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筛选松褐天牛适宜的寄主植物和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的自然条件下,用马尾松、湿地松和雪松等3种寄主植物分别笼养24对松褐天牛雌雄成虫,记录成虫的寿命、产卵前期、刻槽数和产卵量;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75%和避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卵孵化历期、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雌性成虫寿命、每雌刻槽数、每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产卵前期、孵化历期均不显著(P0.05)。松褐天牛取食马尾松的雌性成虫寿命最长(63.13 d)、每雌平均刻槽数最多(150.17个)、每雌平均产卵量最高(108.83粒)、卵孵化率最高(87.36%)和每雌子代幼虫数量最多(95.05头)。[结论]在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时,马尾松最有利于松褐天牛繁殖。  相似文献   

2.
凹纹胡蜂食用虫态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凹纹胡峰3种食用态即幼虫,蛹,成虫的水分,灰分,粗蛋白,氨基酸组成,粗脂肪及总糖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幼虫,蛹、成虫水分含量分别为71.58%,71.43%,70.88%,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13%、17.12%、21.07%;粗脂肪及总糖含量:幼虫〉蛹〉成虫,对氨基酸组成进行比值计算,幼虫,蛹和成虫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6.20%。,39.23%和42.48%,必需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表明,从松褐天牛羽化开始到结束,有80%以上的天牛携逞松材线虫。每头天牛携带量平均在3500条左右。6月份天牛羽化高峰。它所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最多。雌成虫携逞量比雄成虫携带量多。感染松材线虫病病木1g木材内的松材线虫数量约是1头松褐天牛所携带数量的4倍。1g病木木材含松材线虫数平均24602条。1头天牛携带5352条。松褐天牛小个体携带的松材线虫数比大个体的多。树干上羽化出的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数多于树枝上羽化出的天牛携带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害松饵木的松褐天牛幼虫空间格局与垂直分布规律,为利用饵木进行松褐天牛虫情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9个样地设置不同胸径的饵木对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数、Iwao 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测定松褐天牛幼虫及其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系统调查松褐天牛幼虫在不同胸径和树高马尾松饵木上的分布规律.[结果]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拥挤度m*>1,丛生指标I>0,聚块指数m*/m>1,Cassie指标Ca>0,扩散系数C>1,负二项分布指标K>0,表明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Blackith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是由成虫的产卵习性与松饵木形成的特殊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α>0,β>1);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依赖于密度(lga>0,b>1).[结论]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其聚集原因是成虫的产卵习性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成虫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市进行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2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引诱剂A-3的效果最好,且引诱剂A-3在6、7、8月的引诱效果好于M-99。根据松褐天牛的诱捕量和松褐天牛雌成虫孕卵量,6、7月是松褐天牛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地区松褐天牛的食性、产卵寄主、产卵选择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喜欢在马尾松、雪松、湿地松上栖息、取食和产卵,对罗汉松、园柏和柳杉取食相对较少,对怪柳和水杉几乎不取食;室内观察显示,成虫产卵前期为(5.74 0.27)d,产卵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约1.5个月),而产卵始期和末期时间较短,雄虫寿命(65.11 13.37)d,雌虫寿命(75.78 15.41)d;成虫一生的产卵量(155.89 67.22)粒。对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的发生危害和松材线虫病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松褐天牛引诱剂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国内常见的几种天牛引诱剂在重庆地区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方法]田间试验始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至羽化结束,共设置5个处理(4个引诱剂,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引诱剂对重庆市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均有一定引诱效果。引诱剂HYP-SH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活性平均为12.20头/诱捕器;引诱剂ZGHC和A-3引诱活性平均为8.80头/诱捕器和8.00头/诱捕器;FJ-Ma-05的引诱效果最弱,平均为4.80头/诱捕器;引诱剂HYP-SH各月份的引诱活性均高于其他药剂。根据松褐天牛的种群变化规律和诱捕的松褐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可知,6、7月是松褐天牛防治的最佳时期。