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酸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肪酸作为能源物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体内运输。不同鱼类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种类也不同。由于不同脂肪水平与不同脂肪酸来源的饲料因其脂肪酸含量或脂肪酸组成不同,不同鱼类或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脂肪源的利用也不同,那么饲料的脂肪水平或脂肪酸组成不同就对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必需脂肪酸作为鱼类重要的脂肪酸营养物质同样影响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本文从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β-氧化是动物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在动物生理活动的能量供应和代谢内稳态的维持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关于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是在鱼类中,脂肪酸β-氧化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水产养殖业对提高饲料脂肪分解供能和降低鱼体脂肪的要求日益迫切,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为此,本文从鱼类脂肪酸β-氧化体系组成和关键酶系、β-氧化的组织和底物特异性、β-氧化体系调控因子以及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全面综述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在鱼类与哺乳动物之间,乃至不同鱼种之间的异同,以期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鱼类脂代谢与调控体系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5种淡水鱼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刘玉芳 《水产学报》1991,15(2):169-171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事业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在对海水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提取和利用等研究取得了成果的基础上,又逐渐转对淡水养殖鱼类脂肪酸的研究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的一些文献、资料显示,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在淡水鱼类脂肪酸的研究领域中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对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对象的鲤科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却几乎尚未开展。为此,作者对五种鲤科鱼类(草鱼、鲤、鲢、鳙、团头鲂)的脂类脂肪酸组成进行了考察,从而分析了它们的营养价值,并为研究该五种鱼类的脂肪酸代谢过程提供了基本数据。这对于改善养殖条件,提高淡水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冷水性鱼类脂肪储存的部位、脂肪酸组成的特性以及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合成与利用进行简述,依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总结出冷水性鱼类对脂类和脂肪酸的需求范围.  相似文献   

5.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1],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2]。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鱼类饲料生产,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笔者主要从生长、组织形态、消化和吸收、脂肪酸组成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饵料磷脂对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提高脂肪的吸收和转运,提高饵料的质量,尤其是适口性并且还能为鱼类提供一些必需的营养素,如胆碱和肌醇[1]。然而不同种类的磷脂对鱼类的影响不尽相同,在考虑其对仔稚鱼的影响时必须考虑磷脂的种类和脂肪酸组成。在研究饵料磷脂对仔稚鱼的影响时非常难区分到底是完整磷脂的作用还是其所含的不同的脂肪酸的作用。本文旨在讨论磷  相似文献   

7.
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左然涛  麦康森  徐玮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15,39(7):1079-1088
替代脂肪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鱼油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替代水平的提高,鱼体常常表现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鱼油替代的本质为脂肪酸替代,深入研究脂肪酸与鱼类免疫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综述了脂肪酸对鱼类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饱和脂肪酸会降低鱼类免疫力,而适量添加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共轭亚油酸(CLA)或提高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有利于鱼体免疫力发挥;饲料中脂肪酸主要通过细胞膜结构、信号传导、类花生四烯酸、细胞因子和类固醇激素等途径对鱼类免疫进行调控。脂肪酸与鱼类的免疫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而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未来研究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脂肪酸对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鱼类肠道脂肪酸组成改变与菌群结构和免疫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鱼体脂肪代谢和免疫力的影响;非脂肪酸成分(矿物质、维生素)对鱼类脂肪酸代谢和免疫过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鱼类营养中的尼克酸尼克酸属于B族维生素,它是鱼类生命活动中必须的营养物质之一。这种B族维生素必须在鱼饵料中保持足够的水平,才能确保鱼类的健康生长,提高鱼产量。尼克酸是鱼体内酶系统的组成成份,是酶的辅基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具有分解、合成脂肪酸、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9.
ω3系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于鱼类等水产动物具有促生长作用。水体中原始生产者一藻类,尤其是硅藻、金藻、甲藻、隐藻等EPA和DHA含量较高且易被滤食性鱼类消化的藻类是水产动物体内EPA、DHA的最终来源。脂肪作为藻类代谢产物其脂肪酸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体环境的影响,因此,改变藻类生长环境,促进水体中藻类优势种群的变迁及藻细胞同化产物组成的改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水体中藻类种群的脂肪酸组成,并最终影响到鱼类等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组成。本实验通过改变鱼用肥添加剂的成分及…  相似文献   

10.
因脂肪酸的独有特征,经常用于对鱼类的脂肪酸营养成分水平的研究。通过脂肪酸标志物,对鱼类脂肪酸生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为鱼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1脂肪酸特征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已提取有近百种脂肪酸,极少游离脂肪酸存在,大多数脂肪酸以甘油三酯、磷脂和糖脂等结合形式存在,构成了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海、淡水野生和养殖鱼类群体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种类组成与含量、矿物质组成和含量的特性及差异,分析其营养品质,为健康养殖技术升级及其饲料的研发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鱼类饵料中必须脂肪酸(HFA)的存在是鱼类代谢正常的必备因素,这已在大鲶大马哈鱼、硬头鳟等鱼的饵耳料试验中证实了。为了确定皱褶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鱼类营养价值的高低,作者于1979年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培养皱褶臂尾轮虫,  相似文献   

