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门源县是青海省白菜型油菜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在全省油料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门源县农机管理部门根据当地白菜型油菜机械化生产特点,总结出了门源县白菜型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门源县油菜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门源县近几年白菜型小油菜的生产现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油菜产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门源县是藏区北方春油菜的主产区,油菜是主产作物之一,目前门源地区播种面积1.3万公顷以上。在门源县建立白菜型油菜标准化示范区,不仅可规范白菜型油菜标准化生产,加快油菜标准化生,更有利于提高全县油菜单产和总产。为农产品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从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使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4.
白菜型小油菜是海北州的主要优势经济作物之一,目前全州播种面积4×104hm2,白菜型小油菜占油菜播种面积的70%以上。结合海北州州情及地域特色,构建油菜绿色技术产业体系,补齐农业农村的短板,全面推动海北州白菜型小油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油19号是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2年11月29日审定通过的优质白菜型油菜杂交种。为了鉴定该品种在青海省高海拔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青海省门源县种子经营管理站连续两年采用小面积试验示范、面积逐年扩大、试验地随机取点的方法进行了示范种植,从生育期、抗逆性、产量等方面对青油19号油菜品种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得出其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增产效果明显等综合评价和结论,今后可在门源县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7.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陇油18号生育期108 d,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青海农技推广》2009,(4):F0002-F0002,F0003
油菜是门源县传统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门源油菜以规模大、品质优而成为青海省油菜产区。种植品种以浩油11号、浩油5号和门源小油菜为主,年种植面积达26.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油菜总产值达13486.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7%。  相似文献   

9.
江苏油菜科学技术发展50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近50年(1959~2009)油菜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江苏油菜栽培技术发展,从总结群众经验起步,逐步研究建立了以"看苗诊断(施肥、管理实践)"为核心的"油菜‘三发’栽培技术"、以"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为路线的"油菜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油菜保优、轻型、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等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江苏油菜品种改良经历了"甘蓝型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油菜品种"、"优质品种替代非优质品种"和"杂交油菜替代常规油菜"3个阶段。每一次品种更替的结果都是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是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发展引导油菜从"小作物"走向"大作物",推动了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门源县是海北的农业大县,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区12个乡镇,全县总人口为15万,现有耕地面积3.25万公顷,主要种植青稞、小油菜等农作物,兼有小麦、豌豆、蚕豆等,是北方小油菜的故乡,也是青海省的油料生产基地之一,数十万亩肥沃良田是强县富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门源县种植小油菜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是北方小油菜的发源地。门源小油菜性阴凉,耐寒冷,生长期短,抗灾性强。门源的气候、土壤、地理环境适合于小油菜的生长,门源小油菜浑身是宝,是加工烹调油的理想原料,可用于医药产品、化妆品等工业。油菜籽榨油后的麻渣(油饼),粗蛋白质含量在38%左右,粗蛋白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是饲养反刍家畜的优质蛋白饲料配料,还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近年来被很多商家所青睐,如:栽培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等商  相似文献   

12.
小油菜以抗逆、早熟、稳产、市场需求量大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门源县传统特色农作物。目前油菜种植品种主要为浩油11号、浩油5号,2010年油菜平均单产为114.5kg,门源县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历来十分重视油菜生产,把提高油菜产量,提升油菜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年来,大力推广多项增产实用技术,油菜种植规模和种植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油菜分为三种类型,即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其中,甘蓝型占油菜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牟定县冬农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油菜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推广应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结合当地生产情况,提出田油菜及山地油菜品种选择、地块准备、栽植方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旨在确保油菜生产的产量、质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正> 白菜型油菜“雅油一号”系四川省雅安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1996年由安顺地区农科所引进,当年进行品种展示,亩产134.12公斤,1997年在白菜型油菜品种生产示范中亩产104公斤,比对照“贵白一号”增产8.1%。1998年在白菜型油菜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亩产113.8公斤,比“贵  相似文献   

15.
一种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杂交种近日在陕西选育成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董振生主持选育的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白杂1号”,近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这是中国第一个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选育杂交油菜新品种一直是国内外油菜育种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而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有许多,其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中国科学家已先后育成适合低海拔地区种植的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杂交种,而在选育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杂交种育种方面一直未有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种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杂交种,前不久在陕西选育成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董振生主持选育的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白杂1号”,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是中国第一个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门源县积极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胆尝试青稞、小油菜免耕技术推广,探索出了破解种植业弱化、减少劳动作业强度、实现种植业增产增效的新模式。1基本情况门源县辖区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4镇8乡、109个行政村。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辖区耕地总面积4万公顷,其中县属3万公顷,农作物以油菜、青稞为主,兼有豌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油菜年产量达6000万千克,是全省最大的商品油料基地和藏区青稞制种基地。2010年门源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19.
1青海省杂交油菜产业现状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气候冷凉,地貌独特,是我国重要的杂交油菜育种基地。近几年,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等生态建设力度加大,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高海拔地区低产白菜型小油菜的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海北州高寒冷凉地区白菜型油菜播种密度对油菜生产影响的探讨,分析了白菜型油菜播种密度与产量的构成关系。结果表明:水肥和生产条件较差的田块,播种密度应控制在225万~300万株/hm2,水肥条件适中的田块控制在165万~225万株/hm2,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块应控制在16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