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人与茶     
林行止 《中国茶叶》2003,25(4):30-31
11969年年底,我为《明报周刊》写了一篇《由喝茶谈英国人的生活》的文章,四五千字,算是总结了我数年来对英国喝茶习惯的“研究成绩”;后来,笔者又读了一些书,每遇与茶有关部分,莫不慌忙注下眉批、折了页角。我对“英国茶道”的兴趣仍不削减,使我自己为这种“治学精神”而高兴!我不嗜茶,“奶茶”既非我所好,家乡的“工夫茶”与我亦完全绝缘。在英期间,由于看见英国人对泡茶是那么隆重其事,且各有各的“秘方”,各有各的一套“茶经”,渐渐引起我对“茶道”的兴趣,平时读书,遇有谈及茶的,都一一记下,态度严肃如同写论文,每与友侪闲聊,亦欢喜以此…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定代表之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体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茶文化很快转变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走出国门的“茶叶之路”,逐步深入欧洲等地区,并成为世界共享的茶文化。茶作为文化的载体,已经根深蒂固的烙印到大家的心目当中。在传入西方世界的过程中,不仅给予了茶的韵味,也展现了英语为首独特的“茶”语印证。透过对英语“茶”的认识,就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茶文化是如何有效的融入到西方习俗的。英国虽然不产茶,但是英国人喜欢喝茶,并且是世界人均饮茶量最大的国家。并且还在茶的基础上,创设了具有韵味的红茶文化。想要真正地理解“茶”这个词语,那么就需要以茶文化为着手点,对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语实施有效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茶报》2000,(4):47-47
广州人历来喜欢喝茶,如今喝茶不但讲究品味,还时兴将有益继康的瓜果、花卉、中药加入茶中,喝起非茶之“茶”。  相似文献   

4.
业界资讯     
台湾定4月7日为“喝茶日”本刊讯据我国台湾媒体报道。为推广民众多喝茶,台湾“农委会”与台湾茶协会4月6日宣布,将4月7日定为“台湾喝茶日”,并展开为期2个月的促销和各种茶文化推广活动。台湾“农委会”农粮署副署长许万祥说,喝茶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又有益健康,而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5.
临江仙·茶     
茶是中国原产 ,坐禅佛、道求她 (1 ) 。世界最爱中国茶 ,味浓性泼辣(2 ) ,健身祛风邪。中外商家争购 ,绿红、龙井名茶 ,价廉形美色香佳。中国信誉好 ,天下第一家。注 :(1)她 ,喻茶。佛道坐禅 ,可以放弃女人 ,但不能不喝茶。谓“茶禅一味”或“茶佛一体”即“佛茶”。(2 )朱德诗赞“庐山云雾”的功效 :“味浓性泼辣”句。临江仙·茶@曾庆辉  相似文献   

6.
沱茶情缘     
徐永清 《茶叶通讯》2012,39(1):48-48
我喜欢喝茶,论茶龄已足有三十年,论我喝茶的启蒙老师应该是沱茶。  相似文献   

7.
名茶与茗茶     
刘舒 《福建茶叶》2009,31(3):47-47
我省为茶叶主产地,闽人喜饮茶,福州又是大都市。因此街上出售茶叶的商店比比皆是。漫步街头,经常可以看到XX名茶、XX茗茶的茶叶商店招牌。我发现近年××茗茶的店招.似乎有增多的趋势,茶商或许以为“茗茶”就是著名的茶。其实不然.名茶可释为著名的茶。而茗是茶的通称,如“喝茶”也可说“品茗”。其它如“香茶”,“香茗”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使用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8.
翻遍《红楼梦》,你会看到贾府上下有一个生活习惯:喝茶。芳茶飘香在字里行间,把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同时,她道出了茶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喝茶最讲名气,一般都是“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和“龙井茶”。这些茶在历史上都是献给皇帝的“贡茶”。茶的颜色清心和目,泡水后汤色明亮,品起来味道纯正,乃茶中之上品。至于警幻仙姑招待宝玉“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的“千红一窟”茶,那可算是茶中之稀世珍品了,恐怕凡间难寻。 贾府中对茶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在王夫人居坐宴息的正室里,茗碗瓶花具备,三间小正房内炕桌上也堆有茶具;再贾母的花厅上,摆设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万蜜十节小茶杯;拢翠庵妙玉给贾母上茶,也是用的“海棠式雕漆填金‘去龙献寿’的小茶盘”,  相似文献   

