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苹果是我国水果主要种植品种之一,其栽种面积较大,以富士、国光等品种为主,近年来,各类病害严重威胁着苹果生产安全,应及时引进新型苹果种植品种,提高果树自身抵御能力,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防范病害侵袭。通过分析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意义,简要了解生物防治技术中苹果病害的防治机制与防治措施,详细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苹果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贮藏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收以后的处理措施、贮藏设施设备和管理技术。然而,苹果采收前的诸多因素决定了苹果的生长发育、化学成分和生理性状,而且苹果采收时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贮藏寿命,所以采前因素非常重要。1.影响苹果贮藏效果的内在因素(1)苹果的品种差异通常晚熟品种最耐贮藏,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不耐贮藏。如红富士、国光、秦冠等品种成熟期晚,在常温下能贮藏2个月~3个月,在冷藏条件下贮藏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品种、成熟度的苹果多酚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影响,确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苹果多酚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抑制的检测方法。选取‘富士’、‘国光’2个品种、2个成熟度的苹果多酚提取物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ACE活性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多酚浓度在1~250 μg/mL范围时,未成熟‘富士’、成熟‘富士’、未成熟‘国光’、成熟‘国光’的苹果多酚对ACE活性的抑制逐渐增强,其中未成熟‘富士’多酚提取物的半抑制率浓度IC50值最低,成熟‘国光’的IC50值最高,分别为16.9、80.8 μg/mL。由以上结果得出,未成熟‘富士’的苹果多酚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以作为天然优良的ACE活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苹果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目前,全国苹果浓缩汁年产量约48万吨,出口41.7万吨,出口量约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但是,我国苹果浓缩汁生产由于没有专用的高酸浓缩汁加工品种,采用红富士、国光等生食品种及其等外果生产的浓缩果汁酸度低,易褐变,各批次间果汁质量变化大,因而我国出口苹果浓缩汁价格往往不及国外优质苹果浓缩汁价格的一半。可见,培育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苹果浓缩汁专用品种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苹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我省渭北果区发生较重。不同草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以感病品种如祝光、红玉、国光等为主的老果园,新梢发病率可高达30%~80%;而近20年来以新栽的元帅系、富士系、秦冠系列等较抗病品种为主的果园,该病的为害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6.
以国光苹果为原料,以活性干酵母为发酵剂,经过苹果预处理、果汁澄清、过滤、发酵等工序,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质量评价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初始酸度为3.5,酵母添加量0.06%,初始糖度20°Bx,发酵温度17℃。在此条件下,进行3个鲜食型苹果品种间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为最佳酿酒原料。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栽培的23个早、中、晚熟苹果品种制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早熟品种的酸度指标均能满足制汁需要,但是采后酸的分解、硬度下降较快 中熟品种绝大多数总酸指标未能满足制汁要求 晚熟品种的总酸含量因产地不同存在差异,其中丹霞、昊红、国光均是制汁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8.
抗寒优质大苹果新品种——宁丰由沈阳农大园艺系与内蒙古宁城县巴林果树试验场共同育成的苹果新品种宁丰于1992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1993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宁丰综合了母本东光和父本富士的双亲优良特性。树体抗寒明显超过国光...  相似文献   

9.
用5个不同剂量的~(60)C_0γ射线辐照国光苹果后,低温(4℃±1℃)贮藏,定期记载各处理和对照组的烂果率.分三个时期测定了8项生化指标,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指标变化的机理及其生理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各辐照组的烂果率比对照都明显降低;从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中看到,国光苹果的最佳辐照剂量为50—70Krad.  相似文献   

10.
良种信息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与内蒙古宁城县巴林果树试验场合作,杂交育成宁酥、宁丰两个苹果新品种。两个新品种的果实品质超过国光,相当于富士,成熟期早于国光20天,在宁城地区9月下旬采收,丰产性相当于国光。  相似文献   

