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日,有读者来电询问,他想在江苏地区种植杂交粳稻,不知前景如何,该种植哪些品种。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王才林研究员,他表示,种植杂交粳稻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杂交籼稻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而杂交粳稻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左右,前景巨大。通优粳1号是于2009年育成的杂交粳稻,2013年通过江苏审定,每667m2产650kg以上,属于国家二级优质稻谷。本文就杂交粳稻新品种"通优粳1号"的产量水平、品质特性、抗病特性以及栽培技术做简要的概述,为培育优质杂交粳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杂交粳稻陵风优18示范种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杂交粳稻陵风优18示范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陵风优18田间抗性好,产量高,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杂交籼稻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杂交粳稻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目前粳稻的种植面积约800多万公顷,以常规粳稻为主,杂交粳稻所占比例约为3%。实现杂交粳稻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育种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杂交籼稻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杂交粳稻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目前粳稻的种植面积约800多万公顷,以常规粳稻为主,杂交粳稻所占比例约为3%.实现杂交粳稻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育种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寒地稻作区杂交水稻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的艰苦研究历程,近年来杂交粳稻研究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主要介绍了寒地稻作区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对寒地杂交粳稻育种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发展杂交粳稻对增加稻农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水稻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稻农收入有2种方式:增加水稻单产和提到稻谷品质。杂交粳稻兼具高产和优质的特点,发展杂交粳稻对增加稻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杂交粳稻已经不存在重大的技术问题,大面积推广杂交粳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选用18个杂交粳稻新品种,采用钵苗机插方式进行种植,通过调查分析其生育期、产量主要构成因素和田间实际产量等指标,遴选出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生态区域种植的杂交粳稻品种,以推动杂交粳稻的快速发展.结果表明,嘉优中科3号、嘉优中科6号、春优161这3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生态区域进行钵苗机插种植.  相似文献   

9.
2003年杭州市粳稻种植面积70万亩,以常规晚粳为主,占全市粳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杂交粳稻近几年种植面积不足3万亩。为了解和掌握杂交粳稻新组合的特征特性,明确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发挥杂交粳稻的优势和潜力,改进其缺点,最终培育和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加强示范和推广,最终实现我市粳稻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杂交粳稻是通过三系配制的杂粳良种,我区引进至推广已有10多年历史。其品种有“寒优”、“泗优”、“8优”、“86优”“申优”、“常优”等,种植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省工、省肥、节本等优点。一般亩产量在550kg,丰产方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650~700kg。杂交粳稻已是我区农户欢迎种植的品种,是不可缺少的优质良种,每年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精量播种、培育壮苗、宽行稀植、定量控苗、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核心的杂交粳稻超高产集成技术,从而为更好地指导农户种植杂交粳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中杂交粳稻在常熟有过长期的推广应用历史,为常熟和苏州地区的水稻生产实现丰产丰收、提优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常熟地区乃至整个江苏地区的杂交粳稻种植面积都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常熟市杂交粳稻的生产育种现状,分析了杂交粳稻的前景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进一步明确常熟市获取杂交粳稻制种高效稳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加大,粳稻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为加快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的生产应用,2004年我们对浙江省近年来育成的几个杂交粳稻新组合,在前二年品种区试表现优良的基础上,按大田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了大区种植比较试验,为今后推广这些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单季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近年来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并以种植单季稻形式为主。由于直播栽培省去了育秧和移栽作业,省工节本效果明显,又具分蘖早发、多穗、高产优势,越来越受到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比例逐年提高。杂交粳稻目前在全市晚粳稻中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尽管很小,但随近二年来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的育成与示范推广,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和直播栽培面积将会越来越大,比例也会更高。但据现已种植户反馈,由于杂交粳稻种子价格比较高,直播种植用种量又不能太少,因此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如因种子质量(这里主要指发芽率)年度间差异较大,用种量多少不当以及浸种、催芽等操作不当造成出苗率或低或高,基本苗过少过多,致使要么土地光能利用率不高,要么秧苗倒伏;畦面淤泥过于稀烂或畦面未蹋平等使种子播后出苗不理想,导致成苗率不足,秧苗分布或生长不均匀;未腐熟有机肥在高温下产生毒素对稻苗造成不利影响等,给单季杂交粳稻的平衡高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笔者经过试验、高产示范和生产实践,摸索出了单季直播杂交粳稻优质、平衡高产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97~2000年,从有关单位每年引进一批较优单季杂交粳稻新组合,通过区试和示范对比,从中筛选出几个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熟期适中的优良单季杂交粳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6.
我市自2000年开始引进种植杂交粳稻,因杂交粳稻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平均单产保持在650kg左右,其产量每年在各品种中名列榜首。但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杂交粳稻生产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的制种高产配套技术。[方法]别通过手插秧播期试验、机插播期试验、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化控试验、割叶试验、赤霉酸不同剂量处理试验和父母本不同行比试验,对影响杂交粳稻制种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始历期明显缩短;亲本机插种植的播期应比手插种植方式适当提早3~4d为宜。采用在秧苗喷多效唑有明显的控制株高的作用,多效唑用量应该根据不同亲本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施用600~900g/hm2为宜;割叶措施对提高结实率有一定的作用;杂交粳稻亲本赤霉素用量为75~90g/hm2为宜;母本与父本的行比以6∶2的配置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提出了淮北地区种植杂交粳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改变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阳县地处河南省南部的淮北平原,属亚热带到北温带过渡地带,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34万hm^2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粳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带动了正阳县的优质杂交粳稻生产,目前优质杂交粳稻9优418种植面积已达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为保证优质杂交粳稻的安全高效生产,近年来我们组织技术力量,对杂交粳稻9优418生育期内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配套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杂交粳稻新组合“泗优523”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杂交粳稻泗优523是采用“株型改良+杂种优势”的技术路线,重点改造恢复系的株型和稻米品质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特点。克服了以往育成的杂交粳稻存在的叶片披、易倒伏、品质差的弱点。适宜在苏中及淮北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