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部分冬、春小麦品种(系)1BL/1RS易位系的A-PAGE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春小麦品质育种中合理利用种质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自中国部分冬、春麦区的106份小麦品种和132份品系进行1BL/1RS易位系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有63份为1BL/1RS易位系,频率为26.5%.其中106份品种中30份为1BL/1RS易位系,占供试品种的28.3%,且不同麦区之间1BL/1RS易位品种的频率不同.东北春麦区未发现1BL/1RS品种;西北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易位系频率较高,均为50%;北部春麦区和青藏高原冬春麦区易位系频率较低,分别为16%和25%;冬麦区1BL/1RS易位系频率也较高(44%).132份品系中,33份品系为1BL/1RS易位系,占供试品系的2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SGT1基因在不同小麦抗病反应中的表达特性,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小麦cDNA中分离出包含SGT1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编码具有377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已知SGT1蛋白典型的5个功能域,即TPR区、VR1区、CS区、VR2区和SGS区.小麦SGT1蛋白与大麦SGT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7%的相似性.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SGT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有3个拷贝.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矮病毒、白粉病菌、纹枯病菌和赤霉病菌侵染小麦均可诱导小麦SGT1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说明SGT1可能参与了小麦不同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缓控释肥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实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与当年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苗盘施肥区的产量为975 kg/1 000 m2,较对照区增产100 kg/1 000 m2,施底肥区受低温影响明显,较对照区减产75 kg/1 000 m2。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方施肥田间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清 《北方水稻》2010,40(4):40-41
为了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完善肥料配方,特进行了不同配方施肥及空白区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施肥区的氮、磷、钾有效成份单位利用率分别高于配方(2)施肥区2.2%、24%、131%。但边际效益配方(2)施肥区高于配方(1)施肥区。  相似文献   

5.
在大豆盛花期和结荚期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30 %。玉米区土壤在同一时期水稳性团聚体也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2 3%。但在收获期 ,大豆区水稳性团聚体比苗期增长 16% ,而玉米区却减少 33%。大豆区团聚体 (0 5 - 1mm和 1- 2mm粒径 )对水的稳定性指数比玉米高 17 5 %。从水分能量观点出发 ,易于被作物从中吸收有效水分的 0 0 5 - 0 0 1mm和 0 0 1- 0 0 5mm的孔径孔隙 ,大豆区始终高于玉米区。作物吸收水分较困难的 >0 0 5mm和 <0 0 0 5mm孔径孔隙 ,在大豆生育期中迅速减少 ,至收获期仍低于玉米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1RS·1B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生态地域的稳定性效应,将由含新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小麦新品种川农17和不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绵阳11杂交后选育的一套高代自交系(RILs)同时种植于南方麦区的四川邛崃和北方麦区的河南新乡,分析各株系组在不同地域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存在对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有显著的负效应,在北方麦区的负效应比南方麦区更大,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降落值在不同的小麦生态区对1RS·1BL的存在显示了不同的反应,导致RILs群体中不同株系的品质特性在不同小麦生态区之间的稳定性降低。降落值在南方麦区的表现显著地低于北方麦区,部分地掩盖了1RS·1BL在南方麦区的品质效应。稳定时间在不同地域间显示了不稳定,表明稳定时间的选择存在更多的变数。但是,这些品质特性在不同株系组中的分布趋势是一致的,表明无论在哪个株系组,都有比较优质的株系存在,表明在不同的生态地域选育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1 生产情况   海南南部于2011年1月20日结束2010年度的割胶。1-2月份云南、广东植胶区都处于停割期,无产量。   2010年冬天至2011年春天,受异常低温天气影响,我国部分植胶区橡胶树出现严重寒害,所有植胶区在2011年均推迟割胶。  相似文献   

