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栌叶片变色期生理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0年秋季以4个不同叶色类型的黄栌("黄"、"橙红"、"紫红"、"红")为材料,调查其在秋季变色期叶片内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叶色类型黄栌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0月24日达最高峰,其中"紫红"的含量最高,达306.55个色素单位,而"黄"的含量最低,仅42.25个色素单位.不同叶色类型黄栌叶片间可溶性糖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在叶色变化过程中降低."紫红"的pH值低于"黄"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一株树上绿色叶片的pH值明显高于红色叶片.通过1998,1999和2001年3年叶色改善试验,发现喷施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以500 mg·L-1乙烯利效果最佳,花青紊相对含量达到最高,且叶绿素含量缓慢下降,由此可见,施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有利于延长红叶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2.
四个黄栌变种及品种生长期色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光光度法对红叶黄栌、毛黄栌、紫叶黄栌、'紫霞'4彩叶植物变种及品种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黄栌变种及品种在生长期间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在生长初期,与其他变种及品种相比,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为红叶黄栌,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的为紫叶黄栌.经方差分析,不同变种及品种间色素含量差异显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栎树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物质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叶色多样性与生理特征变化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以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月桂叶栎、樱皮栎,白栎组的琴叶栎、牛栎以及白栎等8种栎属植物4 年生苗为试材,对其色差参数(L*、a*、b*)、色素、可溶性糖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秋季栎树叶片叶色参数L*值变化幅度小,较为稳定。色差参数a* 值、b*值、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则逐渐上升;N、P含量在叶片变色期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a*值与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C∶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N和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常红栎组栎树叶色较白栎组红。由于各树种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导致不同树种叶色差异显著,且叶色保持期不同。叶片变色后期各栎树叶色从绿色变为黄红色、深红色、鲜红色或棕色。其中纳塔栎秋季叶色最红,同时呈现红色的时间最长。 结论 红栎组栎树较早进入变色期;变色前期各指标变化幅度小,此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被快速分解,花青素大量合成,是影响栎树秋季叶色的关键因素;变色期叶片N和P含量逐渐下降且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黄山栾树金焰彩栾品种叶片呈色的生理机制,对叶片中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色素组成与叶色的表达显著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导致金焰彩栾春季叶片呈现黄绿色;色素含量变化幅度差异可能是引起金焰彩栾秋叶呈现金黄色的主要原因,金焰彩栾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使得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相对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金枸骨叶色在遮荫下变色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利用人工遮荫使叶色变化,观测叶色转变期的色素变化。结果表明:叶色由黄变绿的过程中,叶色参数L,a,b值显著下降(P<0.05),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叶色、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花色素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类胡萝卜素与其他指标为负相关性,说明这些指标的变化最终决定或影响了叶色的变化。通过分析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黄金枸骨叶色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的变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多,提高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使叶色变绿。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型杂种胡颓子(WT)和突变型金边杂种胡颓子(MT)的3年生扦插苗为供试材料,研究突变型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分析叶色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叶绿素总含量:杂种胡颓子(WT1.530mg/g)>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片绿色部位(MT-绿色1.078mg/g)>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片黄色部位(MT-黄化0.031mg/g);类胡萝卜素含量:WT(0.505mg/g)>MT-绿色(0.318mg/g)>MT-黄化(0.050mg/g);(2)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片绿色部位的Chla/b比值较WT叶片绿色部位,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其叶片黄化部位的Chla/b比值显著低于野生型杂种胡颓子;(3)金边杂种胡颓子较野生型胡颓子光合速率及相关参数都有显著的改变。可见,金边杂种胡颓子的叶色变化是由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导致,导致植株的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几种常见彩叶植物的色素组成与叶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叶片色素组成是决定颜色的重要因素,研究分析彩叶植物叶片的色素组成与叶色的关系对揭示彩色形成机制和筛选适宜的园林彩色景观植物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常见的金叶女贞、红枫、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等彩叶植物为试材,分析其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及花青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叶色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是导致叶色不同的主要原因,彩叶植物花青素的含量相对较高,绿叶植物叶绿素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叶片色素含量是随着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叶色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叶片衰老角度研究檫木叶片叶色、色素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为秋色叶观赏树种檫木的选育以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栽植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3年生檫木为试验材料,从檫木叶片停止生长到脱落,分5个时期对叶片的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观测前期与观测后期,檫木叶片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进入衰老阶段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含量逐渐上升;N、P、K含量在叶片衰老阶段逐渐下降。由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叶色a*值与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与N含量成反比,类胡萝卜素含量与P含量成正比;N元素再利用效率的载荷值符号与N含量载荷值的符号相反,而P元素再利用效率的载荷值符号与P含量载荷值的符号相同;檫木叶片衰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为叶片衰老准备期;第2阶段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为叶片缓慢衰老期;第3阶段从11月中下旬到叶片脱落,为叶片衰老末期。【结论】檫木叶色最佳观赏期是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的叶片缓慢衰老期;从叶片衰老准备期到叶片衰老末期,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被分解,花色素苷合成;N、P、K 3种营养元素逐渐被转移,其中N含量越高,N元素再利用效率就越低;与之相反,P含量越高,P元素再利用效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以2001—2018年的浙江省MODIS-MCD64A1森林火灾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逻辑斯蒂和随机森林方法结合气象、植被、地形、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因子对浙江省的林火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866次,年均发生林火104次,林火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集中在...  相似文献   

