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机硒和某些中草药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将购进的 1日龄雏鸡分组 ,其中 1组饲料中添加有机硒 ,另 3组分别添加中草药黄芪、女贞子、淫羊藿 ,另设 1组空白对照。饲养至 60日龄空腹称重 ,采血分离淋巴细胞 ,测其E 玫瑰花环形成率 ,计算其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结果其玫瑰花环形成率、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为 :有机硒组 (37 79±0 0 2 ) %、 0 2 73、 0 474;黄芪组 (38 63± 0 0 6) %、 0 2 91、 0 486;女贞子组 (35 1 4± 0 0 3) %、 0 2 67、 0 467;淫羊藿组 (36 42± 0 2 ) %、 0 2 69、 0 468;对照组为 (2 6 0 6± 0 0 3) %、 0 2 4 8、 0 42 5。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 ,说明有机硒、黄芪、女贞子、淫羊藿对鸡体的免疫增强作用明显 ,尤其以黄芪组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中药成分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38 0只雏鸡随机分为 19组 ,于 11日龄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多糖、淫羊藿黄酮、蜂胶黄酮、黄芪皂甙和人参皂甙等 9种中药成分 ,对照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 ,每天 1次 ,连续 3d,于 14日龄用新城疫 系弱毒疫苗首免 ,2 8日龄二免。分别于 35、4 2、4 9和 5 6日龄心脏采血 ,监测 T淋巴细胞转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所有中药成分均能显著促进 T淋巴细胞转化 ,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择14日龄雏鸡110只,随机均分为11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Ⅺ为试验组,各组雏鸡在14日龄时均颈部皮下注射鸡ND—La Sota疫苗0.2ml/只.试验组雏鸡同时经口投服由不同配方和比例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左旋咪唑、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制备的10种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1粒,对照组雏鸡不投服。在免疫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各组雏鸡ND—HI抗体效价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结果表明制备的10种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雏鸡ND—HI抗体效价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其中以X组和Ⅺ组配方效果最好,为今后研制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免疫增强剂促进鸡球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艾维茵雏鸡分别于7日龄和14日龄时以1000、5000个E.Tenella卵囊/只免疫2次,并于首免时注射卡介苗(BCG)或黄芪多糖(APS)1次,21日龄以5万和25万卵囊攻击。试验鸡采血时间为7、14、21和28日龄。细胞免疫测定指标为淋巴细胞转化水平、E-玫瑰花环形成率、血清溶菌酶含量。结果表明:BCG和APS能显著提高球虫免疫鸡的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是鸡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有效激活剂。  相似文献   

5.
用淫羊藿-蜂胶佐剂0.2mL和0.4mL分别对3日龄雏鸡皮下注射,并于24日龄时以相同剂量重复注射1次,以注射后不同时间检测鸡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28日龄小白鼠隔日皮下注重注射淫羊藿-蜂胶佐剂0.2mL,并以环磷酰胺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淫羊藿佐剂捅显著提高雏鸡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其中0.4mL剂量组明显优地0.2mL剂量组;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能明显增强,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多糖对鸡免疫功能及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淫羊藿多糖(EPS)对雏鸡免疫功能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8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于1日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12.5 mg/mL、25 mg/mL、50 mg/mL EPS,连续7 d,于7、14、21、28、35、42、49、56日龄采血,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细胞吞噬力、AI和ND抗体效价、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PS均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细胞吞噬力、AI-HI和ND-HI抗体效价、红细胞-C3b花环率,降低红细胞-IC花环率,且中剂量效果较好.淫羊藿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和疫苗佐剂,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蜂胶合剂对鸡红细胞CR_1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蜂胶合剂与鸡红细胞在体外进行孵育,然后测其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CR1)的活性,以判定淫羊霍-蜂胶合剂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经20%、10%和5%的淫羊藿-蜂胶合剂处理后的鸡红细胞CR1花环率(CR1-R)分别为:38.9%、22.0%和9.0%,面对照组鸡红细胞CR1-R是9.3%。此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合剂具有明显的增高红细胞CR1活性作用,并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蜂胶合剂与鸡红细胞在体外进行孵育,然后测其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CR1)的活性,以判定淫羊霍-蜂胶合剂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经20%、10%和5%的淫羊藿-蜂胶合剂处理后的鸡红细胞CR1花环率(CR1-R)分别为:38.9%、22.0%和9.0%,面对照组鸡红细胞CR1-R是9.3%。此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合剂具有明显的增高红细胞CR1活性作用,并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黄芪多糖(APS)、淫羊藿多糖(EPS)、左旋咪唑、亚硒酸钠(Na2SeO3)、维生素E(VE)等药物混合,加入粘合剂制成鸡用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给鸡投服后日均磨损量6.0—6.3mg、药物有效释放量2.40-2.52mg,鸡体内的有效释放期在40天以上。