn含量与拔节期追氮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函数进行模拟.小麦植株Zn积累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周麦18在N3(底施纯氮120 kg·hm-2,追氮100 kg· hm-2)处理下植株Zn积累量和籽粒Zn含量最高,济麦22在N4(底施纯氮120 kg· hm-2,追氮140 kg·hm-2)处理下植株Zn积累量和籽粒Z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对稻米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用田间试验,在四川省西昌市用两个水稻品种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滇屯502的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都以施用90 kg/hm2 N最高,稻谷产量以施用180 kg/hm2 N最高;而合系39的铁、锌、铜、锰、镁、钙的含量以施用180 kg/hm2 N最高,稻谷产量以施用270 kg/hm2 N最高,说明供试籼型品种滇屯502对氮肥的敏感性较粳型品种合系39强;磷肥明显降低了稻米中铁、铜、锰、钙的含量和产量,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增加稻米中镁的含量和产量;适量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稻米中铁、锌、铜、锰含量和产量,两供试品种铁、锌、铜、锰含量均以90 kg/hm2 K2O时最高,而钾肥明显降低了稻米中镁、钙的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Rice plants would more frequently suffer from high temperature (HT) stress at the grain-filling stage in future. A japonica rice variety Koshihikari and an indica rice variety IR72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dynamic changes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activity, glutamate synthase (GOGAT) activity,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minase (GOT) activity,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minase (GPT) activity in grains and grain nutritional quality at the grain-filling stage. Under HT, the activi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