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沿金沙江的攀钢浮船取水泵运行中存在的严重磨蚀破坏的现象,分析破坏的特征,结合作者成功对其综合改造科技攻关研究的实践过程,得出了泵快速破坏和效率下降、快速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由汽蚀、汽蚀和泥沙磨损相互恶性循环作用所致,指明类似水泵破坏的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水泵流道表面喷涂耐磨涂层的工艺,不仅增强水泵的抗汽蚀和抗泥沙磨损的能力,而且显著提高水泵效率,是水厂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这种修复与涂护工艺已经在水厂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水泵效率提高近10%。  相似文献   

3.
水泵修复与涂护工艺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泵流道表面喷涂耐磨涂层的工艺,不仅增强水泵的抗汽蚀和抗泥沙磨损的能力,而且显著提高水泵效率,是水厂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这种修复与涂护工艺已经在水厂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水泵效率提高近10%.  相似文献   

4.
水泵汽蚀是水泵损坏的重要原因,它严重影响水泵的效率和使用寿命,一直是水泵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水泵汽蚀的原因。简单的说,汽蚀是由气泡的产生和破灭引起的。在水泵进口处,由于吸水所形成的真空以及叶轮高速运转使该处压力很低,从而为水的汽化提供了条  相似文献   

5.
利用环氧树脂复合涂料修复水泵过流部件汽蚀麻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小松 《排灌机械》2006,24(3):39-41
为增强水泵的抗汽蚀能力,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结合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乌江泵站2000年机组大修,介绍了对6#、7#机组水泵叶片及泵壳内壁汽蚀麻面采用环氧树脂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修复的方法.详细给出了修复中表面处理、配料、涂刷及表面修整等主要三个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修复后的过流部件经5年运行依然完好如初.  相似文献   

6.
泵站改造中,不仅应使改造后的水泵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且应该考虑水泵流量是否发生变化。倘若水泵流量增大又不能相应地采取降低安装高程和改造进出水流道等措施,则不仅可能降低装置效率,而且可能使水泵的汽蚀性能变坏、加剧机组振动,加速泥沙磨损,从而使水泵设备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泵运行一段时间后,提水效率逐渐降低,除泵体、泵叶轮等的磨损、汽蚀等原因使水泵性能变化外,水泵的内漏损失和外漏损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什么是水泵内漏 水泵在运行过程中,进入泵体(压力室)的水流经过水泵叶轮后,水流压力增加,有一部分的高压水经过泵体内的间隙泄漏到叶轮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泵站工程建设,就其规模和数量来看,均居世界各国前列.长期以来,水泵过流部件泥沙磨损、汽蚀损害问题持续困扰着广大泵站运行管理部门,尤其是在我国黄河流域以黄河水为水源的高扬程提灌泵站的水泵泥沙磨损问题更为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我国沿黄高扬程提灌泵站水泵磨蚀状况及危害,分析了现有水泵抗磨蚀技术,推荐了几种解决水泵磨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举例安徽省驷马山管理处乌江站三台机组水泵部件进行涂护前后若干技术数据的比较,扼要介绍了应用环氧材料进行汽蚀涂护的原理、影响因素、施工工艺,以及汽蚀涂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只要科学配方、认真操作,应用环氧高分子材料对水泵部件的受损部件进行涂护修复,可以使水泵等水力机械恢复到原有性能,同时可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小水力损失,提高水泵的抗汽蚀性能,提高水泵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举例安徽省驷马山管理处乌江站3台机组水泵部件进行涂护前后若干技术数据的比较,扼要介绍了应用环氧材料进行汽蚀涂护的原理、影响因素、施工工艺,以及汽蚀涂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只要科学配方、认真操作,应用环氧高分子材料对水泵部件的爱损部件进行涂护修复,可以使水泵等水力机械恢复到原有性能,同时可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小水力损失,提高水泵的抗汽蚀性能,提高水泵效率。  相似文献   

