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在四川德阳和泸州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D1.12万穴/hm2,D2.15万穴/hm2,D3.18万穴/hm2,D4.21万穴/hm2,D5.24万穴/hm2)对不...  相似文献   

2.
地处滨海高产稻区的大洼县.自1993年应用抛秧技术以来,由于省工、省水、低成本、增收节支,1993-1995年累计推广31.33万亩,累计增产稻谷为1566.5万kg,综合效益增加了3749.15万元,1996年已全面推广。实践证明,抛秧比插秧水稻平均增产12.34%左右。抛秧栽培具有显著增产优势。1增产原因1.1秧苗整齐、健壮、素质好营养钵育苗,养份均匀地集中在钵孔内,每穴秧苗都有一个独立的营养环境,不争肥、不争光、生长稳健、整齐一致。同时秧苗在旱育环境下生长,体内束缚水含量高。干物质积累多,根多而壮,碳氮比适宜,地上部与地下部发育…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它把农民从几千年来“曲背弯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手插秧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育秧和插秧的劳动量.具有省工、省钱、省种、增苗、增穗和增粒等增产、增收优点,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通过多次实践抛秧栽培技术的探索认为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准备方面1、选择塑料秧盘.目前规格较多,可根据实际选用.通常用60×30cm,561孔软盘,用量公式为:秧盘用量(个)=抛秧面积(m2)×抛秧密度(穴/m2+秧盘穴数(穴/个).2、配制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珞优8号进行不同秧苗素质、施氮水平及插植密度高产栽培试验表明,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秧苗的单株带蘖在4个以上更有优势;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种植珞优8号,施肥量以纯氮10~14kg/667m^2为宜;密度以1.8万穴/667m^2处理的不同密植方式,其产量相对差异较小,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盛优656在永州的种植表现及其软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优656稻米为国标二等优质米,在湖南永州实施了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软盘抛秧种植在湘南表现出效益优、熟期适宜、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介绍了其软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优质杂交中粳Ⅲ优9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Ⅲ优98是200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为了充分发挥Ⅲ优98的增产潜力,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Ⅲ优9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长及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合理密植,穴插双苗有利于高产.该组合要达到10.0 t/hm2以上的产量水平要求插足28.13万穴/hm2以上、穴插双苗或插足36.58万穴/hm2、穴插单苗.  相似文献   

7.
影响水稻抛秧育苗成败的因子很多。通过对不同播种方法、播种量和不同秧盘对比等8个处理进行出苗情况、秧苗素质及适宜苗穴率的试验分析,得出先装土后播种4.5粒/穴、种土混合3.5粒/穴、种土混合4.5粒/穴表现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新香优80在我县已种植6a,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1998年开始作为我县晚稻盘育抛秧栽培的主要组合大面积推广,普获丰收,2000年该组合盘育抛栽面积达到1.53万hm^2,占全县晚稻盘育抛栽面积的76.7%,占该组合种植面积的85.2%,1998-2000年平均产量达7.82-8.26t/hm^2。  相似文献   

9.
以商花43号为材料,研究单粒精播不同密度S1(9.0万穴/hm2)、S2(13.5万穴/hm2)、S3(18.0万穴/hm2)、S4(22.5万穴/hm2)、S5(27.0万穴/hm2)和双粒播CK(18.0万穴/hm2)处理之间花生叶面积指数、SPAD、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探讨夏花生单粒精播的适宜密度及其高...  相似文献   

10.
何慕文  黄四齐 《杂交水稻》2004,19(Z1):88-89
新香优20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新香A与R207配组育成的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湖南郴州作晚稻种植,表现适应性广,需肥中等,高产稳产,米质优,熟期适中,抗性好,可作抛秧、插秧栽培.  相似文献   

11.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三稻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地育秧、2.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2粒谷苗、移栽密度23.31万穴/hm^2、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30~5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两季产量可达14.44t/hm^2,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5.71t/hm^2。  相似文献   