10.
黄旺  何勇 《绿色科技》2019,(4):15-19
结合重庆市2016年1~12月份PM_2.5浓度变化数据,分析了重庆市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PM_2.5的空间关联性特点,结合主城区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人口密度和自然地理等要素构建了LUR模型,研究了渝北区PM_2.5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时间特征而言,PM_2.5在日变化上呈的双峰单谷型,10:00~12:00和22:00至次日1:00达到峰值,在16:00达到低谷。在月变化上,在春冬季高,夏季浓度低,PM_2.5变化趋势为U型。在季节变化上,春夏季浓度较低,到了秋冬季PM_2.5浓度逐渐升高。同时,在空间变化上,PM_2.5浓度变化存在集聚效应,礼嘉,两路,空港地区PM_2.5浓度较高,离中心城区越远,PM_2.5浓度逐渐降低。根据LUR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林地面积、产业结构、居民点面积与人口密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PM_2.5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 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耐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从而阻止病菌的扩展,但大部分健康的导管仍然可以维持植株正常的水分运输.虽然导管的阻塞具有致萎作用,但不足以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观景距离和光照条件对景观色彩呈现的影响,以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红叶岭黄栌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在不同观景距离、光照条件下拍摄的照片,设计试验,定量提取并计算HSV色彩,进行显著性检验等。结果表明:1)观景距离对景观色彩影响的试验中,Friedman秩和检验色彩全分量P值均远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色彩分量占比差值的T检验均以P值小于α=0.05拒绝μ≥0.1的原假设,即观景距离对森林景观色彩无明显影响。2)光照条件对景观色彩影响的试验中,Friedman检验全分量统计量均小于χ0.05~2(12-1)=4.575,色相分量占比差值以92%的比例拒绝T检验的原假设μ≥0.1,彩度分量和明度分量分别以33%和27%的比例接受原假设μ≥0.1,即光照条件对景观色彩的色相分量无明显影响,对彩度和明度分量影响较大。3)本研究提出了使用色彩占比差值实施T检验的方法,对森林景观呈现进行定量分析,否定了观景距离、光照条件等客观因素对森林景观色彩呈现有较大影响的感性观点,为景观美学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五指山市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海南省五指山市1998年、2003年、2007年以及2012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分辨率30m×30m)和2010年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海南省五指山市森林景观格局的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10年内,香农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五指山市景观类型更齐全,更趋于逐渐稳定平衡趋势;香农均匀度指标先增加后减小,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近10年内五指山市景观类型分布较为均匀,复杂度基本没变;针叶林、竹林2种景观斑块破碎度变化速度极快,斑块受到严重的破坏;经济林(乔木类)、经济林(灌木类)、非林地基本不受外界的干扰,生长状况较好;森林景观的分离度变化量较小,各斑块间相互影响较小;斑块间相互转化较少,景观类型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中有较多的林地转化成了非林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木材交易市场发展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区域均衡性、市场繁荣度以及区域相关性3个方面对中国成交额上亿元的木材交易市场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主要木材交易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状况日益突显;2)处于繁荣地区和较繁荣区的木材交易市场较少,木材交易市场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仍有较大潜力;3)各地区木材交易市场在空间发展上呈正相关,但其程度正在逐渐减弱,“HH”型木材交易市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LL”型木材交易市场向西南方向缓慢延伸。  相似文献   

15.
采用M-K检验、小波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分析研究近50 a来九江鄱阳湖区冬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为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提供基础性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6.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云南省砚山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2020年以较高度和高度植被覆盖度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时间变化趋势上,2000—2010年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由高水平植被覆盖转为低水平植被覆盖,植被严重退化,2010—2020年由低水平植被覆盖转为高水平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显著改善;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分布在坡度等级上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降水与气温的共同影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更紧密。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1980—2005年森林火灾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火灾是林火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内自然蔓延和扩展,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起火。森林火灾属世界性、跨国性的重大自然灾害,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火灾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各国的森林防火费用不断增加,但森林火灾发生的面积并未相  相似文献   

18.
三叠井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立行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41-45,49
对三叠井森林公园内10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7:00-18:00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温度、相对湿度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以单极系数和空气离子评价指数为标准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叠井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在7:00-18∶00时变化特征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V”字形形态;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空气湿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鸳鸯瀑布>坪溪>奇树湾>古槠亭>竹柏林>鳄鱼潭>天籁谷>状元帽>熊面壁>观景台;所有观测点的空气质量均达到了A级.  相似文献   

19.
根据闽东湿地2003—2009年水质长期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水质改善指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技术探讨闽东湿地水环境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东湖湿地不同河段水质污染状况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五里亭为东湖湿地的主要污染源,其中NH3-N(82.1 mg.L-1)、BOD5(52.6 mg.L-1)和TP(27.9 mg.L-1)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兰田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物为DO(3.4 mg.L-1)和COD(3.4 mg.L-1)。五里亭—东湖断面改善程度较明显,其中以DO(418.01%)、NH3-N(88.33%)、石油类(67.32%)、BOD5(61.79%)等改善最为明显;兰田—东湖断面水质改善程度较低,除DO(12.9%)有所改善外,其他水质参数均呈不同程度恶化。东湖湿地水质变化与宁德市蕉城区社会经济的关联值较高,其中蕉城区第三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关联度达0.9093~0.9787;蕉城区第一产业占GDP比例和蕉城区第二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灰色关联度分别达0.8981~0.9497和0.869~0.94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