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育雏前的准备 1.1 育雏季节的选择 季节的变化对于封闭式鸡合影响不大,可实行全年育雏。而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育雏效果很不一样。实践证明,开放式鸡舍以春季育雏最好。春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夏季育雏雏鸡的食欲不佳,阴雨连绵易患球虫病。秋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鸡时体重不足。冬季育雏雏鸡体质不良,育雏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2.
春季是山鸡育雏的黄金季节 ,但由于春季温度低 ,气候多变 ,雏鸡易患病 ,尤其是 3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 ,在饲养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上六点。1 注意保温适宜的温度是山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 ,绒毛稀短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抗寒能力差 ,容易感冒和拉稀 ,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 ,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 ,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维持在 32~ 33℃ ;随着其生长发育 ,温度可逐渐降低 ,通常每周下降 2~3℃ ,到 4周龄后 ,维持 2 3℃左右即可。2 保持干燥雏鸡喜欢干燥 ,怕…  相似文献   

3.
提高鸡的人工育雏率须注意以下方面: 1、育维季节的选择:一般春季育雏最好,因此时气候较干燥,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其次是秋季、冬季,夏季育雏最差。2、育雏方法:人工育雏方法很多,如:煤炉、电热保温伞等,各地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性运用。3、饲养技术:早开食是提高育雏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村专业户规模养鸡快速发展,但由于受设备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做到人工控制养鸡环境条件,因此,合理选择育雏季节很重要。不同季节的育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也不同,相应地对成鸡的生产性能也有影响。从生产性能方面考虑,相比之下以春季育雏效果最好,初夏与秋冬农之,夏季育雏最差。春季育雏为什么最好?首先是外界气温比较适宜,其次是可以利用春季空气不干不湿的条件;进行自然通风,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春季育雏指的是3、4、5月份孵出的雏鸡,到9、10月份便可开产,正是鸡蛋销售的旺季,而且是鸡群产蛋的高峰期,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春季是育雏的理想季节,但是有些养鸡专业户却把育雏时间选在冬季。这是因为冬季育雏蛋鸡,来年春季即可长成青年鸡,夏秋之交即可开始产蛋。但冬季育雏天气寒冷,要比春季育雏困难得多,除了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外,还要保证满足雏鸡对外部条件的要求,要求把好以下五关:一、适宜的温度温度是育雏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更应做好保温工作。雏鸡出壳后绒毛稀少,抗寒能力差。小鸡新陈代谢旺盛,而采食饲料又很少,调温中枢仍不健全,所产生的热量不多,不能维持生理需要。特别是一周前的保温工作更为重要,也是关系到育雏…  相似文献   

6.
养鸡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育雏季节与优良雏鸡的选择当否,直接影响到鸡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一、育雏季节的选择从全年各季节的育雏效果看,以春季为最好。春雏:指3~5月孵出的雏鸡,特别是早春3月出的雏鸡,种用价值和生产力为最高。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7.
农民把春季作为育雏的黄金季节。每年春季大量育雏。由于春季光照好,气温渐高,适宜雏鸡生长发育,育雏成活率高,而且春育雏鸡育成鸡长时间在野外活动,采食大量天然饵料,母鸡能更好地发挥产蛋性能,提高产蛋量;肉鸡出售适合季节,种用和经济效益高。如何提高春育雏成活率?必须抓好十环节。  相似文献   

8.
育雏问答     
问:什么时间育雏最好? 答:目前养蛋用鸡以春季(3~5月)开始育雏为好,最迟不要超过端午节。这个季节气温适中,育雏的温度、湿度比较容易控制,雏鸡生长发育好,成活率高,在中雏阶段正处夏秋季节,室外活动时间长,雏鸡体质强健,当年9~10月份即可开始产蛋。因此,春季育雏其种用价值、生产力和经济收益都较高。夏季育雏成活  相似文献   

