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辽阳某猪场的10日龄仔猪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29TCID50/mL。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能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及外周纤突。所分离的病毒对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下稳定,56℃ 30min可以灭活。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1240bp的gD基因。分离病毒对3日龄乳鼠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对家兔、3—5日龄仔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用不同剂量的病毒培养液肌肉注射于3—5日龄仔猪,14d后用10^5.7TCID50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所有试验仔猪均可得到有效保护。用分离毒免疫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15日龄的仔猪能抵抗10^5.7TCID50强毒的攻击。试验的结果初步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PRVLY株),并可能是一株弱毒株,而且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45
从湖北省某些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的多株病毒,并用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病毒株在仓鼠肾传代细胞上连传1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适应BHK-21细胞的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2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毒病粒子,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下半年,福建某免疫接种过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的规模化猪场大批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新生仔猪发生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疑似为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发病症状,为确定发病原因,从该猪场疑似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仔猪脑、肝脏和肺脏中分离到一株未知病毒,PCR检测及测序比对鉴定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将分离的病毒命名为NP株。用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病毒的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9.13/0.1mL,动物攻毒试验出现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一株猪伪狂犬病病毒毒株,为研究福建省猪群伪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辽宁省某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 ,通过初步验证后选择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鉴定。该病毒株在PK -1 5细胞上连续传 1 2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 ,用适应PK -1 5细胞的病毒接种Vero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 -2及SPF鸡胚成纤维细胞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该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 ,在pH5 0~ 9 0下稳定 ,5 6℃ 3 0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该病毒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取处理后的病料上清液和传代病毒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用所分离病毒提取的DNA及培养病毒液经简单的预处理后作为模板 ,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 1 2 40bp的g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 ,所分离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 ,并将该毒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LA株。 相似文献
5.
6.
猪伪狂犬病病毒HDDJ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某猪场常规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株)的母猪流产,疑似为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为确定发病原因,将流产胎儿的脑、淋巴结、肺脏研磨混合液接种Vero细胞,形成稳定细胞病变(CPE),并测定其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通过PCR鉴定、测序比对、进化树分析,确定感染病毒及基因型,动物回归实验判定病毒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PRV中国变异株,命名为HDDJ株,与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8.
从北京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死亡仔猪脑及内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接种ST细胞24 h后出现圆缩、聚集、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分离毒株能够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家兔出现奇痒等典型的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同时根据GenBank公布的PRV的gD基因设计引物并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经过测序比较,表明扩增产物序列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序列。以上结果证实该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依据分离地点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北京株。 相似文献
9.
从辽宁某猪场采集病料,经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分离,结果有2份病料在该细胞上盲传后可见典型的CPE,经测定其毒价为10-7.8 TCID50/mL。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黄绿色荧光,用电镜对纯化的病毒进行观察,可见有囊膜包裹的圆形病毒粒子,直径为140~200 nm。该病毒对氯仿、乙醚、酸和热敏感。对有CPE的细胞培养物进行RT-PCR,结果为阳性。接种试验动物出现典型的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且死亡。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PRV。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五家渠、石河子某猪场病死仔猪的大脑和内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 ( PRV)毒株 ,通过兔体接种、BHK-2 1细胞培养、理化特性测定、中和试验、实验兔和仔猪回归试验、电镜观察、PCR扩增及感染力测定 ,分离的病毒接种实验兔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 ;BHK-2 1细胞培养盲传 4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 ;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呈圆形并带有囊膜和纤突 ;回归兔出现典型奇痒症状 ,仔猪出现典型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分离的病毒能被 PR鄂 A株标准阳性血清中和 ;该病毒对氯仿、乙醚、酸、热敏感 ;PCR体外扩增可见其与鄂 A株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有相同的电泳带 ;用 BHK-2 1细胞测定其毒价 TCID50 为 10 -1 0 .87/0 .1m L 根据此分离病毒株的上述特性 ,鉴定其为伪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11.
从福州郊区某猪场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的仔猪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株感染Vero细胞、MDCK细胞均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并可见合胞体。感染仔猪症状较轻,但在攻毒后25d,可检测到伪狂犬病抗体,并在仔猪的肺气管冲洗液中回收到同样理化特性的病毒。接种成兔和小白鼠均可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电镜观察可见110~180nm大小不等、不规则圆形、有囊膜的伪狂犬病毒粒子。用MDCK细胞测定其TCID50为10-6.604/0.1mL,能被PRV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效价为1∶77。对乙醚、热、胰蛋白酶敏感,在pH5.0~9.0之间保持稳定。尿囊膜接种9~12日龄鸡胚,86h可见尿囊膜水肿、出血,有大小不一白色痘斑样病灶,胚体萎缩,头盖部突起、全身弥漫性出血。制作细胞飞片,8h用PRV荧光抗体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浆内呈现散在的翠绿色荧光。PCR反应可扩增出特异性1579bpDNA片段。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伪狂犬病病毒,并命名为PRVFZ株。 相似文献
12.