11.
苹果白粉病是危害苹果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通过人工喷雾接种苹果白粉病的方法,研究了10个不同苹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鸡冠’、‘早嘎啦’、‘美国八号’、‘伏花皮’和‘华红’发病轻,属于抗病品种,‘信浓红’、‘富士’、‘秦阳’和‘国光’发病较重,属于感病品种,且幼嫩的叶子较成熟的叶片容易发病。本试验结果为抗白粉病的机制研究、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苹果籽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籽经皮仁分离,醚、醇提取,对其出仁率、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苹果籽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籽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且国光苹果比富士苹果更适合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3.
1.我国苹果梨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苹果、梨加工业起步较晚,滞后于苹果、梨的栽培业发展.由于受经济和技术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这种产业特点决定了我国苹果、梨90%以上是鲜食品种,缺少加工品种,而先进国家加工品种一般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SH系列苹果矮化砧木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系列苹果矮化砧木系国光×河南海囊种间杂交育出的苹果无性系自根砧,对照为M_9,M_7,MM_(106)无性系自根砧和山定子实生砧,嫁接品种为羽红(3号 红星)、金冠、富士等.1987年杂交,1982年秋定植于鉴定圃.经过5年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及园艺学性状观察,以及矿质营养,净光合效率,气孔阻力,蒸腾强度,ABA含量等分析测定,4100个砧木杂交单系中选出SH系列苹果矮化砧木.本文报道的是SH系列中SH_3、SH_4、SH_5、SH_9、SH_(12)、SH_(14)、SH_(15)、SH_(20)、SH_(21)、SH_(29)等10个突出的优系砧木.它们的共同性状表现为早花早果,树体矮化、半矮化,抗逆性强(抗旱、抗倒伏、抗抽条),早期丰产稳产,果实着色浓红艳丽,含可溶性固形物高,风味浓,品质好,果实硬度大耐贮藏,容易繁殖,综合性状超过对照M_9、M_7、M_(106)和山定子的苹果矮化砧木新系列.  相似文献   

15.
重要更正     
《科学种养》2013,(6):64
本刊2012年第七期《"何百万"的致富路》一文,最后一段"截至2011年底,何家的果园面积已扩大到250亩,年产富士苹果20万吨,国光苹果30万吨,晚熟桃20万吨"。其中的"万吨"应为"吨",特此更正,并向湖北读者向明川同志表示感谢,向广大读  相似文献   

16.
苹果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落叶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苹果贮藏性能比较好,可达周年供应.而沟藏作为简易贮藏的一种,具有设备简单、容量大、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北方地区集中产区就地贮藏晚熟苹果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多年生果树组织中的多糖和酚类物质影响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在CTAB提取缓冲液中加入2%PVP-40和2% β-巯基乙醇,以改进的CTAB提取方法从苹果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所得DNA样品D260nm/D280nm比值为1.98~2.05,纯度高.当用DNA样品和设计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时,其PCR产物只出现一条清晰电泳谱带,质量满足测序要求,采用DNA纯化试剂盒纯化后可直接用于测序.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国光"和"金冠"苹果的基因组DNA测序,是一个操作简便、快捷和高效的方法,非常适用于果树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测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苹果主栽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早熟品种综合性状不高;中熟品种缺乏当家品种,特别是缺乏9月份中秋节前后及国庆节前成熟的品种;晚熟品种过于单一。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于2001年在美国合作研究期间,全面考察和观察了美国苹果品种,引进脆蜜等10多个苹果优良新品种。经在陕西白水、洛川等主产区试栽,筛选出以下3个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选萃     
苹果中熟品种趋热 目前,北方地区晚熟苹果品种红富 士的面积和产量较大,但中早熟品种 短缺,尤其是外观艳丽好看、品质优 良、贮藏性好的中熟苹果品种最缺。而 从上市时间来看,每年的国庆节、中秋 节是市场需求最大的时候,但也是苹 果上市的断档期。据有关专家介绍,中 熟苹果品种比较少,从栽培实验效果 看,新红将军是较好的品种之一。这个 品种上色早、上色快,十分受市场欢 迎。该品种在9月上旬就可以采摘,果 肉呈黄白色,酸甜适中,贮藏性能仅次 于红富士。  相似文献   

20.
海棠类植物品种与景观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棠类植物是蔷薇科苹果属和木瓜属的统称,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各品种间观赏特性差异大。苹果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35种,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均有分布,我国是其分布中心,约有25种,而在食用的苹果品种及观赏的木本花卉中,海棠品种不计其数。国际上通常将此属植物中的栽培品种,按其果实大小划分为苹果与海棠两大类,其中果实直径大于5cm的为苹果,小于5cm的为海棠。近100年来,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