13.
三种水族馆珍贵鱼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脂肪酸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睛斑鳗狼鱼、巨巴西骨舌鱼和锥齿鲨是水族馆中珍贵的展示鱼类,但是有关这3种鱼类成体的营养生理研究却十分缺乏。本研究对从水族馆获得的成年睛斑鳗狼鱼、巨巴西骨舌鱼和锥齿鲨的肌肉和肝脏组织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测定分析,并进一步将3种鱼类所食饵料与其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3种鱼中,锥齿鲨肌肉和肝脏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6.84%和24.03%;睛斑鳗狼鱼的肌肉和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1.96%和32.27%;巨巴西骨舌鱼的肌肉和肝脏中的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4.95%和5.51%。锥齿鲨肌肉和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高于睛斑鳗狼鱼,睛斑鳗狼鱼肌肉和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高于巨巴西骨舌鱼和锥齿鲨,巨巴西骨舌鱼肌肉和肝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及其肌肉中UFA/SFA值高于睛斑鳗狼鱼和锥齿鲨。研究表明,锥齿鲨所食饵料与其体内脂肪酸组成最为相似,其肌肉和肝脏与饵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和0.861,其次是巨巴西骨舌鱼(0.912和0.846),而睛斑鳗狼鱼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与所食饵料的相关系数仅分别为0.760和0.681。从脂肪酸营养的角度分析,在当前水族馆养殖条件下,锥齿鲨饵料较为合适,巨巴西骨舌鱼的饵料中应注意添加EPA和DHA,而睛斑鳗狼鱼饵料中则需提高MUFA比例。本研究首次阐明了3种珍贵的水族馆鱼类成体的营养组成,并为水族馆相应的饲料配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蛙科鱼类的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和大鳞大麻哈鱼对18:3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为1%。9.5%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可满足其最佳生长所需。鳟鱼的脂肪酸需要量研究表明,加利福尼亚蹲鱼对20:5ω_3和22:6ω_3的需要量高于其他鱼类。白鲑科鱼类的白鲑鱼、高白鲑、齐尔白鲑最佳生长,需要1%的18:3ω_3脂肪酸,将20:5ω_3(0.25%)和22:6ω_3(0.25%)混合使用亦可产生同样的效果。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鲤、斑点叉尾鲴均需1~2%的18:2ω_3脂肪酸,0.5~1%的HUFA亦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尼罗…  相似文献   

15.
全球溪流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加剧,其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寻找一种综合简便的健康评价的指示物对溪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脂肪酸是参与生物体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小分子化合物,是主要能量物质之一。生态系统中脂肪酸的可获得性因初级生产者不同而存在差异,部分脂肪酸在营养级之间的迁移转化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并且生物体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敏感,使得其在河流健康评价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脂肪酸的命名规则、分类方式、合成途径及重要生理功能;其次,详细描述了溪流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浮游生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脂肪酸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及测定方法;归纳了这几种生物类群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外界各环境因素变化的响应;最后,总结了以初级生产者中的脂肪酸组成作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物指示物的可行性,简析了应用消费者中的脂肪酸来指示生态健康变化较少的原因,提出了以生产者(藻类)脂肪酸评价溪流生态健康的方法体系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冬、春季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分析了2015年冬季1月和春末5月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旨在对不同粒级网采浮游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为海洋鱼类营养补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冬、春两季,ω3多不饱合脂肪酸(ω3PUFA)、二十碳五稀酸(EPA)、二十二碳六稀酸(DHA)、20:1+22:1的相对含量以较大粒级浮游生物(500~2000μm)较高;而16:0、18: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以500μm粒级浮游生物较高。冬季各粒级浮游生物的总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均高于春季相应值,但MUFA、PUFA、16:1ω7、EPA、DHA、20:1+22:1的相对含量却低于春季。多元对应分析显示,环境因子中海水温度与100~1000μm粒级浮游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对比冬、春季浮游生物脂肪酸组成与黄海主要经济鱼类的脂肪酸营养组成,初步认为,在冬季,可为鱼类生长提供足够营养的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500μm粒级的较大型的浮游生物,而在春季,该类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较广,100~2000μm的浮游动物都可作为鱼类早期生长的有效饵料来源。由此初步推论,浮游生物食性仔稚鱼食物来源的粒级范围在春季比冬季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3种淡水鱼肌肉脂质的组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拉萨河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材料,研究了其肌肉中脂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10种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分别是饱和脂肪酸16∶0和18∶0;单不饱和和脂肪酸16∶1n-9、18∶1n-9和18∶1n-7;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3,22∶5n-3和22∶6n-3和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和20∶4n-6。结果表明拉萨河鱼类的脂肪酸模型跟深海鱼类相似,而且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丰年虫的幼体已被广泛地作为海洋鱼类育苗的饵料。但各种海洋鱼类只投喂海洋丰年虫,其死亡率总是很高。若将丰年虫和桡足类(如纺锤水蚤)一起投喂给鱼,丰年虫的营养价值就得到改善。以前的论文证明了不同地区的丰年虫,根据其脂肪酸的成份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淡水型)具有高含量的18:3ω_3,是淡水鱼需要的脂肪酸(EFA);另一种  相似文献   

19.
鲢肌肉脂肪酸分离方法效果比较及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三种不同方法,即超声波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氯仿-甲醇法,从鲢(Hypophthalmichys molitrix)肌肉中提取鱼油,继而进行酸性或碱性甲酯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鲢肌肉检测出25种脂肪酸,其中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1.39%、36.15%、33.55%,可见三种分离方法间存在明显分离效果差异。因此得出石油醚作溶剂的超声波萃取法是提取和分析鱼类脂肪酸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必需脂肪酸是鱼类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了有关鱼类脂肪酸研究的资料对鱼类必需脂肪酸(EFA)的种类、需求量、营养生理功能、EFA缺乏症以及其来源和供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