从临床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病料中,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采用无PCV1污染的猪肾细胞系(PK-15)分离培养,经蚀斑克隆纯化,培育1株细胞培养适应毒,命名为PRV-JF株。该分离株经细胞培养传代,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随代次显著增加,第24代毒价达10^8.5 TCID50/mL。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病毒感染细胞可被已知PRV阳性血清中和。电镜负染观察到病毒粒子呈椭圆或圆形外观,无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10nm~150nm,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径约150nm~180nm。PCR鉴定该毒株含有gE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7株PRV同源性为97.7%~100%。用不同剂量病毒培养物接种家兔于24h~72h内全部死亡。研究表明,PRV-JF分离株对易感动物具有高致病性,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免疫与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Q/01/2004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从重庆某肉用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中采集病料,按常规处理后接种9~10日龄鸡胚,通过鸡胚连续传代培养3代,并对该分离毒株的鸡胚致病性、血凝性和NDV的干扰特性进行检测.同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IBV感染特征,可使鸡胚胚体出血、蜷缩、矮化;该分离毒株无直接血凝性,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中有75%的感染鸡在10d内发病或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肾苍白、肿胀,肾小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支气管有出血点、有大量粘液。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CQ/01/2004的纤突蛋白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IBVSl基因的共有分子特征,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分离株CQ/01/2004和J株S1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4%,氨基酸同源性为89.4%,与M4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6%,氨基酸同源性为78.0%。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株CQ/01/2004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Y株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疑似含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并分离病毒,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及纳米PCR技术,对采自吉林省某牛病毒性腹泻(BVD)发病牛场中使用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与病毒分离。共采公牛精液8份,接种牛肾细胞系(MDBK)进行分离培养。分离得到阳性毒株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测得第4代病毒效价为106.25TCID50/mL。纳米PCR检测5′-UTR和E2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BVDV流行毒株核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属于BVDV-1型,与BVDVJL株亲缘关系最近,5′-UTR核苷酸同源性为100%,E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3%,命名为BVDVJY株。研究显示,本次采集的种公牛精液携带BVDV-1型毒株。该牛场BVD的发生疑似与种公牛精液带毒有关,对牛场BVD的防治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从山东省诸城市疑似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感染貉的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病料的研磨上清液中分离出1株病毒。分离株经Vero细胞传至第4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经毒力测定、血清学、RT-PCR检测及测序、回归动物试验证明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命名为CDV诸城分离株(CDV-ZC)。采用RT-PCR方法分段克隆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并测序,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DV-ZC株全基因(KJ994343)与标准美洲型犬瘟热强毒株A75/17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6.5%,而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CDV3等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1.6%~92.0%。血凝素(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DV-ZC株与国内野毒株LN(13)2、GP株等以及日本野毒株UENO、HAMA等共同归属于Asia-1型,在H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SLAM)受体结合区即542~544位增加了1个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N-X-S/T)。致病性强毒株CDV-ZC的成功分离及全基因序列测定加深了我们对当前中国CDV流行株遗传变异情况的了解,为CD的有效预防、诊断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MDCK细胞从吉林某地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疑似发病犬肺脏组织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分离毒株经MDCK细胞传至第6代时出现典型的合胞体细胞病变(CPE)。经病毒形态观察、理化特性鉴定、RT-PCR和直接免疫荧光鉴定可知该分离毒株为犬瘟热病毒(CDV),命名为CDV-JT1;动物试验表明,试验犬接种CDV-JT1后21 d内都出现典型的犬瘟热症状;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DV-JT1株的H基因与中国分离株CDTaiChung株、TN株、SHLJ(07)1株、日本Hamamatsu株、Ueno株、Yanaka株和KDK-1株在基因型上同属于Asia-1型。CDV-JT1株含有包括CDV野毒株特有的309~311位在内的8个潜在的N-连接天冬酰氨糖基化位点。CDV-JT1强毒株的分离成功,对进一步开展疫苗研发、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疑似羊痘病毒(CaPV)感染的病例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诊后,采集病羊皮肤丘疹、脓疱等病料,接种于牛肾细胞(MBDK),盲传5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同时将病料接种于9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观察鸡胚病变情况;利用PCR方法扩增病毒的P32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细胞出现规律而明显的细胞病变;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到特征性痘斑;扩增的P32基因片段长度为972 bp;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的CaPV与其他绵羊痘病毒(SPPV)聚集在一个分支,证明该病毒为SPP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