8.
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按1/2p(p-1)配制15个组合及其亲本在籼稻区(F1)、籼粳交错区(F2)和温凉粳稻区(F1、F2、F3)进行云南稻种颖壳、花药大小和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耐冷稻种在冷害条件下颖壳变窄、花药大小相对稳定、结实率较高,花药长缩短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 极弱耐冷品种十和田则呈极显著正相关(0.924**)。(2)极强耐冷的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耐冷性状的GCA较高,用它们作耐冷基因供体、十和田作轮回亲本已获得一批耐冷性近等基因系。(3)不同世代同一稻区和同世代不同稻区的耐冷性状及SCA在不同稻区存在明显差异。(4)籼粳杂种后代在温凉粳稻区粳型性状变异同时伴随着耐冷基因的累积;而在籼粳交错区和籼稻区则有利于籼型性状的遗传进化。  相似文献   

9.
覃曾志  阳小洋 《广西蔗糖》2001,(3):53-55,63
引言   2 0 0 0 /2 0 0 1年榨季期间 ,迁江蔗区甘蔗外流严重 ,原计划榨蔗 85万吨 ,由于甘蔗外流 ,实际只榨了 48万吨 ,甘蔗外流 37万吨以上 ,给国家与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分析原因 ,既有迁糖公司服务工作不够完善的主观因素 ,也有迁江蔗区地理位置特殊 ,管理难度大的客观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一些制糖企业和蔗贩子到迁江蔗区抬价哄抢原料蔗和政府维持秩序效果不明显的外界因素。针对 2 0 0 0 /2 0 0 1年榨季迁江蔗区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 ,对今后广西蔗区管理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1 坚持蔗区划分管理 ,严禁原料蔗跨蔗区流…  相似文献   

