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在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清水河县油松疑似"红针病"的可能发病原因,文章比较了疑似"红针病"和健康油松的各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结果显示:与健康油松相比,感病油松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黑皮油松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光  戚大伟 《森林工程》2011,27(2):16-18,22
研究高温胁迫对黑皮油松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不经过处理的叶片为对照组,以不同温度分别处理不同时间的为实验组,测其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黑皮油松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高温胁迫40 min后都呈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高温胁迫确实对黑皮油松的生理指标即色素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油松毛虫在油松上的产卵和取食部位以及可能机理,为未来害虫发生预测模拟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统计油松毛虫在盆栽油松幼苗不同部位上的产卵量和取食不同油松针叶的偏嗜情况及死亡率;测定油松针叶内含物含量并与油松毛虫偏嗜行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一年生油松针叶上平均产卵块数最多(3.10±0.28),显著高于二年生针叶和三年生针叶;取食一年生油松针叶的油松毛虫数量最多(13.40±0.91)、死亡率最低(13.60%±4.87%),显著优于取食二年生油松针叶和三年生油松针叶的幼虫。油松毛虫幼虫取食选择、成虫产卵选择和幼虫体长与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寄主总酚含量(P0.01)和碳氮比(P0.05)成显著负相关。[结论]油松毛虫对一年生油松针叶具有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嗜行为。一年生油松针叶内含水量最高、总酚含量最低、有机碳含量最低可能是造成寄主偏嗜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过度修枝对油松生长及其抗虫性影响以及合理修枝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松幼林封山八年后,连续2-3年过度修枝(只留2轮枝)或过度修枝又失叶后,油松的光合强度、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及生长量都显著下降,针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反而增高,松毛虫食物的总热量增大,取食其针叶后,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增长率提高。合理修枝不仅能提高油松的光合强度与树势,还能增强抗虫性。研究还发现,油松第四轮枝的一年生针叶量与光合产物量最多,对增强树势与抗虫性极为重要,应予以重点保护,并据此提出了油松合理修枝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取光合生理特性分析与光谱特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以建立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与反射光谱指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高效、快捷地监测古树生长状况提供依据。本文以泰山有代表性油松古树姊妹松、一亩松、一品大夫、增幅松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当年生针叶的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反射光谱特征(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叶绿素归一化指数chlNDI、红边位置λre、水分指数WI及植物衰老指数PSRI)。结果表明:随着树势衰弱,叶绿素含量、Pn、Tr、Gs均降低,CI升高,并且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非气孔限制因素致使油松光合能力降低;油松古树的反射光谱指数chlNDI、λre、WI降低,呈现出与叶绿素含量、Pn相同的变化规律,健壮油松PSRI较小,一亩松、一品大夫等衰弱古树PSRI值较大,NDVI值变化不明显。表明采用光谱分析技术能在古树生长状况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长白山红松遮荫苗、全光苗及大幼树一年生针叶越冬期间PSⅡ电子传递活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变化,以阐明红松大幼树防止越冬光氧化伤害的部分内在机制。研究表明红松大幼树越冬期间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受抑制程度不亚于全光下的幼苗,但秋天积累的叶绿素较多,冬天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全光苗,为针叶提供了有效的保护。研究还表明,红松针叶在土壤冻结期间也具有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未发现大幼树SOD同工酶谱和幼苗的质的区别。讨论了SOD在树木抗冻性中可能具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醛胁迫对3种室内观赏植物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甲醛胁迫后黄常山、短梗大参和袖珍椰子3种室内观赏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甲醛胁迫后3种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甲醛浓度达到最高值288mg/m3时,与对照相比,黄常山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升高64%,MDA含量升高178%,叶绿素含量降低51%,SOD与POD活性分别降低26%和55%;短梗大参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升高10%,MDA含量升高19%,叶绿素含量降低43%,SOD与POD活性分别降低24%和25%;袖珍椰子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升高9%,MDA含量降低24%,叶绿素含量降低30%,SOD与POD活性分别增加41%和36%。以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基础,采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植物的甲醛抗性进行综合评判,其抗性由强至弱为:袖珍椰子>短梗大参>黄常山。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安徽、湖南3个青冈栎种源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对不同程度水涝胁迫(湿害胁迫和淹水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青冈栎幼苗对湿害胁迫和淹水胁迫响应具有显著差异,且种源之间应对不同处理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在湿害胁迫下3个不同种源青冈栎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在淹水胁迫下均呈现下降趋势;3个种源青冈栎在淹水胁迫下的MDA含量均要显著高于湿害胁迫和对照组;SOD、POD活性在湿害处理和淹水处理都呈上升趋势,淹水处理下3个种源SOD活性均要显著高于湿害处理;POD活性则与SOD相反,湿害处理下湖南和安徽种源的青冈栎POD活性要显著高于淹水处理,广西种源的青冈栎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明显。(2)不同种源青冈栎之间对水涝胁迫响应差异显著,综合4项指标其中湖南种源的青冈栎幼苗在抵抗水涝胁迫表现最佳,在湿害胁迫处理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的POD活性,较高的SOD活性,以及在淹水胁迫处理下具有最低的MDA含量。(3)将淹水胁迫下发生变化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与MDA含量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MDA含量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而SOD活性与POD活性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油松新生叶与老叶光合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松当年生幼叶、当年生成熟叶、1年生老叶和2年生老叶的生理参数与光合效率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不同叶龄的油松针叶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1年生针叶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当年生幼叶叶绿素含量最低;随着叶龄的增大,叶绿素a/b逐渐下降。针叶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与叶绿素类似,但变化幅度较小。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探测了不同叶龄针叶的光合能力发现,当年生成熟叶的光合效率最高,1年生老叶光能捕获效率(TRo/CSo)、电子传递效率(ETo/CSo)以及功能指数(PI)略低于当年生成熟叶;2年生老叶的光合效率虽然急剧下降,但仍高于幼叶,说明幼叶还未发育成熟,光合功能还不完善。2年生老叶光合功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叶片质体醌库(Sm)和反应中心密度(RCs/CSo)减小,同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下降所引起。