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选择适宜的药物一种药物在一定的剂量下对某一种疾病疗效最佳。鸡群发病时 ,应先确诊是什么病 ,再针对不同的商品名 ,在给药前应先了解所选药物的内含成份及该成份的有效含量 ,避免用药量不足或过量中毒。2 鸡体本身因素2 .1 种属差异 不同品种的鸡由于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如尼卡巴嗪 ,故禁用于蛋鸡的球虫病治疗。2 .2 生理差异 由于雏鸡 ,老龄鸡及母鸡的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 ,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经成年鸡及公鸡为高。如雏鸡对痢特灵特别敏感易发生中毒。2 .3 个体差异 因鸡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犬螨病是犬的常见寄生虫病,犬骚痒不安,严重时影响犬的生长发育.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有明显效果,现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感染引起的以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时发出罗音为特征的疾病,多发于4—8周龄雏鸡。该病发展缓慢,病程长,病死率虽不高,但幼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产卵减少,因此危害较大。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10260只病鸡,治愈9408只,治愈率91.7%,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感染 ,又称禽霉形体病。临床表现以流鼻液、咳嗽、眼内有泡性分泌物、眼睛肿胀为主要特征 ,发病率很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肉鸡 2~ 8周龄之间 ,蛋鸡 10~ 14周龄之间较多发病 ,主要通过病鸡传染 ,此外 ,鸡群过分拥挤、疫苗接种应激、缺乏VA、感染寄生虫、大肠杆菌病等 ,均会引起鸡本身抵抗力降低 ,而诱导本病发生。1 症状 病鸡先是流鼻液、打喷嚏、眼内有泡性分泌物 ,而后出现咳嗽 ,呼吸困难 ,气管内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食欲减少 ,体重减轻 ,日渐消瘦 ,中期出现眼睑肿胀、黏合 ,眼部…  相似文献   

5.
6.
养鸡生产中,使用疫苗防疫和药物治病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养鸡户用药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区。有的是沿用旧的方法;有的不明药物的药理作用,盲目投药;结果导致疾病贻误治疗时机或药物蓄积中毒等严重后果。为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在使用药物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引发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原体是败血霉形体 (MG) ,又称支原体病 ,它无细胞壁 ,寄生于宿主特定的细胞组织内。在临床上 ,该病横向传播性强 ,用抗生素很难根治 ,呈现环境条件型反复发作 ,我县宣和镇 ,户均养殖蛋鸡近 50 0只 ,高密度养殖 ,使该病流行呈多发性、普遍性。1 发病原因及其规律鸡舍内温差过大引起感冒 ,各类应激反应过重 ,管理粗放 ,鸡舍内氨味太重 ,空气污浊 ,刺激鸡呼吸道上皮等因素都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但以春末夏初和秋冬季节多发 ;各龄鸡群都有发病史 ,其中以产蛋鸡反复发病为主 ,常与传染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8.
费强 《山东家禽》2014,(2):37-38
鸡呼吸道病具有易发、多发、不易治疗、易混合感染的特点,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等方面。长期以来应用常规饮水、拌料、或肌肉注射的给药方法治疗鸡呼吸道病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药费开支大,病程长,副作用明显,笔者通过反复临床实践,采取气雾给药的方法,疗效确实,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链霉素和急支糖浆配合治疗藏犬呼吸道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采用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的急支糖浆与链霉素、病毒灵粉配合治疗藏犬呼吸道病(慢喉、传支、急喉)效果好。具体方法是:链霉素按每藏犬5~10万IU的用0.9%的生理盐水3ml进行稀释,然后将急支糖浆按每只5ml的量,与稀释好的链霉素溶液混合摇匀,每100ml药液中再加纯病毒灵  相似文献   

10.
冬季是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常规治疗给药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结合专家研究报告,通过反复临床实践,笔者应用喷雾给药方法,治疗鸡呼吸道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diseases, i.e., sacrolumbar stenosis, intervertebral disk degeneration and protrusion and spondylosis deformans of the canine lumbar spine were studied in eleven canine patients and three healthy controls using radiography and 0.02 T and 0.04 T low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T1 and T2 weighted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sagittal and transverse planes. The loss of hyd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taken as a sign of degeneration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ks, could be evaluated in both T1 and T2 weighted images.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ave more exa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di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ks than did radiography. Sacrolumbar stenosis and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or cauda equina and surrounding tissue could be evaluated without contrast mediu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