配合鸡新城疫(ND)-Lasota疫苗免疫雏鸡,免疫后10、20、30和40天用β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RFC)、酸性α-醋酸奈酯酶染色试验(ANAE)、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鸡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对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变化测定,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对雏鸡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研制的鸡用缓释复方免疫增强剂能够增强鸡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将200只雏鸡根据不同的处理分成四组:对照组、淫羊藿-蜂胶合剂组,MD疫苗组和疫苗-合剂组,并在11日龄时全部用MD强毒攻击。于4、11,26、41和56H龄时采血样,测定各自的RBC-C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同时统计各组的MD发病率。结果:MD发病率,对照组>合剂组>疫苗组>疫苗-合剂组,分别为:76%、60%、54%和34%。疫苗-合剂组MD发病率极显著地低于其他组(P<0.005);RBC-CR_1花环率,接种MDV后,疫苗-合剂组迅速增加,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8.0%左右),其他组均是下降以后再缓慢回升,与RBC-IC花环率呈反向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合剂有明显增强感染MDV后鸡RBC-CR_1活性和降低MD发病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饲喂初生樱桃谷肉鸭,于14日龄、21日龄、35日龄、42日龄时采血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E-C3bR)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E-ICR)率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然后屠宰取脾脏、胸腺、法氏囊测定免疫器官指数.试验结果证明,14、21、35、42日龄试验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E-C3bR)率分别为17.09±0.36、16.12±0.39、15.27±0.46、15.35±0.30(分别比对照组高出6.28%、7.83%、8.99%和6.1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E-ICR)率分别为11.15±0.34、10.08±0.37、9.96±0.39和9.33±0.23(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36%、12.25%、10.91%和10.28%).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对四个相同日龄段鸭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数量分别为57.18±0.71、66.52±0.51、69.66±0.57和71.92±0.51(分别高出对照组5.56%、8.27%、3.09%和5.04%).21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分别为6.15±0.15、1.14±0.06和1.73±0.07(分别高出对照组14.10%、13.07%和14.00%),42日龄时试验组分别为3.82±0.06、0.96±0.05和0.88±0.09(分别高出对照组25.26%、15.66%和35.38%).本研究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肉鸭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樱桃谷肉鸭的免疫器官指数,进而提高鸭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芪组方对肉鸡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药黄芪为主组成方剂1、2、3,在含有高母源抗体的肉雏鸡群中饮用,用新城疫(ND) IV 系疫苗点眼进行常规免疫,然后分别于9、20、28、35、40、45日龄测定血液中HI 水平,组方3对7~45日龄免疫肉鸡新城疫抗体提高1.2个滴度(log2),并能提高抗体水平的均匀度,延长有效抗体效价14~18 d;提高出栏体重9.5%,提高成活率3.4%;料重比降低9.0%;组方3对雏鸡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在9和45日龄测定值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胸腺指数45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方3雏鸡EAC 花环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ANAE 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在9和45日龄雏鸡红细胞C3b花环率显著提高, IC花环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黄芪组方对肉雏鸡有显著的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蜂胶佐剂组织灭活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MVRVHD和VRVHD分别免疫家兔,用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测定细胞免疫水平(Tc),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体液免疫水平测定。并于免疫后期(第165d和第187d),用RVHD强毒对不同家兔分别进行攻击试验。结果发现:PMVRVHD组(A组)家兔E-玫瑰花环形成率显著高于VRVHD组(B组)(P<0.01);A组家兔血清HI值极显著地高于B组(P<0.01)。同时,试验组家兔的细胞免疫先于体液免疫出现。在第187d的攻击试验中,A组家兔全部健活,B组家兔死亡2只,其余5只则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表现。结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测定结果,认为PMVRVHD对家兔的免疫效果比VRVHD更好。  相似文献   

14.
用AGP试验抽样检测了我省不同地区的6个鸡场,共91只1日龄雏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抗体阳性率。结果表明:6个鸡场中1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阳性率均偏低,鸡场最高的阳性率也只有62.3%,有的甚至接近于零。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当调整鸡免疫程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健康雏鸡7日龄免疫前12小时按照分组分别使用免疫活性因子和生理盐水,然后以新城疫Ⅳ系弱毒苗点眼滴鼻,分别在新城疫Ⅳ系冻干苗免疫后7、14、21d,心脏采血,采用HI法检测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应用免疫活性因子及新城疫疫苗后各试验组7d抗体水平明显升高,14及21d抗体水平大大高于单用ND疫苗组,经t值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熏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活性因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6.