10.
毛祖法  陆德彪  朱如英 《茶叶》2002,28(1):35-35,42
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方案已于 2 0 0 1年 1 0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并实施 ( 2 0 0 1年第 2 8号公告 )。目前保护工作已经启动 ,已制订完成《龙井茶》国家标准和《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 ,省有关部门组建了管理机构 ,将于2 0 0 2年春茶推出首批标有保护专用标志的产品。1 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龙井茶原产地域划分为三个区 ,即 :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其中 ,西湖产区范围为现杭州市西湖区所辖行政区域 ,钱塘产区范围为现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 )所辖行政区域 ,越州…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光周期基因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组成分布特点,利用已有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我国977份小麦品种的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麦区中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Ppd-A1位点有5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5%),其余972份材料都为光周期敏感型Ppd-A1b(99.5%);在Ppd-B1位点仅青春37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B1a(0.1%),有3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3%),其余973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B1b(99.6%);在Ppd-D1位点有789份材料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D1a(80.8%),其余188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D1b(19.2%)。在东北春麦区、新疆冬春兼播麦区、青藏春冬兼播麦区等高纬度麦区,小麦品种多携带光周期敏感型基因Ppd D1b;在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不敏感型Ppd-D1a基因分布频率较高;Ppd-D1a基因分布频率总体呈现以黄淮冬麦区为最高,向其他方向麦区呈现下降的趋势。在Ppd-A1位点和Ppd-B1位点发现的无PCR扩增条带的新等位变异,丰富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选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实验以N+(30Kev)注入诱导获得的小偃81突变系M4代种子为材料,采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对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进行系统分析,检测到3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缺失系:1Ax1缺失系,1Bx14+1By15缺失系,1Dx2+1Dy12缺失系,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Ax1>1Bx14+1By15>1Dx2+1Dy12。醇溶蛋白方面共检测到5种变异类型,1Ax1缺失系有3种突变类型,1Bx14+1By15缺失系和1Dx2+1Dy12缺失系各有1种突变类型,ω区变异类型最多,其次是α区和γ区,β区没有发现变异类型,在5种变异类型中有一条相同的变异谱带。结果表明:N+(30Kev)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并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南3省1市69个水稻种植区气象站点1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区水稻生育期特点,把西南立体生态区划分为4个生态稻作区(热带稻作区、温暖稻作区、温凉稻作区、冷凉稻作区),并细分为5个生态亚区(干热籼稻亚区、湿热籼稻亚区、温暖籼粳稻交错亚区、温凉籼粳稻交错亚区和高原冷凉粳稻亚区)。根据这一划分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和方案,以指导各区域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采集海南蔗区8个县市24个乡镇的甘蔗黑穗病菌样品24份,通过甘蔗黑穗病菌鉴别寄主NCO376(免疫)、NCO310(抗小种2,感小种1)、F134(感小种2,抗小种1)、F173(高感)及主栽品种ROC22,确定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理小种.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1a新植,2a宿根的发病情况表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为小种2,或优势小种为小种2.这对了解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及分布情况,以及对今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的防控及抗黑穗病甘蔗种质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起  吴和礼 《大豆科学》1989,8(1):113-114
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大豆产区,大豆孢囊线虫发生较普遍,据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等科研单位研究表明:黑龙江、吉林以3号小种为主,辽宁为1、3号小种区,山西、安徽、河南以4号小种为主,山东则分布着3个小种1、2、4号,从而看出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为3号小种区,南部为1、3号小种区,而黄、淮、海地区则以4号小种为主,同时也存在1、2号及其它小种。从全国来看1、3、4号小种分布范围较广。针对不同小种筛选抗源、特別是对多小种兼抗的抗源、对抗大豆孢囊线虫育种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贵糖产甘蔗专用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糖蔗区是一个具有四十多年种蔗历史的老蔗区。由于长期偏施无机肥 ,少施或不施有机肥 ,加上连作比较普遍 ,致使蔗区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缺乏或十分缺乏。因此 ,根据贵糖蔗区土壤供肥状况及甘蔗需肥特点 ,广西贵糖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于 1 999年研制生产了含有酒精废液、煤粉、氮、磷、钾、增效剂等成份的甘蔗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 ,并由贵糖农艺室负责进行田间施用效果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材料  贵糖公司产 (N∶ P∶ K养分总含量≥2 5 % ,有机质含量≥ 1 5 % )复混肥料 (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7.
由于近年来第四代棉铃虫连续暴发,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许多植棉农户为了要控制住棉铃虫的危害,不断加大农药用量,增加药液浓度,致使环境污染严重,人畜中毒事故不断发生。为了寻求比较理想的防治棉铃虫的技术,经过对比,“双波灯”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技术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双波灯”综合防治棉铃虫效果的试验简结如下:1试验方法1.1按灯距200米安装“双波灯”。设置无灯区和灯区1号、2号、3号四个处理,各处理间的培管措施、棉花长势基本一致。1.21997年在四代棉铃虫化学防治上,在灯区设同无灯区一样防治和减少两次…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简称区试 )的目的是评价品种在目标性状上的优良性和评价品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但不论是评价优良性还是适应性 ,其基本前提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试验质量的基础上。区试质量的评价可用试验精确度 ,品种和比较精确度和品种分辨力三指标来衡量。本文将上述三指标分别介绍 ,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1 区试质量评价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1 试验精确度 (EP)试验精确度为观测值间的重复力 ,即观测值接近均值的程度 ,以Cve表示 :Cve =(MSe/Y)× 1 0 0    ( 1 )Y为试验总平均 ,Mse为试验误差均分 ,Cve即区试中常指的试…  相似文献   

19.
在大豆盛花期和结荚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达到最大值,比苗期增加30%.玉米区土壤在同一时期水稳性团聚体也达到最大值,比苗期增加23%.但在收获期,大豆区水稳性团聚体比苗期增长16%,而玉米区却减少33%.大豆区团聚体(0.5-1mm和1-2mm粒径)对水的稳定性指数比玉米高17.5%.从水分能量观点出发,易于被作物从中吸收有效水分的0.05-0.01mm和0.01-0.05mm的孔径孔隙,大豆区始终高于玉米区.作物吸收水分较困难的>0.05mm和<0.005mm孔径孔隙,在大豆生育期中迅速减少,至收获期仍低于玉米区.  相似文献   

20.
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和手摘棉纤维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机采棉和手采棉的纤维品质,发现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长度较手摘棉差1mm,断裂比强度较手摘棉差1.08cN·tex-1,短纤维率高于手摘棉,棉花主体品级为3级,较手摘棉低1级。由此提出在新疆早熟植棉区应加强断裂比强度高、纤维长、马克隆值适中的机采棉品种选育,以提升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