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池塘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鱼类生长.为保证鱼类生长健壮、高产高效,必须抓好调节水质工作. 1.池水清淤.秋季水温高,池水淤泥太多,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容易导致鱼浮头或泛塘,也不便于拉网操作管理.因此,必须进行清淤改造,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一般保持淤泥厚度10~15厘米.  相似文献   

2.
秋季是鱼类生长旺季.试验证明,秋季鱼塘重施磷肥,不仅能促进隐藻、裸甲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而且还能借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鱼塘水质.同时水中丰富的磷元素,可大大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特别是秋繁鱼苗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为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5年9月(秋季)和2016年3月(春季)以拖网船对保护区海域进行拖网调查,运用生物量和丰度法对渔获组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调查海域内鱼类资源生态特征指数,并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评估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结果]两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13目37科51属.2015年9月(秋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1.63 g/m2,平均丰度177.9×10-3尾/m2;2016年3月(春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0.43 g/m2,平均丰度25.2×10-3尾/m2.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和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为春秋两季共有优势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3项生态特征指数均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2015年9月(秋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下,W为负值(-0.068),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严重干扰;2016年3月(春季)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上,W为正值(0.056),鱼类群落结构未受干扰.[结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现存资源量水平呈下降趋势,渔业资源有所衰退;鱼类群落结构在秋季受外界干扰较明显,春季则趋于稳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已受到轻度污染,虽然目前尚适合鱼类的生长和繁育,但今后须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加强水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殖成鱼,到了秋季昼夜温差大,鱼类的活动和代谢功能减弱,是鱼类长膘的好季节,这个时候管理也很关键,强化管理措施,促进成鱼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刘山乔 《农家致富》2013,(16):38-39
对鱼类生长而言,春季是放养季节,是鱼类适应环境和恢复生长期;夏季是骨骼生长的旺季;秋季是肌肉生长的旺季,这时,鱼类已经开始大量积累脂肪,为保膘过冬或来年的生长繁殖做准备。因此,秋季水产养殖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水质管理经过春夏季节的投饵、施肥和鱼类生长,池塘中载鱼量增加,水体空间较小,大量水体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的堆积与浓度也已经很大,它们  相似文献   

6.
为获取上海市陈行水库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9年4月17日、8月15日和11月13日,采用双频识别声呐(dual-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onar, DIDSON)对陈行水库进行鱼类资源探测,利用ECHOVIEW水声数据处理软件构建鱼类目标分析模型,开展鱼类目标的提取与计数,分析并绘制鱼类资源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图,揭示水库鱼类数量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陈行水库中小型鱼类(体长<60 cm)居多,占比达80.90%;春季至秋季库区鱼类体长逐渐增加,密度不断增大,数量和总质量也在增加;水平空间尺度上,库区鱼类个体主要集聚水库南部,夏季分布相对集中,秋季相对分散;垂直空间尺度上,库区鱼类主要分布在水深2~6 m区域,占比达84.85%,春季鱼类分布平均水深为3.89 m,夏季为4.34 m,秋季为5.12 m,库区鱼类垂直分布随季节有向底层移动趋势。所研究的水声探测方法和鱼类目标分析模型为类似的鱼类资源调查分析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探测结果为水库采取合理的鱼类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玉华 《农家致富》2012,(17):38-39
秋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初秋气温仍然较高,养殖鱼类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耗氧量增加,而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藻类繁衍和微生物耗氧量也随之大增,如管理不当极易造成鱼类浮头、泛塘和疾病的发生,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8.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关键时期,为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提升养鱼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种鱼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养殖户应切实做好秋季鱼塘的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如下五方面工作。1.稀释水体具体做法是及时冲注新水。冲注新水不但能带入充足氧气和多种矿质元素,还可稀  相似文献   

9.
秋季是鱼类生长旺季,是增强鱼的体质,增加鱼体体重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一年养殖高产高效双丰收的关键,因此,广大养殖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池塘养鱼的秋季管理。  相似文献   