11.
浮动叶轮平衡腔压力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浮动叶轮自动平衡水泵轴向力的结构与原理,指出在平衡孔的调压作用下叶轮上下浮动,平衡腔体内压力的计算是其结构设计的关键。对3BA-6单级单吸离心泵的平衡腔内压力进行了测量。在前后密封环直径相等,后密封环直径加大等两种条件下,获得了在不同直径平衡孔时,平衡腔内压力随流量的变化规律。依据试验数据,对相似平衡腔体内的压力进行了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相似平衡腔体内压力,采用了压力系数及比面积两个无因次特征参数。本试验解决了相似平衡腔体内压力的计算问题,其结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提升泵存在轴头力过大的问题,采用调整口环直径、前盖板加装辅助叶片、降低转速等方法进行轴向力平衡,对于2500 t/d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提升泵,通过降低转速增加叶轮尺寸的方法来平衡轴向力使结构更趋合理.结合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工艺流程,提出提升泵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鉴于提升泵入口高压的运行环境,选择单级悬臂、双蜗壳、三推力轴承组合结构形式,采用较粗的轴径和较小的悬臂比,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应用新型的上游泵送机械密封,通过100 h的运转试验,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运行,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且断面无接触,磨损量小,解决了高压环境下轴封反复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O型圈农机传动滚子链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O形圈农机滚子链和普通滚子链的台架对比磨损试验,研究了两种链条的磨损机制,微观分析表明,对于锁轴和套筒铰链磨擦副而言,O形圈链条是以疲劳磨损为主,伴随着磨粒磨损;普通滚子链是以粘着磨损为主,伴随着磨粒磨损,对于O形圈和链板平面摩擦副而言,其磨损机制是以疲劳磨损为主。文中也指出了国产O形圈链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对双吸式离心泵内的含沙水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楔形槽对口环附近泥沙浓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口环附近流速较低,对泥沙颗粒的携带能力较弱,导致泥沙浓度较高,口环快速磨损;采用楔形槽可以提高邻近区域水流相对速度的径向分量,有效阻止泥沙颗粒在进入缝隙,降低了口环附近区域的泥沙浓度,减少口环的磨损,起到动态密封的效果;楔形槽增加了叶轮出口压力,水泵扬程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淡水资源短缺,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南皮试区(1980~1991)咸水灌溉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2~5g/l的咸水灌溉,小麦、玉米两季亩产达到484.8~622.8kg,比不灌的旱作增产1.06~1.65倍;在汛期集中降雨淋洗的条件下,根层土壤不积盐;实行咸淡水轮灌、混灌,改善水质,增辟水源,获得作物丰产。  相似文献   

16.
立式轴流、混流泵用陶瓷轴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铭红 《排灌机械》2003,21(2):18-21
陶瓷是用来制作无水润滑轴承的一种新型材料,在干磨或含砂水磨的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用其制成的轴承即陶瓷轴承,现已成功地得到应用。文中介绍了立式混流、轴流泵用陶瓷轴承的材料选择、性能特点、设计结构形式、性能试验及其具体应用实践。陶瓷轴承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水轴承材料,只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一定的工艺处理手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环式入渗仪测量土壤初始入渗率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环式入渗试验装置,可以在入渗进行一段时间后,通过观测初始入渗水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估量初始入渗的过程。该入渗环为可拆分的两个半环,以便通过观察入渗水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估计初始入渗特性。论述了环的构成和测量过程与方法。同时用有机玻璃圆管装填土样,对比观察模拟真实一维入渗过程。用采自北京的粉壤土和该试验装置进行土壤入渗试验。试验分为3种入土打击能量:1、2、4 kg铁锤,自1 m高处自由落体打击入渗环入土。土壤干体积容积密度分别为:1.2、1.3、1.4 g/cm3。每次试验均向环内注入2 L水,每组试验进行2次重复。入渗环内土壤湿润土体表明,实际发生的土壤入渗为由环壁向环内土壤的径向入渗和由地表向下垂直入渗构成,环壁与土壤剖面间产生的优先流极大地影响了初始土壤入渗率的测量精度。在初始入渗阶段,由环壁向土体的水平径向入渗宽度和由地表向土体的垂直入渗深度近似相等,垂直入渗深度是水平径向入渗宽度的1.001倍。环式入渗仪测得的土壤初始入渗率为模拟真实一维入渗率的3.3倍。研究结果可为环式入渗仪测量结果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履带拖拉机支重轮在工作过程中所受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实验室磨损试验和试车磨损试验,深入研究了支重轮的磨损形变机制。结果表明:支重轮由于具有较低的轮面硬度和较大边缘接触应力,因此在较短的工作期间内发生严重的塑变磨损,进而产生变形、失效;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以大幅度提高支重轮的轮面硬度,能够有效提高支重轮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30000km道路行驶试验研究表明,密封滚子链的磨损形式,对销轴和套筒而言是以疲劳磨损为主,伴随有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对链板和O形圈而言主要是疲劳磨损,并且O形圈的磨损要比链板的磨损严重得多。销轴和套筒表层磨损后产生了循环硬化特性,有利于提高其铰链副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
优先流影响下环式入渗仪内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室内土壤入渗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观测入渗过程中水分在环内土壤中的运动过程。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试验方法与过程。该装置由可以拆分的土槽和入渗环及可以透视的有机玻璃板组成。将入渗环打击进入土槽内土壤后,用钢板将环内的土壤沿径向切分成两半,移去其中一个半环及其中的土壤。用有机玻璃板封闭和固定另一半环内的土壤,用于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可视化试验,观察环式入渗仪内的水分运动过程。用采自北京的粉壤土进行入渗过程试验,同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土壤入渗性能曲线。剖切面的湿润过程直观地显示了入渗环内水分的入渗过程存在优先流,不仅影响初始入渗过程,而且对整个入渗过程均产生影响。根据土壤湿润体所指示的土壤入渗特征将整个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入渗阶段、过渡阶段和稳渗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