9.
福安种茶历史悠久 ,新形成的饮茶、用茶习俗也与之相辅相成 ,历史漫长。一、饮茶、用茶已成为福安人民“开门七件事”之一 民谣“油盐酱醋米茶柴 ,件件都在别人家”。这是旧日贫苦人民的生活写照。二、茶哥米弟 福安民间把茶叶叫做“茶米” ,与谷、麦、豆、麻同列五谷类中 ,足见其重茶的程度。有趣的是福安人历来有先喝茶后吃饭的习惯 ,特别是来了客人 ,很少有不喝茶先吃饭的。他们认为先喝点茶 ,保持肠胃通畅 ,然后再吃饭 ,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把茶称作“哥” ,把饭 (米 )称作“弟” ,茶哥米弟之称便由此流传。三、“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说,神通八极的是酒,思联四方的是茶.有人说酒醉人,醉在让人麻木、浮躁、虚幻,飘飘欲仙.也有人说,茶醉人,醉在让人冷静、清醒、真实,心旷神怡.我不怎么喝酒,但却不时喝杯极香的凤凰单丛茶,那茶香茶韵,却让我常常醉在那单丛茶的清香蜜韵里.那是今年的清明时分,正是潮州凤凰单丛茶的采摘季节.平时不怎么喝茶的我和几位老朋友,应茶乡朋友周兄之约,来到了“中国乌龙茶之乡”潮州凤凰山茶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2005,27(3):33-33
据我国台湾媒体报道,为推广民众多喝茶,台湾“农委会”与台湾茶协会4月6日宣布,将4月7日定为“台湾喝茶日”,并展开为期2个月的促销和各种茶文化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茶叶委员会最近的周年报告,茶仍是英国人最钟爱的饮料,80%以上的英国人每天平均喝茶3.56杯,每名男子、妇女或儿童每日逾10杯饮品中,有3杯以上是喝茶,每年他们饮掉16.2万吨茶叶,总零售价值6亿英磅(约合10亿美元).英国人饮茶,不仅数量居世界首位,其饮茶方法之考究,也非其他国家可比.泡茶饮茶已经成了一种艺术,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其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英式下午茶。英式下午茶,颇象广东人“饮茶”:一面悠闲的品(艹名),一面用茶点。据信这种饮茶风俗最早起源于皇室贵  相似文献   

13.
茶缘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经常陪着爷爷喝茶,我和小伙伴们玩累了、口渴了,就争先恐后地跑到他们跟前喝茶根。如果我们玩过了点,父亲还会主动请我们去分享那茶的余香。从那时起,喝茶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算起来,我的茶龄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茶与人生     
我不善品茶,更不懂什么茶艺、茶道,但是去年夏天在泉州一家茶艺馆观看了一整个茶艺过程后,不但大开了我的眼界,而且翻动了我本己淡忘了的喝茶历程。 茶艺小姐用纤纤玉指娴熟地摆弄着小巧玲珑的茶具,先是洗杯、温壶道“仙女沐浴”,再是落茶、洗茶称“观音入殿、雨洗珍珠”,再是冲水、刮沫似“高山流水、春风拂面”,酹茶、点茶若“祥龙行雨、凤凰点头”,最后,姑娘将装着茶的高杯放在小小的托盘上,并逐一配上一个空的矮杯,双手捧到客人跟前,我接过姑娘送来的香茗,轻轻来个“鲤鱼翻身”,先是搓杯闻香,尽吸大自然草木之精华,然后徐徐而啜,细品玉液琼浆之甘淳。此刻,我在尘世中积聚的满腹浮躁已偃旗息鼓,所有的名利荣辱都烟消云散,整个人像炎炎盛夏走进深山密林之中。  相似文献   

15.
赵燕燕 《茶叶》2009,35(2):122-122
4月13日上午十点,第十二届西湖国际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吉庆台举行,本届茶会是2009茶文化博览会的主体项目之一,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中国茶叶博物馆承办,以“倡导科学饮茶提升生活品质打造休闲之都”为主题,旨在营造“喝茶好、喝好茶、茶好喝、好喝茶”的氛围,以进一步打响“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16.
父亲从小就跟爷爷学喝茶,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喝茶。至今,我的记忆中还清晰地记得嗜茶如命的爷爷留下的保温工具茶窝。爷爷生长的旧社会,民不聊生;父亲生活在计划  相似文献   

17.
探访碧螺春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淡雅清香,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它造就的闲适和愉悦的情调。我喝茶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讲,足有三十年,我几乎喝遍我国所产的名茶。这在于环境的熏陶,我  相似文献   

18.
时髦的“茶”字在香港,“茶”字是一个挺时髦的字。香港同胞,早上起来,嗽洗完毕,就是饮茶。朋友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饮茶了吗?借以问候。当你走到街头,举目张望就会见到茶字。茶楼、茶寮、茶室、茶园、茶庄、茶行……,比比皆是。香港人所谓饮茶,不是“纯喝茶”,而是辅以茶食点心,以茶送之。走进  相似文献   

19.
茶情     
《茶世界》2017,(2)
<正>我爱喝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茶尚未泡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呡一口,尽管烫得唏溜不已,然那茶香却解了我一夜的饥渴,觉得舒服多了,待茶凉些后,我就开始大口喝茶,尽管头道茶有些苦,但我不觉得苦,只觉得茶香顿时沁入肺腑,觉得过瘾极了。每天的下午午觉起来,我会重新泡一杯茶,几口喝下去后,午休的倦意顿时一扫而光,我会觉得神清气爽,铺开稿纸,开始写作。每当写作遇到困顿之时,我  相似文献   

20.
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古人在喝茶过程中,将自我的思想情感寄于茶事活动,故而,茶文化应运而生。喝茶悟道是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形式,同样也是作家是周作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散文《喝茶》中,作者通过对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和西方下午茶的简单介绍,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示了自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