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用蓄水渗膜袋、森露固体水、聚乙烯地膜等3种不同的节水材料,在山滩旱地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找出了提高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的有效手段和主要办法,为干旱山区实施生态节水工程、巩固造林成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结合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取水平阶、鱼鳞坑、开沟和穴状等4种整地方式,在山滩旱地进行了对比试验,总结出了适于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不同整地技术。该技术的研究应用,可节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干旱山区、沙区造林技术上的新突破,该技术对于半干旱缺雨地区的绿化造林,能够起到节水保湿、提高土壤温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造林成活率等作用,对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渭北干旱山区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春冬两季气候干旱,常规办法造林成活率往往达不到指标要求,为了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在苗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进行造林成活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干旱地造林时能明显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冀西干旱山区土壤瘠薄,十年九旱,荒山造林成活率极低,是制约当地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结合西部山区的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该文对干旱浅山地区连翘容器育苗及节水造林技术方式进行了研究试验,提出了比较可行的造林模式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干旱山区、丘陵区裸根植苗造林成活率较低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如何提高干旱山区、丘陵区裸根植苗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干旱缺水是限制山地果园发展的“瓶颈”因素。旱地果园能否正常生长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关键是能否有效解决节水培育技术问题。山地果园节水技术主要包括:滴灌、根际注水、覆盖保墒、保水剂应用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1年,在实施科技战略的号召下,山西省阳泉市林业系统积极推行节水造林技术,使得在干旱年景的条件下,8367公顷的各类造林成活率保持在80%以上,为全市发展林业走出了新路。主要体现以下特点:抓生物措施节水———固本。大力发展乡土抗旱树种,合理配置先锋树种,积极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造林方式,大力进行封山育林等,共计造林2133公顷。通过发挥树种和林种自身的生物学抗旱特性,从本质上提高造林成活率。抓化学措施节水———助本。积极推广生根粉、根宝、吸水剂浸根造林3000公顷。通过化学药剂作用,促进苗…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在陵川县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总结出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从选择抗旱适生的乡土树种、培育优质耐旱的良种壮苗、适地适树、推广运用抗旱造林技术4个方面阐述了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对开展石质山区干旱阳坡造林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花椒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平茬高度、树盘覆膜、保水剂蘸根、不同裸根时间对花椒树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高出66.1%;平茬高度15cm左右时比不平茬成活率高出87.9%;在干旱山区,树盘覆膜和保水剂蘸根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技术措施;在花椒造林中,裸根时间不宜超过4h。  相似文献   

11.
干旱山区营造人工林的关键在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北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该区自2003年实施"世行人工林营造项目"以来,全面采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造林800万株,面积2666.7公顷,成活率95%,保存率90%。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干旱山区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些具体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石质山区干旱缺水是长期以来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山区造林成活率 ,增加山区人民经济收入 ,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我们结合当地实际 ,围绕如何最大限度的蓄足外来水、保持苗木水、留住坑内水这一节水抗旱核心问题 ,从树种、苗木选择、整地、栽植以及栽后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措施 ,经过多试点、多树种、多项技术应用 ,使石质山区节水抗旱造林取得成功 ,现就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适宜树种选择对土壤要求不严、易生根、耐旱的乡土树种 ,如侧柏、火炬、毛白杨、刺槐、核桃、柿子、枣、花椒、泡桐、石榴等。2 蓄足外来水即在整地、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陕西省神木县干旱少雨、水源缺乏、取水困难、造林费工费时、成活率低等问题,陕西省神木县水磨河国营林场在大庄工区利用100亩旱地,用无水栽植技术栽植了3340株油松进行实验,从试验之日起坚持观察并做了60天的气象资料。结果表明:陕北干旱山区在雨季严格按照无水栽植技术进行油松造林,成活率很高,可以大面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漏斗式覆膜造林技术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容易操作的一种适用技术,它对干旱、缺雨地区的工程造林,能够节水保湿,增加土壤温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文章主要介绍了漏斗式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在巴林右旗造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 黑刺通名沙棘(Hippophae rhamnoi Des L.),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很强,生长较快、根系发达,萌芽力和根蘖性极强,可营造水土保持林。具根瘤苗,又是改良土壤的好树种。青海东部高位浅山区,用于造林的地方多为比较干旱的阳坡。以往黑刺造林多采用播种或栽植根蘖苗的方法,伹往往由于播种粗放或苗木根系不好,造林成效差。为了探讨在高位浅山阳坡就地育苗,提高造林成活率,我们进行了阳坡旱地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民勤青土湖沙丘梭梭,大滩乡上泉村葡萄、红枣,西渠枸杞,民左公路通道绿化刺槐等树种上进行"生泰"透气防渗砂节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生泰"透气防渗砂在干旱沙区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同时能够起到防渗、防蒸发和节水保墒的效果。因此,应用"生泰"透气防渗砂在生态极端脆弱的干旱沙区造林,可以解决干旱沙区造林成活率底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渊基金建设孔子文化纪念林项目由日本林业振兴协会投资,规划总面积160hm2,投资8000万日元。2012年10月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已完成合格造林面积132hm2,平均成活保存率93.31%。2013年,依托项目实施,开展了一系列荒山造林抗旱综合技术应用研究,试行了低成本、易操作节水保墒造林抗旱模式。4年来,经过对同一树种同一立地条件,不同节水保墒抗旱模式下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筛选出了青石山区4个树种的荒山造林最佳节水保墒抗旱模式,仅作为提高相同或相近树种应用于干旱瘠薄荒山造林成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在旱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是一个干旱少雨的省份,绝大多数造林属于旱地造林,因此干旱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最主要因素。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这类物质还有大量的强吸水基因,结构特异,在树脂内部可产生多渗透缔合作用,并通过其网孔结构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并且这些被贮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可以被林木根系直接吸收利用。保水剂由于具有特殊的抗旱、节水、保水作用,在农作物增产,造林绿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沙枣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在干旱浅山区,进行山旱地沙枣造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采用保水剂处理沙枣造林试验,可以明显提高沙枣的地径、树高生长,并提高成活率。对于保水剂对沙枣安全越冬,及保水剂持久效果等问题需继续试验观察研究测定。  相似文献   

20.
干旱荒漠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应用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荒漠区 ,造林能否成功 ,完全取决于水分因子 ,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 ,最大限度地创造造林条件 ,是抗旱造林研究的主要课题。经历年来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总结出了 6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