这说明对油松生长贡献最大的是当年生成熟叶和1年生针叶,其次是2年生老叶,幼叶贡献最小,油松针叶的光合功能可维持3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松树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从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松树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受害松针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受害松针对松毛虫种群特征的影响以及松树诱导抗虫性的特性和影响因子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受害后松针内化学物质有较大变化:一些营养物质(糖、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等)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体内的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挥发性的和非挥发性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这一抗性机制将使松毛虫的发育期延长、死亡率增加、生殖力减弱,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种群数量的下降。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松毛虫周期性暴发的机理,旨在为松毛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取食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对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研究其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取食不同受害程度松针后,幼虫的取食量、排粪量、蛹重、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化蛹率、生殖力、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均有所不同,其中幼虫的取食量、排粪量、蛹重、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化蛹率和生殖力以取食未受害松树(针叶损失0)的最高,重度受害(针叶损失75%)次之,轻度受害(针叶损失25%)再次,中度危害(针叶损失50%)最低,而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则相反,由此可见马尾松毛虫取食不同受害程度的松针对其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是松材线虫在自然条件下感病的新寄主植物,对思茅松天然林区症状观察的同时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思茅松上松材线虫病的症状表现与其他寄主上的有所不同,即松针当年陆续脱落和感病中期还有流脂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 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这种差异在12 ~48 h尤为明显;48h后较其割伤处理(CK1)的增加幅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 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和核酸酶的变化与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不同家系营养物质含量与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马尾松家系中未受松突圆蚧危害植株与受害植株针叶中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蛋白、全N、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探讨营养物质含量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抗家系全N含量低于中抗和低抗家系;2)受松突圆蚧危害的诱导,针叶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降低,此诱导反应与家系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无关;3)可溶性蛋白、全N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也因松突圆蚧的危害而降低,但这一诱导反应与家系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有关,高抗家系降低量大于低抗家系,导致高抗家系受害植株中这几类营养物质的含量低于低抗家系;4)高抗家系受害植株针叶中除精氨酸外的16种氨基酸含量低于低抗家系;5)粗脂肪含量和总糖/全N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Asai  Futai 《Forest Pathology》2001,31(4):241-253
To elucidate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ne wilt disease, we measured the sap flow rate in the stems an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needles of 10‐year‐old Japanese black pine trees, Pinus thunbergii and 12‐year‐old Japanese red pine trees, Pinus densiflora, after exposure to simulated acid rain (SAR, pH 3) or tap water (TW, pH 6.3) as a control. The heat pulse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sap flow rate. No appare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sap flow rate between the trees exposed to SAR and TW, bu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needle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es exposed to SAR than in those exposed to TW. When the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the causal agent of pine wilt disease, was inoculated onto the Japanese black pines that had been exposed to SAR repeatedly for 1 year, the period to death was shortened. Japanese red pines that had been exposed to SAR for 2 years, however, did not show any development of symptoms after the nematode inoculation, suggesting that acid rain only affects pine wilt disease slightly, if at all.  相似文献   

17.
油松受松毛虫危害后恢复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的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杏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后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叶后油松不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感病松树中致萎毒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以和粗提纯,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不中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自然感病死后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在。表明毒性物质与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有关,苯甲醛则是松树正常的代谢产物。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均为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物质。说明感病松树中的毒性物质是松树组织由于松材线虫侵染而产生的异常代谢产物,应称之为致萎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越南松树枯死的原因,对越南南部的林同省,中部的承天-顺化省,北部的广宁省的思茅松、马尾松和南亚松枯死症状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别从枯死、濒死、健康松树木质部中抽取52份样品,用于线虫分离镜检。调查发现松树在感病后,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褪绿变黄,进而褐红干枯,最后整个树冠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下垂且当年不落;随着病程的发展,松脂分泌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树干上有天牛产卵刻槽,死亡的松树上有天牛的羽化孔。在抽取的松树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了泰国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 BrasschBrassch-Bidasak,2002),为病原的确定和防治工作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