[结论]4种引诱剂中以引诱剂HYP-SH对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水芹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揭示水芹叶象甲的生长发育特征,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差异.[结果]水芹叶象甲幼虫的头壳宽、体长和体宽与龄期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030、0.9188和0.9076.蛹和成虫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表现为雌蛹的体长、体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雌蛹和雌成虫的体长、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和雄成虫.水芹叶象甲成虫全天均取食,2个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光期的第1个小时和第8个小时.水芹叶象甲雌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且雌雄虫暗期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光期.幼虫主要在光期取食,取食高峰出现在光期的第7个小时.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加而显著增加,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1龄和2龄.1龄和2龄幼虫光期和暗期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暗期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光期.[结论]通过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节律和取食量差异,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笔者观察了北京地区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28oC,RH70%下雄成虫寿命最长为12d,雌成虫寿命最长为20d。成虫羽化后第2天是交配高峰期。试验了不同杀虫剂对幼虫、蛹、成虫的药效。结果显示夏雨、斑潜净、杀灭菊脂、百草一号和爱福丁对幼虫和成虫触杀效果分别为80%和95%,但对蛹触杀效果爱福丁最高为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枯死木内松褐天牛成虫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采用绿色威雷、吡虫啉、噻虫啉和清水处理林间枯死木,测定其对松褐天牛成虫的致死力及对松褐天牛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绿色威雷对松褐天牛成虫的致死力最大,且对成虫取食量的抑制作用也最强,其次是噻虫啉和吡虫啉,清水效果最差,成虫的取食量也最大,但这4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林间枯死木内松褐天牛成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病传媒昆虫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是研究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工作,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马尾松病死木进行解剖观察,搜集松木皮下和木材内的昆虫,对不能判断是蛀干害虫的昆虫,用松褐天牛幼虫进行饲养,结果发现了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花绒寄甲和6种松褐天牛幼虫的取食性天敌。松褐天牛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在贵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正> 菊天牛是我县滁菊上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受害株率为10%~30%。1999年,全县因菊天牛危害造成的滁菊减产约30%。近年来,随着我县滁菊种植扩大,其危害逐年加重。 1.发生特点在我县滁菊天牛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少数以蛹越冬,据近4年调查,幼虫越冬占52.6%,成虫占29.3%,蛹仅占18.1%,次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具有  相似文献   

13.
大蜡螟的室内人工饲养技术及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38-40,119
大蜡螟的养殖一般在30℃,60%~70%RH,全黑暗条件下。以中蜂旧巢脾为饲料饲养的大蜡螟,其卵、幼虫、蛹、雌蛾、雄蛾的历期分别为7.9±1.3、38.6±3.4、8.8±1.2、6.7±2.1、11.2±2.2d。雌蛾平均产卵量为864.55±98.6粒(258~1 489粒)。雌蛾产卵前期平均1.2d,雌成虫平均寿命6.7d,产卵期平均4.25d,占雌成虫期的63.43%;雄成蛾平均寿命9.95d,大于雌成蛾。雌蛾平均每只产卵率199.19粒/♀/d。雌蛹平均体重及初生体重均极显著地大于雄蛹的平均体重。本实验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大蜡螟发育周期缩短,为生物测定提供优良的、标准的供试虫体。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江西吉安马尾松上松褐天牛幼虫的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幼虫在马尾松上的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对吉安地区松褐天牛发生程度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褐天牛在江西吉安总体发生趋势为北部和中部地区较高,南部较低,由中部和北部向四周扩散。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于江西吉安8个县区的松褐天牛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松褐天牛幼虫的虫口数量预测模型,可供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饲料蛆组配方与人工饲料蛹组配方饲喂龟纹瓢虫幼虫,并以大豆蚜饲养的幼虫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幼虫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能力和雌虫产卵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蛆组配方、蛹组配方饲喂所得雄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与对照一样,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照组龟纹瓢虫雄成虫对大豆蚜的处理时间短于人工饲料组,日最大捕食量、攻击系数均高于人工饲料组。