12.
刘念龙 《作物研究》1998,12(2):27-28
1997年在中稻区的黄泥田、浅黄泥田和冷浸田中对杂交水稻岗优22和Ⅱ优多系1号进行了抛秧与常规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稻田上抛秧栽培均表现增产,平均比手插栽培增产4.6%,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多。抛植比手插可缩短生育期6~8d,且效益明显,增收节支达每公顷1461元。因此抛秧栽培可在山区各类稻田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董素香 《北方水稻》2009,39(5):34-35,37
通过采用大小垄栽培方式,穴距和小垄垄距相等,两小垄之间插秧以正三角排列的正三角栽培法,与常规栽培方式等穴数,高于、小于常规栽培穴数,和不同地区、不同土质三角栽培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栽培方式比常规栽培通风透光好,比抛秧栽培易管理。等穴于常规栽培方式的三角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左右。并且,这种栽培方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质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林玉棋 《杂交水稻》2008,23(3):42-45
采用施N量(135,180,225kg/hm^2)、种植密度(10.5万,18.0万,25.5万穴/hm^2)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裂区田间试验方法,探讨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作双季晚稻栽培的合理施N量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施N量对产量作用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作用显著,施N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Ⅱ优航2号在土壤肥力中上条件下作双季晚稻栽培,以每公顷施纯N135kg、种植密度25.5万穴或每公顷施纯N225kg、种植密度10.5万穴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和常规早稻鄂早18为材料,研究手工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免耕抛秧、翻耕抛秧及移栽等5种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系数变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采用翻耕抛秧,其群体消长快,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相对较多,产量高,但穗型整齐度稍差;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分蘖发生早,个体生长健壮,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型整齐度好,产量高;采用移栽,生育进程合理,成穗率高,稳产性好;采用免耕抛秧,群体消长相对平稳,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稳;采用手工直播,分蘖发生快,苗峰高,全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少,产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荃优丝苗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设置3种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肥水平,研究大田生产中不同栽插密度与施肥水平对荃优丝苗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栽插密度的处理间产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25.5万穴/hm2移栽密度的处理产量最高,达9764.5 kg/hm2,栽插过稀过密均不利于获得高产。不同施肥水平其产量差异较大。较低栽插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荃优丝苗产量呈增加趋势;高密度栽培时,施肥不能过多,否则产量会降低。[结论]荃优丝苗作中稻栽培,目标产量在10500 kg/hm2左右时,栽培密度为25.5万穴/hm2以内,则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左右,施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晚稻免耕抛秧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抛30万~39万穴/h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每公顷抛30万穴为对照,抛栽39万穴的增穗11.85%,增产8.39%;36万穴的增穗7.6%,增产5.68%;33万穴增穗4.2%,增产3.0%。  相似文献   

18.
梨树农场现有水稻面积1.2万公顷,多属盐碱地。近年来,水稻公顷产量一直徘徊在8500─9000kg左右。自1994年以来,通过对比试验,总结出大小垅双行栽培技术是本场水稻增产的新途径。大垅行距50cm,小垅行距30cm,株距均为6─8穴/m,每穴3─5株基本苗。1大小垅双行栽培的优点1.1具有省工、省力、省钱的特点,由于单位面积插秧数减少,公顷保苗要比常规栽培减少10─20万株,因而提高了插秧工效,节省了开支。1.2由于省种省苗,秧本田比例由常规栽培的1:IOO增力D到1:120。1.3有利于发挥水稻边行优势,棵棵是地头,穴穴是边行,从而使…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抛秧栽培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秧是水稻栽种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属于轻型栽培技术。全国SO年代初开始试验研究,SO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进入大面积示范;90年代初局部地区投入生产应用。1987~1990年全国年平均抛栽面积达3.43万公顷;1991~1994年平均达18.33万公顷。从1995年起,加快了发展速度,达到了68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O6倍;1996年扩大到154万公顷,又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早稻抛秧35.93万公顷,占抛栽总面积23.3%,中稻抛秧85万公顷,占55.2%,双季晚稻抛秧33.07万公顷,占21.5%。水稻抛秧东北起步早,至1996年东北三省面积达34.87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5,(3):42-45
为筛选出五丰优T025在红壤稻田上的合理栽培方式和施氮量,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双季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方式下,产量以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逐渐下降;同一施氮水平下,产量以人工插秧高于抛秧,氮素农学利用率以抛秧高于人工插秧。五丰优T025适宜的栽培方式为人工插秧,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