10.
秋季雨水增多,气温适宜,是鱼类生长最快、催肥长膘的季节,也是取得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时期。但此阶段天气变化无常.鱼类安全隐患较多.在具体养殖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11.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水温渐渐下降,鱼类的生长速度逐渐变慢,但此时水体的致病细菌减少,鱼类发病少,因此,秋后是鱼类生长和育肥的黄金季节.   (1)秋季气候温和,是鱼类育肥的好时期,此时,需要大量投饲施肥,以保证不同食性鱼类的摄食需要.饲料投喂量原则上是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决定,即鱼类吃多少就喂多少,保证量足,同时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后投喂配合饲料;而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以施无机肥为主,做到勤施、少施,一般每5~8天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1亩)施尿素2公斤、磷肥3公斤,要求施肥后水色呈黄绿色或油绿色.进入冬季后,水温较冷,此时原则上不投饲施肥,但是,在水温7℃以上时,应适当投饲,使鱼不落膘,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0年5月、11月对黄大洋进行的2次拖网调查所获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大洋春秋两季共出现鱼类48种,隶属于13目、28科,其中春季出现鱼类28种,秋季35种。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龙头鱼、棘头梅童鱼等,秋季龙头鱼和黄鲫在尾数和生物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根据不同季节ABC曲线变化,黄大洋春秋季鱼类的丰度曲线均在生物量曲线之上,说明其鱼类群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秋季鱼类渔获率普遍高于春季,这主要与鱼类的生态习性有关,水平分布上黄大洋东面站位的渔获率两个季节均高于西面站位渔获率,其主要受水文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考虑鱼类的种类组成、耐受程度、营养结构、繁殖习性等生态参数和属性,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了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各保留8个评价指标。从F-IBI得分来看,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F-IBI得分分别介于18~51和24~54之间。从健康等级来看,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基本在“一般”及以上水平,秋季海州湾则在“一般”上下波动。总体上,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波动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海州湾鱼类资源状况不佳,高耐污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渔业资源承受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压力,亟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海州湾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夏秋季水温较高,是鱼虾蟹生长育肥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夏季长壳,秋季长肉”,同时也是病害高发期,因此,加强夏秋季生产管理十分重要。1.加强投饵。7~9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待其基本吃光,再投喂配合颗粒或其它精饲料,日投2~3次,投饵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本研究于2022年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3年2月(冬季)在福建近岸海域开展了四个季度的底拖网采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受干扰程度等,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本研究共采集鱼类200种,隶属于22目、80科、149属。适温类型以暖水性为主(占比75%),区系类型以底层鱼类为主(占比47.50%)。鱼类平均质量密度为687.16 kg/km2,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丰度为42909.10 ind./km2,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季度优势种共计14种,其中带鱼(Trichiurus japonica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最高,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却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变化幅度不大,峰值出现在冬季。聚类分析显示,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可明显分为北部近岸和南部近岸2种类型鱼类群落,且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数量生物量曲线显示,鱼类群落在春季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1.秋季鱼病偏多的原因(1)养殖密度大。鱼类经过春、夏季节的生长,进入秋季个体渐渐长大,随着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会出现不稳定或变坏,导致鱼病增多。(2)水质条件差。在持续高温的秋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处于缺氧状态,导致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困难,极易暴发各种鱼病。(3)投入品增多。进入夏秋季节,鱼用饲料、肥料及鱼药等投入品使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6-2007年在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调查共采获鱼类262种,隶属于20目102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166种;夏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161种和155种;春季最少,为135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分别为粤西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东南沿岸群落(群落Ⅱ)、海南岛东部深海群落(群落Ⅲ)、过渡群落(群落Ⅳ)和混合群落(群落Ⅴ).ANOSIM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47-0.939,P<0.001).鱼类群落格局的变化与海流和水深关系密切,有较明显的沿水深梯度分布的规律.咸淡水鱼类在雷州半岛东部的冷涡区域,形成群落Ⅰ;南海暖流控制区域内的深海鱼类,形成群落Ⅲ;在南海暖流最为强劲的冬季,研究区域内大部分鱼类集结为混合性群落Ⅴ;琼东南沿岸的上升流区内形成群落Ⅱ;沿岸流强劲的夏、秋季,在沿岸流和上升流交汇处,形成过渡性群落Ⅳ.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由热转凉,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快速生长。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上升,鱼类排泄物逐渐增加,鱼用饲料、肥料及渔药等大量投入,水体有机质污染加剧,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池底经常处于缺氧状态,水质调控难度增加,鱼类病害增多,一定要加强综合管理,才能高产、优质、高效。1强化水质调节1.1定期注换水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  相似文献   

20.
在夏、秋季节,暴雨过后,鱼池的水体往往混浊不清,既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又造成水中溶氧的减少,对鱼类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