鸡实验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35只1日龄伊莎褐蛋母鸡雏腹腔接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应用常规病理技术,对接毒后第15天、1、2、3、4、5、6个月7个批次的实验鸡做了病理学研究。结果:接毒后15d和1个月,部分实验鸡发生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骨髓成髓细胞大量增生,或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结节,肝、心、肾、法氏囊等内脏器官出现成髓细胞聚集;接毒后2~6个月,实验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髓质淋巴细胞发生转化,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在肝、心、肾、脾、腺胃等器官中形成成淋巴细胞性肿瘤结节。据此,可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做出病理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In vitro studies with organ (oviduct and trachea) and chicken embryo kidney cell cultures were attempted to assess the pathogenicity of locally isolated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P:120) initially isolated from the oviduct of young chicks. In oviduct cultures infected with IBV, ciliary movements decreased as early as 24 hours postinoculation (PI), and on the 6th day ciliary movements ceased completely. Cytopathic changes were also noticed. Immunofluorescent antigen was detected from 1 to 6 days PI, the maximum being on the 3rd day. The characteristic microscopic changes in the oviduct explants were reduced by 24 hours PI and had completely ceased on the 5th day. Cytopathic effect and immunofluorescent antigen were present from 1 to 8 days PI, being maximum on the 5th day. Histological changes marked by loss of cilia, rounding of the epithelial cells, degeneration, and sloughing were detected from 2 to 8 days PI. Low-embryo-passaged (EP-7) IBV did not produce cytopathic effect on the chicken embryo kidney cell cultures. On the contrary, high-embryo-passaged (EP-14) virus produced cytopathic effect at the third tissue-culture-passage level.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多糖、黄芪多糖(APS)、当归多糖(ASP)及淫羊藿多糖(EPS)对正常罗曼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60只1d龄健康罗曼雏鸡随机分为13组,每组20只。分别于1d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及复方多糖、APS、ASP、EPS,连续注射7d。于7、14、21、28、35、42、49、56d龄采血,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复方多糖、APS、ASP、EPS后,各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复方多糖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其他各多糖组。复方多糖、APS、ASP、EPS均可提高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其中复方多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选用24只3月龄、体质量(13±1.0)kg的雄性波尔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期60d。Ⅰ组为对照组(饲料添加微量元素);Ⅱ组(低剂量组)、Ⅲ组(中剂量组)、Ⅳ组(高剂量组)分别肌肉注射"生命元"0.5,1.0,2.0mL/kg。试验前1d及试验后15,30,45,60d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及免疫复合花环率(ICR);试验后30,45,60d测定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周期指标。结果表明:(1)"生命元"能提高波尔山羊血液中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且在试验后45,60d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2)"生命元"能够提高波尔山羊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强波尔山羊的红细胞免疫功能。(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同程度降低G0/G1期和DNA的百分含量,提高S、G2-M期DNA的百分含量以及细胞分裂指数(PI)和DNA百分含量,并在一定时期呈现显著性(P〈0.05或P〈0.01)差异,并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细胞分裂周期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基因在无尾鸡骨骼发育过程的潜在调控机制,本试验通过混池重测序与转录组测序方法,综合运用基因组学和骨骼转录组学来揭示Cdc42基因对无尾鸡尾部发育的遗传影响。结果显示,在无尾品种的强正向选择下,无尾鸡与有尾鸡之间高度分化的基因显著富集到神经发育、基础代谢与细胞骨架重排等生物类别;骨骼发育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数从胚胎第8、11和14天逐渐升高后下降,到第16天到达最低后又升高,到第21天达到最高;在基因组与转录组层面识别的公共候选基因为Cdc42;公共生物学过程富集到GTPases活性与细胞生长程度的调节,公共信号通路富集到紧密连接与黏着连接;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发现,无尾鸡比有尾鸡的基因网络密度高6倍以上,平均连接度高8倍以上。无尾鸡共表达网络中,Cdc42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关性较弱。相比而言,在有尾鸡组,Cdc42基因处于网络的核心连接节点处,对于多基因的共同调节起到桥梁作用;此外,证明了Cdc42基因在多物种间具有保守性。本研究最终确定瓢鸡无尾性状的形成可能通过Cdc42及其共表达的基因共同调控紧密连接信号通路,联动影响Wnt信号通路,进而干扰生长板和尾骨的发育,是尾骨提前终止的重要影响环节,将为瓢鸡无尾表型的早期启动和遗传基础认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