9.
(一)育雏季节的选择密闭式鸡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不大,可以全年进行育雏。开放式鸡舍在不同季节育雏的效果差异很大,因此,应选择适合的季节进行育雏,培育种雏也应当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既有利于种雏的生长发育,也可提高育成后的生产性能。开放式鸡舍以春季育雏效果最好。春季育雏时,雏鸡的生长发育迅速,体质健壮,成活率也高,而且秋后即可开产,第1个产蛋周期长,全年产蛋量高。且产蛋高峰正值冬季鲜蛋市场的淡  相似文献   

10.
雏鸡是指鸡从出壳到6周龄,处于保温育雏阶段的幼鸡。雏鸡由于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育不好雏鸡,养鸡业就失败。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初生雏鸡体格弱小,对疾病和动物侵害没有抵抗能力,雏鸡养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成活率的高低,是育成鸡饲养管理中重要的环节。现将育雏中的一些要点介绍如下:1育雏前的准备1.1季节的选择季节气候对密闭式鸡舍的影响不大,但开放式鸡舍育雏最好选择在春季,春季雏鸡生长迅速,体质健壮,成活率高。1.2做好育雏舍、育雏用具的准备与消毒可用1∶800消毒威,5%菌毒灭喷洒、浸泡或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3饲料、垫料、常用药品要及早准备好。1.4室内调控温度设备检查备用。2雏鸡的管理2.1细心管理,认真观察主要观察它的食欲、…  相似文献   

12.
刘青春 《中国家禽》2001,23(10):28-28
1原因分析 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自然温度育雏,有的用纸箱、箩筐等做育雏保温设施,条件好的在育雏舍内用炉火保温或用红外灯保温,很难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常引起室温偏高或偏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外层的雏鸡将头钻入雏鸡堆中,俗称雏鸡“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若温度长期过低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1.2鸡舍卫…  相似文献   

13.
春季是育雏的最佳时机,目前,大多养鸡户都选在春季育雏,但春季育雏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开食时间 开食的早晚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消化和以后的生长发育,雏鸡在出壳后36h才完全具备消化功能,过早、过晚都不利于雏鸡的正常发育,所以雏鸡的开食时间一般应掌握在出壳后36h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和对陵川县养鸡户、养鸡场的调查,认为雏鸡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孵化因素 1.孵化季节不当。一般春季是孵化、育雏的最佳时机(3~5月),此时育雏,雏鸡生长发育好,成活率高。夏季育雏(6~8月),则因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室内温湿度难以控制,使雏鸡发育不均匀,成活率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5.
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即一般蛋种鸡和商品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龄),处于保温养育阶段的幼鸡。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对饲料的敏感性强,胆小,且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否育好雏鸡,直接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创造适宜于雏鸡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措施。为了获得一种保温效果好、造价低的育雏保温设备,我们于1983年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简易的育雏保温伞,先后进行了30多万只蛋用型和肉用型雏鸡的育雏试验,其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雏鸡生长发育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即一般蛋种鸡和商品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龄),处于保温养育阶段的幼鸡。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对饲料的敏感性强,胆小,且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否育好雏鸡,直接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春季是育雏的理想季节,但是有些养鸡专业户却把育雏时间选在冬季.这是因为冬季育雏蛋鸡,来年春季即可长成青年鸡,夏秋之交即可开始产蛋.但冬季育雏天气寒冷,要比春季育雏困难得多,除了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外,还要保证满足雏鸡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把好以下五关:  相似文献   

19.
雏鸡是指苗鸡从出壳到6周龄处于保温养育阶段的鸡。雏鸡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几个关键措施:1消毒要彻底育雏室在进雏前一周用1∶400抗毒威或2%烧碱彻底消毒一次。2运输要及时  相似文献   

20.
养好雏鸡是为培养理想高产健康的种鸡打基础,育雏期是雏鸡的第一生长阶段。雏鸡培养时间的长短与种苗的好坏、季节、生长速度、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健康状况等有关。雏鸡个体小,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饲养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生长发育缓慢或引起更大的损失,因此要有严格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1育雏前的准备1.1制定育雏计划和育雏方式根据具体的育雏条件确定相应的育雏计划(包括育雏时间、季节、品种、数量、批次、鸡苗来源等),以防止盲目生产。种鸡一般在7月份以后育雏,第二年春天正值产蛋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