以大豆蚜饲喂对照和人工饲料组羽化的成虫,对雌虫产卵力测定表明,蛆组配方的雌虫生殖能力各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916.2粒,雌虫寿命可达64.1d;蛹组配方的雌虫产卵前期、雌虫寿命与对照差异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684.7粒,雌虫寿命53.9d。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栽培圃地调查松褐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并取样镜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揭示日本五针松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可能性和扩散风险,为开展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本五针松圃地采集枯死或濒死的日本五针松植株,采用分离镜检法检测枯死或濒死日本五针松木质部的线虫种类;剖木检查天牛危害,观察留在日本五针松松枝上的补充营养伤口,同时鉴定天牛幼虫特征,解剖检验羽化的天牛成虫携带LⅣ状态。【结果】在枯死或濒死6株日本五针松枝条样本中有3株样本分离到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50%,其中1个样本检出纯松材线虫,1个样本检出纯拟松材线虫,1个样本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混合寄生,检出率各为33%。侵入枝干的天牛幼虫为松褐天牛幼虫,该幼虫能在日本五针松上顺利羽化为成虫,并携带松材线虫L_(Ⅳ)型耐久型幼虫。【结论】日本五针松能被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危害并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加强检疫管理,杜绝通过人为调运苗木扩散传播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2.83±0.25),(-12.14±0.14)℃]、成虫[(-15.45±0.20),(-13.67±0.24)℃]、2龄幼虫[(-16.26±0.21),(-14.73±0.15)℃]、蛹[(-18.87±0.23),(-16.65±0.18)℃]、3龄幼虫[(-22.65±0.09),(-19.67±0.09)℃]。柳蓝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略低于端尖食植瓢虫,其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3.74±0.15),(-13.15±0.24)℃]、2龄幼虫[(-16.12±0.21),(-14.28±0.16)℃]、3龄幼虫[(-17.05±0.15),(-15.73±0.20)℃]、蛹[(-19.57±0.13),(-17.25±0.16)℃]、成虫[(-22.73±0.12),(-19.69±0.10)℃]。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低于雄成虫,端尖食植瓢虫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5.67±0.19)、(-14.81±0.22)℃,雄成虫分别为(-15.23±0.21)、(-12.53±0.26)℃,柳蓝叶甲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66±0.21)、(-18.11±0.22)℃,雄成虫分别为(-18.24±0.19)、(-17.23±0.26)℃。[结论]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2种昆虫各自的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花绒穴甲室内发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研究在实验室人工条件下饲养完成花绒穴甲两个发育世代.结果表明花绒穴甲成虫用人工饲料饲养,成虫将卵产在虫道的缝隙和折形纸条上,卵孵化率最高为89 % .花绒穴甲初孵幼虫寄生力强,一头初孵幼虫足以麻痹体重在0 .5 ~0 .9 g 的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同样还可麻痹杀死多种昆虫幼虫.花绒穴甲幼虫连续寄生取食寄主5 ~7d ,历经6 个龄期,发育为老熟幼虫并结茧化蛹,花绒穴甲幼虫多寄生时发育不良,中途将花绒穴甲幼虫转移到新寄主体上继续取食较困难.室内饲养花绒穴甲的生活周期,从第一代成虫产卵发育至第二代成虫羽化需50 ~70 d.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饲料对黄粉虫幼虫水分及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种饲料原料中添加黄粉虫虫粉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优化黄粉虫的人工饲养提供依据。【方法】向麦麸、酒糟和豆腐渣3种饲料原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粉虫成虫粉或蛹粉,饲喂6周后,测定黄粉虫幼虫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结果】饲料中添加黄粉虫蛹粉或成虫粉均可降低幼虫水分含量,提高幼虫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不同类型饲料饲养的幼虫水分含量结果比较为,麦麸组<酒糟组<豆腐渣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结果比较为,麦麸组>酒糟组>豆腐渣组。黄粉虫幼虫水分含量随饲料中添加的黄粉虫蛹粉或成虫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则相反。【结论】麦麸添加20%的黄粉虫蛹粉可获得低水分含量、高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的黄粉虫幼虫,可作为黄粉虫饲养的最佳饲料。  相似文献   

20.
经两年观察研究,卫矛矢尖盾蚧在浙江临安大叶黄杨上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三代在8月下旬至翌年5月中旬。以受精雌成虫越冬。每雌平均产卵111.5粒;卵、雌、雄若虫平均历期分别为1.0、20.9和22.1天,前蛹及蛹平均历期5.0天,雄成虫寿命平均1.3天;雌成虫寿命,第一、二代约为40天,第三代约为220天左右。在一龄若虫期,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25%喹硫磷1000倍液喷雾,药后10天,杀虫效果分别为92.5%或6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